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800835 发表于 2015-2-12 13:55:23

商振德教授揭开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本质四

现阶段西医科学家们设计科研课题几乎都是一个思路,即通过测定或检测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来解释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例如,细胞膜上的受体怎样,细胞内外各种蛋白质怎样,基因表达怎样等等。就差把电子也拔出来看看了。通过这种方式来解释疾病病因是解释不清的,越搞越搞不清楚,越搞越糊涂。在病理生理、病理学中的出现最多的词语就是“解释不清”或“病因不明”四个字。所以,西医治病是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采取“堵”(用相应的药物将不正常物质堵回去)或“手术去除(切除不正常组织)、手术移植(坏的组织脏器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置换(关节置换)”的方式。之所以这样就是由有西医所测定出来的各种不正常物质、不正常结构以及组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或基因表达的异常情况不是病因,而是结果,是这种组织细胞生物电能稳态失衡或阴阳失衡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正常物质。中医说西医是治标不治本是有科学道理的。为什么细胞膜受体出现异常?为什么基因表达出现异常?西医始终没有搞清楚,究其原因是由于西医在此领域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西医的空白恰恰是中医的精华,真正能够解释疾病病因的是中医。
机体内的每一个蛋白质、细胞器、细胞、细胞团队、组织、组织脏器及整体都要具有各自的生物电能稳态或生物电能含量要维持在支持范围内。或者讲,它们单位体积内生物电能含量要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这是它们各自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和维持正常组织机构的前提。
机体单位体积生物电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升高或降低都是异常的。升高导致组织电位升高,该组织内各种细胞膜电位升高处于超级化状态,各种细胞功能受到抑制,出现中医所讲的“气滞或阴盛阳虚现象”即局部组织内生物电能含量过剩,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和静脉回流受阻,出现中医所讲的“气滞血瘀现象”,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不易排出,易于在组织细胞内和细胞间堆积,导致细胞变性、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降低早期导致该组织内各种细胞膜电位减低处于去极化状态,细胞活性加强,线粒体过度产能以恢复其生物电能稳态,出现中医所讲的“阴虚阳盛现象”,但长期持续性的工作导致线粒体疲劳过度,出现“阴阳两衰现象”。此时就会出现西医讲的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所以,西医所讲的病生理、病理改变是在中医所讲的“阴阳两病”的基础上产生的,机体内各种组织脏器在出现病生理、病理病变之前一定有一个长期、持续性的“阴盛阳病或阳盛阴病”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亚健康”状态。
机体内的生物电能是细胞产生的,是化学能ATP转化而来,细胞维持细胞膜电位的正常和细胞外基质以及该组织内生物电能含量的正常需要消耗细胞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ATP。当两个导体被一个非导体隔开时,两个导体之间便具有电容性质。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就组成一个平行板电容器。这两个金属板叫做电容器的极板。充电: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分别带上等量的异号电荷,这一过程叫做充电。放电:切断电源,两个极板上电荷由于相互吸引而保存下来,两极板间有电场存在。如果用导线将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这一过程叫做放电。放电后两极板之间不再有电场,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细胞膜与膜内、外介质相比电阻极大,单纯脂质双层几乎是绝缘的,在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电阻106~~9 ,膜看成非导体, 膜内外介质是导体。因此,细胞膜具有显著的“电容特性”,细胞膜铺开了就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发电机,人体内的约1800万亿个细胞或一个组织脏器细胞膜铺开了就是一个巨大的平行板电容器。组织细胞在进行生命活动或行使各自的生理功能时,功能相同的组织细胞群的细胞膜每时每刻都有充电和放电发生,所放出的生物电能总量是巨大的,所以机体内蕴含的生物电势能和处于运动状态的生物电动能含量是巨大的,也是有明显生理学意义的,这一领域被我们的科学家所忽略了。生物电势能就是中医所讲的“阴气”,生物电动能就是中医所讲的“阳气”。
补充一点:机体内各种组织、组织脏器内所蕴含的生物电能含量就是中医所讲的“气”,超出正常范围的减低时就是“气虚”;超出正常范围的升高时就是“气盛”,生物电能超出的部分就是“火”。儿童因代谢旺盛易于出现“火”,为“实火”即生物电能含量绝的升高;老年人因摄入不足、代谢低下产能相对不足,易于出现“气虚”和“虚火”,即生物电能含量相对升高。所以,对于儿童“上火”要“去火”;而老年人的“上火”在“去火”基础上要补气。儿童发热将生物电能以热能形式消耗,可以起到一定的去火作用,是有益的;而老年人发热时,一定要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基础上将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否则能量消耗过度,出现更加严重的“虚证”,将不利于机体状态的恢复。
中医所讲的心气、肺气、肝气、胃气等就是指它们所含的生物电能总量,包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生物电势能(即维持细胞膜、线粒体膜、细胞核膜、核糖体膜内质网膜等膜状结构的跨膜电位以及细胞骨架、细胞核核骨架以及结缔组织支架中的生物电势能)和相对运动状态的生物电动能(即细胞膜电容放电形成的生物电动能)。中医临床主要是调节各个脏腑的生物电能稳态,虚(生物电能含量不足)要补,上火或气盛(生物电能含量过剩)要泄,以此达到生物电能稳态或阴阳平衡。(如图)

(图显示:机体内各个组织脏器形成的心气、肺气、肝气、胃气等就是它们内生物电能总量,包括蕴含期内的生物电势能(阴气)和处于运动状态的生物电动能(阳气)。生物电动能含量过低为阳气虚,反映出代谢水平低下或功能状态低下;生物电势能低下为阴气虚,反映出该组织脏器疲劳过度。生物电能总量过高位气盛,超出正常范围的部分为火,反映出代谢水平绝对或相对过高,即功能状态过盛。当某一组织脏器出现“阴阳两虚或阴阳两病”状态时,就会出现各种病理、病理生理改变。)(如图)

例如, 气虚型呼吸道感染和上火性呼吸道感染有着本质性差别,气虚型感染机理是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膜外低聚糖残基“长链”生物电能含量减低,出现粘连、塌陷,以及相互粘连,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或损伤,对抗细菌的能力下降,细菌易于贴附和侵犯所致(老年人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同时由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绒毛充斥或伸展无力,运动减慢,痰液排出受阻,极易出现呼吸衰竭。所以,老年人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呼吸道感染不能去火,而是补气的同时加上强有力的抗生素。上火性感染机理是呼吸道粘膜生物电能含量过剩,出现蛋白聚糖分子过度膨胀,出现上皮细胞撕裂,细胞间缝隙加大,细菌极易侵入所致(儿童和青壮年)。所以,儿童和青壮年的呼吸道感染可以去火的同时加上抗生素的治疗。
容积电场的概念: 在人体组织内的大量体液是电解质液,则整个人体相当于一个容积电场,其中的偶极子的方向、位置、强度都在变化,于是整个人体电场分布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这表明电场场能或容积电场强度与体内的血液、组织液、结缔组织液等是相互作用的。机体内各种组织中的“容积电场强度”控制着该组织各种细胞、各种成分的活性,或者是其功能状态的高、低水平。 所以,人体血管内的血液、淋巴管内的淋巴液、结缔组织中的结缔组织液、细胞外基质中的细胞间液等是容积导体的介质,其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它的电磁生物效应。同时,外来的生物电能产生的生物电磁效应对血液、淋巴液、结缔组织液以及细胞外基质中的各种细胞和成分也将产生明显的生物电磁效应。 机体内各种组织内的容积电场强度不是平衡的,这是机体局部出现各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如图)

    将一个活的细胞放入电场中,细胞膜电荷重新分布,一半的膜电位处于超级化状态;另一半处于去极化状态。细胞活性也是一半降低;另一半增强。(如图)

   结缔组织靠自身细胞代谢难以维持其生物电能含量和生物电能稳态,正常情况下必须靠外来生物电能的补充才能维持其生物电能稳态。   当外来生物电能供给不足时,结缔组织内单位体积生物电能含量减低,生物电能稳态出现失衡,将出现各种病理生理、病理性改变。 结缔组织生物电能含量高低反映出结缔组织中各种成分的功能状态是否正常。当组织中电位降低到某一点时,可能以白细胞活性增强为主,当电位降低到另一点时,可能以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为主。容积电场强度减弱时,细胞活性增强;反之减弱。当结缔组织内生物电能含量减低时,各种细胞成分由于细胞膜膜电位普遍处于去极化,各种细胞活性增强,导致各种无菌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增强,只是各种细胞细胞膜电位下降的幅度不同,其活性不同罢了;同时,结缔组织中各种纤维成分处在生物电能含量减低的环境中出现各种变性反应。(如图)

所以,各种结缔组织病(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炎等无菌性炎症)的形成原因就是结缔组织内生物电能稳态失衡所致。


ufSgK4 发表于 2015-2-12 13:55:27

提前做好准备啊!

txjyl1952 发表于 2015-2-13 12:21:11

你进外企我当工人,因为那天是监考老师量多的日子---坐我前面不动了!命呀!

ziqjyhSTR 发表于 2015-2-13 14:11:33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owrfbk[k]9] 发表于 2015-2-14 05:25:09

是金子,总会花光的;是镜子,总会反光的…

qiuxiuo123 发表于 2015-2-14 10:06:25

只有在大排长龙时,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是“龙的传人”。

carpinteyrogcq 发表于 2015-2-15 08:03:48

{:3_64:}楼主,你有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商振德教授揭开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本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