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志医案一脾虚水泛
荆某,男,1岁1个月。【初诊日期】2001年10月27日。
【现病史】出生后患儿头颅逐渐增大,4个月时头围达47cm,现头围60cm,经首都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等诊断为脑积水,因不愿手术治疗而来诊。
【现症】食欲不振,智力、运动、语言均落后于同龄儿。
【查体】头颅异常增大,颅缝开裂,前囟膨隆,后囟未闭,头皮光亮,头皮青筋暴露,双目下垂如落日状,面色苍白,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
【诊断】脑积水(中医:解颅)。
【辨证】脾虚失运,水湿上泛。
【治法】健脾补肾,通络利水。
【方药】 三甲散(由制龟甲、制鳖甲、炮穿山甲、鸡内金、槟榔各15g,砂仁6g,番泻叶1. 5g组成)20g,起痿散(由乌梢蛇、当归各30g,地龙、全蝎、蜈蚣、廑虫各12g,马钱子l。8g组成)lOg,分10包,每次1/3包,以白茯苓5g,薏苡仁5g,白通草5g,丝瓜络3g,煎汤送服,一日3次。服用10天后,头颅即不在增大,囟门平坦而软,续服1个月,头围缩小至55cm。坚持服用3月余,患儿头围减至51. 5cm,智力、语言、运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按语】本例解颅患儿其病机涉及三个方面:一日:肾虚,肾精不足,髓海失充;二日:脾虚失运,水湿不化而上泛;三日:瘀阻脑络,脑液受阻,水聚于脑。故“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三甲散中龟甲、鳖甲皆至阴之味,滋阴坚肾,且富含钙质,可促进囟门、颅缝愈合,《本经》即有龟甲主“小儿囟不合”的记载,茯苓、薏苡仁、通草、丝瓜络、穿山甲,健脾利水渗湿;起痿散,活血化瘀通络,内含微量马钱子,上通督脉,直达巅顶,引药上行,通络之功著,诸药合用,共收补肾健脾,利水通络之功。
[选自都修波.黄明志教授运用三甲散的经验。陕西中医,2003,24(6):535-536] 楼主呀,,,您太有才了。。。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