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型脑炎
圣路易型脑炎(St.Louis encephitis,SLE)是美国最重要的蚊媒脑炎。1933年因美国密西西比河附近的圣路易市暴发流行1 000余例脑炎而得名,同年从致死的脑炎病人中分离出SLE病毒。SLE病毒属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呈球形,直径40~50nm。有一个浓集的核心和表面突起的囊膜。在50%的甘油内4℃冰箱中可保存2个月以上,56℃ 30min或加入0.1%的甲醛后室温下10~18h即可灭活。其抗原性同日本脑炎病毒、墨莱河谷脑炎病毒及西尼罗病毒相近。
本病流行限于北美洲,主要在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流域。1975年曾发生大流行,传染源主要是野鸟和家禽,城市中鸽子和麻雀在病毒的繁殖中起重要作用。主要传播媒介是跗斑库蚊、尖音库蚊和黑须库蚊。SLE与EEE和WEE不同,其病毒虽然能感染马,但不引起马的脑炎。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大多为隐性感染。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儿童对本病有较高的抵抗力。亚临床感染和显性发病的比例与年龄成正比,9岁以下为800∶1,10~49岁为400∶1,60岁以上为85∶1。
SLE发病主要在夏季。通常病程经过良好。死亡率平均约9%,病死率随年龄而增高,65岁的老年人可达30%。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症状、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三种。潜伏期约4~21天,多数病人以发热(38~41℃)、头痛、肌痛、全身不适、咽痛等起病,恶心、呕吐、畏光等亦较常见,持续数日后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可出现脑膜炎和脑炎症状,如舌、面部及肢体震颤,颈强直,昏迷,精神症状等,脑干及颅神经损害比较明显。重症脑炎多见于小儿和40岁以上的成人。部分病人遗留有较轻后遗症。
在无并发症的SLE患者,可见末梢血白细胞增高及核左移。脑脊液压力升高,细胞数在0.05×109~0.5×109/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数天内转变成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升高,糖正常,约有1/4的病人尿素氮升高。
由于从血液及脑脊液中不易分离到病毒,故诊断主要依靠抗体检测。用 ELISA法在血清和脑脊液中检测IgM抗体,可作出早期快速诊断。急性期及恢复期(约间隔2~3周)双份血清抗体水平递增4倍以上时可确诊,但血清学检查与登革热及其他B组虫媒病毒有交叉反应。近期有人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接种动物脑组织中的SLE病毒,有较高特异性。
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采取支持疗法。尚无疫苗可资预防。灭蚊、防止蚊虫叮咬仍是唯一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本病流行的措施。
参考来源:
http://www.kkme.net/web?query=%C4%D4%D1%D7&page=5 就小说艺术的角度而言,这篇帖子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验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楼主真不愧为无厘界新一代的开山怪 不错 支持下 听君一席话,省我十本书! 平常心啊~~~~~ …… 支持一下:lo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