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传递
据西方传教士古伯察于1845年的记载,1840年以前,西藏地方政府每年向北京派遣一个朝贡团。由于1840年和1841年两次朝贡,都遭到土匪的抢劫,所以皇帝下诏,使团进京改为每三年一次。另一方面,各级官吏往来的游历活动,从中央到地方,也构成这一时期旅游活动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元朝多次派官员到西藏进行人口调查。柬埔寨明朝政府派员前来封赠、传布诏令。清廷甚至将驻藏大臣定期进行改换的,就达100多人。这些官员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奔忙在迢迢万里的驿道上。
不过,此时期游历活动的主体,是区内游学讲经传教。宗喀巴(1357年—1419年)的一生就是这种游历的缩影和集中体现。下面是他入藏后的旅程:
1395年39岁 赴罗扎(约羊卓雍错东南)。
1396年40岁 由罗扎赴罗热(约贾域宗西南);往朝洛瑜之杂日山。
1397年41岁 春夏,住涅地。
1398年42岁 至阿喀。
1399年43岁 正月至精其,夏安居于当多寺(娘布),秋,回拉萨,住布达拉宫。
http://ww1.sinaimg.cn/large/005yWHFbjw1ekddd0q25bj318g0wek6t.jpg
虽然衮噶·罗追坚赞(1299年—1327年)在1322年还迎请印度大智者和大译师来藏翻译经典,廓诺·迅鲁伯于14世纪早期还去尼泊尔和印度游学,美国但已经不是主流了。
军旅见于记载的很少。吐蕃王室瓦解,其后裔分散于西藏各地,自山南至阿里的广袤土地上都有。阿里王耶歇斡曾率军去新疆援助当地佛教徒,解救伊斯兰军队的围困。1239年,蒙古军队在达尔汗台吉带领下,进军到当雄、热振一带。
第三阶段,13世纪中期至叫世纪中期。在元朝、明朝、清朝时期,各派游历的僧人开始多了起来,当时权力集中在中央朝廷,因此,到内地去游历,多半带有权力倾向。这是元朝萨迦、卷噶举两派显赫一时的原因所在。
沙发!沙发!沙发! “老板来碗豆花!”“今天情人节,不卖豆花了,改卖玫瑰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