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1.传染源 急性期患者为惟一传染源,无症状的带病毒者或隐性感染者较少,并一向认为这些亚临床型患者传染性几乎没有,但近年来从这些患者的体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故认为可能是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麻疹传染源,值得引起注意。
2.传播途径 主要由急性期麻疹患者直接经呼吸道传播,病毒颗粒随飞沫到达受染者鼻部,也可能经眼结合膜入侵,在密切接触的儿童之间也可经污染病毒的双手直接传播,经第三者或间接传染的机会很少。病儿在前驱期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咳嗽、流鼻涕时传染性最强,一般在出疹前后几天都具传染性,出疹后2~3天呼吸道分泌物中麻疹病毒已分离不到。
3.人群易感性 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过麻疹疫疫苗,或多年前接种过疫苗而抗体已下降较低水平的人,都无抵抗麻疹病毒的足够免疫力,易感者密切接触麻疹患者后,90%以上可得病。在推广应用疫苗之前,人群集居,交通发达的城市中麻疹经常流行,幼年时大多患过麻疹,获得持久免疫力,因此易感人群大多为5岁以下小儿,除了6个月以下小婴儿因尚有得自母亲的被动免疫力外。在偏僻农村、山区或孤岛由于交通不便,多年未传染麻疹,则易感者年龄较大。幼年时接种过麻疹疫疫苗,以后未复种加强,其免疫力逐年下降,也有可能再感染麻疹,故也应属易感者,此类母亲所生新生儿因未能获得来自母体足够的被动抗体,故也缺乏免疫力。
4.流行特征 20世纪前50年,世界各国都有麻疹流行,其流行情况几乎无地区差异,自60年代起接种麻疹疫疫苗后,推广疫苗的国家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下降,如我国麻疹发病率已自70年代的5000/10万下降到1988年的8.9/10万,美国发病率也降至2.7/10万,进入21世纪本地麻疹野毒株已很少在计划免疫实施完善的国家发现。然而自80年代中期起普种疫苗国家麻疹发病率又有上升反跳趋势,在美国,南美洲、欧洲、澳洲和非洲不断有暴发流行发生。如在美国1985~1986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者年龄有所变化。67%为婴儿期接种过疫苗的学龄儿童,青年、成人也不少,对20世纪90年代局部流行中调查发现50%为1岁以下的婴儿,大多为漏接种疫苗或接种失败者。我国浙江省宁波市某医院对比1965年普种疫苗前和2000年推广疫苗30余年后住院麻疹患者的年龄分布也证实有同样的患病年龄变化;1965年(222例)发病年龄从6个月到17岁,平均年龄为3.4岁±3.1岁,患者集中在9个月到4岁(占76.6%)这一年龄段;而2000年收治的患者(135例)年龄分布自出生后22天新生儿到43岁中年人,平均年龄18.9岁±13.5岁,以8个月以下婴儿(占11.9%)以及20岁以上的成人(占54.8%)占大多数。这些流行病学资料说明广泛采用麻疹疫疫苗后患病年龄高峰有向大年龄推迟现象。普种麻疹疫疫苗前,高峰发病年龄为1个月~5岁(90%),而8个月以下小婴儿麻疹患病率也有增加趋势。这与采用麻疹疫疫苗所产生的特异免疫力不如患过自然麻疹后获得的免疫力较强而持久,并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减弱有关。幼年接受疫苗的孕妇具有的免疫力也不如患过麻疹的母亲,胎儿获得的被动免疫力也低,致使新生儿和8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也成为麻疹易感儿。在采用疫苗之前,人群集居的城市每当易感者超过40%时即可发生麻疹大流行,约相隔1~2年就可发生一次流行;农村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易感者高达60%~80%时才有发生流行可能,两次流行相隔时间可长至5年以上。目前疫苗接种计划实施不完善的地区仍有同样流行规律。任何季节都可发生麻疹,在亚热带流行高峰大多发生在寒冷、湿度低的冬春季节,在赤道热带地区则干热季节流行也不少。发病率无性别差异,男女一样发病,但似乎并发症在男性较多。麻疹在各国流行,也无明显的种族差异,但在经济落后、营养条件差、卫生状况恶劣地区麻疹发病率相对较高。总之,普种疫苗前和后麻疹流行病学特点有明显不同:
普种疫苗后发病率下降快速,并使以往明显的流行高峰削平;发病年龄高峰推迟,以学龄期(5~15岁)儿童发病为多,青壮年患病数增加;各次流行之间的规律性间隔已不显著;临床表现以轻症为多,并发症减少,病死率下降。
据WHO估计2000年全球麻疹患者仍高达3000万~4000万例,麻疹相关死亡达77.7万例,2001年情况与2000年相似。2001年报告全球麻疹病例中59.63%发生在非洲地区(南非国家却发病很少,1999年仅100例,死亡2例);西太区占全球总病例21.33%;东南亚地区7.96%;欧洲7.07%;东地中海区占3.94%。麻疹相关死亡病例绝大多数发生在非洲和东南亚。近年来世界各地区麻疹流行情况与其常规免疫麻疹疫疫苗覆盖率有密切关系。据WHO/UNICEF估计,2001年发达国家的麻疹疫疫苗覆盖率高达91%,发展中国家为71%,最不发达国家仅63%,各地区间相差甚大,其中美洲区达91%,欧洲区为90%,西太区为81%,东地中海区为73%,东南亚区为61%,非洲区为59%。总计麻疹疫疫苗覆盖率≥90%的国家有98个(占51%);<90%的国家共88个(占46%),主要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其余5个国家(3%)无资料。故而要在世界上消灭麻疹必须在扩大麻疹疫疫苗免疫覆盖率、根据麻疹病毒近年来的基因变异情况改进麻疹疫疫苗和免疫方案等方面,通过全世界共同努力才能切实达到目标。
根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无麻疹病史者抗体阳性率也可高达8.5%~33%,此外麻疹流行后也发现临床上无症状者抗体水平也有上升,故目前认为由亚临床的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者人群中不在少数。接种麻疹疫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的特异抗麻疹病毒抗病毒抗体有逐年下降趋势,一旦接触急性期麻疹患者,也可得隐性亚临床麻疹或轻型麻疹。大多报告认为血凝抑制(HI)抗体如≥1∶16者基本不发生隐性感染,抗体水平越低,发生隐性感染或轻症者越多。我国浙江诸暨(1987年)报告HI抗体在1∶2者隐性感染率可达83.3%,1∶4者32.7%,1∶8者仅14.3%。在麻疹经常流行地区原发亚临床麻疹病毒感染为5%~15%,继发隐性感染的比例可能更高,尤其是接种麻疹疫疫苗后获得免疫者。
参考来源:
http://www.kkme.net/web?query=%C2%E9%D5%EE 我为人很低调。 {:3_41:}默认的表情好少啊。楼主加油~ 啥时硬件也可以COPY就好了! 呵呵。。。 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希望各位和我一样创业的朋友,在这个路上,我们一起为明天奋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