临床择药制方基本原理
一,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 ,气之薄者肺,阴中之阳,茯苓. 味之薄者肝,阳中之阴.麻黄 柴胡.气之厚者心,阳中之阳, 附孑 桂枝 味之厚者肾,阴中之阴,大黄.味为阴,味厚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气为阳,气厚为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味厚则泄,味薄则通,,气厚则发热,气簿则发泄. 本帖最后由 胡来元 于 2013-1-13 03:46 编辑二.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 咸味通泄为阴, 淡味渗泄为阳. 阳当上行.阴当下行.升降者.天地之气交.清阳发奏理.清之清者.清阳实四肢.清之浊者.浊阴归六腑.浊清走五脏. 三.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 急则气味厚.缓者气味薄.适其病所.制方有大方.小方.奇方.偶方.缓方.急方.复方之分别. 本帖最后由 胡来元 于 2013-1-13 11:44 编辑
四,七情和合,单行即单味药成方,针对主要症状而定. 相须即功效类似的药物同用,可增加疗效. 相使即功效虽不同,但同用可增加某种疗效. 相畏即其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药所减低. 相杀即可以减低其他药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恶即亙相牵制疗效致作用减低. 相反即增加毒性或副作用.
五,制方基本原理. 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主,辅,佐,使,的組成原理.由若干种药物配伍而成.
主药.是指针对病因,病机,或疾病本质或主要证状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以解决主要矛盾.当为主药.
辅药.是协肋和加强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
佐药,是治疗兼证或监制主药以诮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或协助主辅药发挥治疗作用,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
使药.是针对某一脏腑,经络,经气,作用较强,能直达发病部位或起调和作用的荮物.俗称引经药. 学习了,谢谢,如果有临床案例就更好了。
学习了,谢谢,如果有临床案例就更好了。天津拓展培训
中医治根 Q345螺旋管有釜底抽薪之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