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异常姿势表现形式是什么?
小儿脑瘫异常姿势表现形式是什么?小儿脑瘫发生后患者不仅存在脑实质损伤,还会伴随多种障碍表现,患者出现的这些障碍表现如果没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则会影响患者终生。那么,究竟小儿脑瘫异常姿势表现形式是什么呢?来看看下面的相关介绍吧。小儿脑瘫异常姿势表现形式是什么?
(1)小儿蛙位姿势:躯干及四肢大腿及小腿紧贴床面,无论令其仰卧、俯卧或坐位,宛如青蛙。
(2)小儿“W”状姿势:上肢或下肢屈曲少动,紧贴床面,形如“W”字,分别称为上肢“W”或下肢“W”状。臀位分娩婴儿多呈下肢“W”状姿势,但其在1周岁左右即消失。
(3)小儿倒“V”字形姿:势将小儿水平托起,头和下肢依重力下垂,躯干上凸,形如倒写的“V”字。
(4)小儿折刀状姿势:使小儿坐位时,头躯干极度前屈,下颌抵床,口与足相接,四肢无力,也称“坐位口足”现象。
(5)小儿阳性围巾症:将小儿一侧上肢拉向对方肩部,可见肘过下颌并与下颌密接,手过肩,有如一条围巾围住颈部。
(6)小儿阳性跟耳实验:仰卧位,固定骨盆将两下肢拉向耳边,足能触耳为阳性。
(7)脑瘫病小儿拉起头不稳定:仰卧将小儿拉起,拉至45度时可见头背屈角缩小,拉至90度坐位时可见头不能立直而偏倒。
(8)小儿缩头抬肩:用两手支撑小儿腋下立位悬起,可见两肩抬高,头向下缩回。
(9)小儿臂丛神经损伤
北京治疗脑瘫有名的医院--北京解放军261医院。
北京解放军261医院是国内首批开展生物诊疗技术的大型医疗机构,该医院的专家团队经过数年潜心钻研,不断探索,终于在再生医学领域有了重大科研突破,以BX修复细胞临床应用为核心,开创出“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简称“细胞再生疗法”),并成功应用于脑瘫治疗。早期如果辅以按摩刺激、功能康复训练,能最大限度发挥康复的功能,“放大”康复的效果,为脑瘫患者进一步康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文章来源:www.ganxibaowang.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