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800835 发表于 2015-2-22 21:58:21

商振德教授揭开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本质五

西方人和中国人观察事物后的思维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1),一幅画上有一个老虎,西方人重点观察的是老虎本身,对老虎各方面的观察极为清晰;中国人除了对老虎观察外,往往对老虎周围环境的观察特别上心,更注意老虎是在森林里奔跑或是休息,是在河边喝水或戏水等等。(2),一幅画上一个面部表情极为快乐人和周围还有面部表情严肃的四个人。西方人看完画面后告诉你,此人非常快乐;而中国人除了看到此人快乐的表情外,更注意此人周围四个表情严肃的人们为什么不高兴。
西方人对想要观察的局部物体的细致程度和深度要强于中国人,对事物的观察非常的直截了当;而中国人对观察物体周围情况以及与周围情况的内在联系更为感兴趣,在这一点上明显优于西方人。所以,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距反映在医学方面,就出现了西方出现了西医,中国出现了中医。将中医和西医分开就像是盲人摸象,反映的都是大象,但反映的是大象的局部。中、西医都是分别反映出人体生命科学的一部分,都不全面,只有中西医融为一体,世界医学才是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
第二部分
机体整体和局部生物电能包括:
1,        电势能,储存在全身各种组织细胞内外、细胞团队内外、各个脏腑内外以及结缔组织中处于相对静止的的生物电能含量。机体内的生物电势能要有一个正常范围。 生物电势能含量与组织学、病理性相对应。 同时,也是中医所讲的“阴气”。
2,        电动能,全身各种组织细胞内外、细胞团队内外、各个脏腑内外以及结缔组织中处于相对运动的的生物电能含量。机体内的生物电动能要有一个正常范围。生物电动能含量与组织细胞的生理学、病生理学相对应。同时,也是中医所讲的“阳气”。
3,       生物电势能和生物电动能是可以转化的。
机体内各种“成分”所蕴含的生物电能:各种成分是指:机体内的每一个蛋白质分子、细胞、细胞团队、组织、组织脏器、各个系统以及整体。
各种成分所蕴含的生物电能它包括三部分:
(一),自身化学或组织结构所形成的生物电势能:是指各种成分在没有外来生物电能充斥和进入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其自身的化学或组织结构所形成的生物电势能。它在水溶液或各种溶液中的表现形式是一样的,没有明显的生命或生理学意义。
举例一,结缔组织中各种结构蛋白
以胶原蛋白分子形成的胶原纤维为例:
胶原纤维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        分子量巨大的线状分子,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胶原蛋白占蛋白总量的1/3),胶原蛋白是一类纤维状的蛋白质,它广泛分布于结缔组织支架中,是构成人体肌肉筋膜及包裹脏腑包膜结缔组织及各种筋膜、韧带、网膜、系膜等的主要成分。它是人体生物电能传导的载体,机体内各种成分之间的生物电能稳态或平衡就是依靠结缔组织支架中的胶原纤维完成的,整个结缔组织支架形成的“容积电场”控制着结缔组织内各种成分的活性及组织结构。(如图)

(图显示:结缔组织内生物电能形成的容积电场示意图)

(图显示:结缔组织支架内胶原纤维彩图。它们就像是“高层建筑”的框架,支撑着人体、组织脏器、组织细胞的完整性,同时确保它们生物电能稳态和容积电场的稳定性)                                          

第二,是它们都带有大量带负电的侧基。胶原纤维由于含的负电荷过多,在人体体液中呈嗜酸性。胶原蛋白分子上的负电荷就会吸引极性水分子中的氢离子和体液中的各种阳离子向胶原蛋白分子表面靠近,形成一个结合紧密的“吸附层”,由于同种电荷相斥,吸附层中的极性水分子中的OH-和体液中的阴离子远离胶原蛋白表面形成一层负电荷层,这一负电荷层再去吸引水分子中的H+和体液中的阳离子,反反复复进行下去,就形成一定厚度的、正、负电荷层结合力较弱及结合松散的一个“扩散层”。离吸附层越近的电荷层静电吸引力强,远离吸附层的电荷层静电吸引力较弱。(如图1,2)

(图1显示:胶原纤维表面的负电荷吸引水分子的H+形成电荷吸附层,水分子-OH-再吸引H+,往复下去形成电荷扩散层示意图)

(图2)
(图2显示:胶原纤维电荷吸附层和扩散层示意图。 1,为电荷扩散层;2,为电荷吸附层;3,为胶原纤维。吸附层电荷的数量和电荷扩散层的数目由胶原纤维侧链负电荷的数量决定)
如果在胶原纤维分子一端加一个外加电场在外加电场力的作用下,胶原纤维分子本身不动,而是胶原纤维分子外的电荷扩散层出现正负电荷层的运动,正电荷层的正电荷顺着或沿着电场方向运动,负电荷层的负电荷逆着电场方向运动,最后将生物电能向远处传递。(如图)

(图1)

(图2)

(图3)
(图1,2,3显示:在胶原纤维一端出现一个外加电场,胶原纤维电荷扩散层出现生物电能的传导。正电荷沿着电场方向运动,负电荷逆着电场方向运动)
人们对新鲜尸体的结缔组织进行体外实验发现,胶原纤维在没有脱水的状态下仍具有导电性就是由于两点:(1),胶原纤维自身具有导电性能。胶原纤维在稳定的结缔组织液中具有明显的导电性能,它的导电与球型蛋白的“电泳”现象不同,电泳现象是带电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出现带电离子自身的运动;而胶原纤维是线形蛋白质,两头是固定的,在电场力作用下,胶原纤维自身不发生运动,而是电荷扩散层的生物电能的运动,通过电荷扩散层的运动将生物电能向远处传递。机体内只要有胶原纤维的地方就有生物电能的传导,导电量的多少要看机体内不同组织间的电场力的大小、胶原纤维的数量和排列顺序来决定其导电量的多少。由胶原纤维组成的各种筋膜、韧带、系膜、网膜以及皮肤的真皮层等都是机体内生物电能传导的载体,在这些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的数量相对较多;它们的排列极为有序,所以,它们是机体内生物电能传导的主要载体。(2),结缔组织液中的水分子和各种粒子浓度的稳定性决定着胶原纤维电荷扩散层中正、负电荷的层数,只有正、负电荷层数的稳定才能确保它们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生物电能传导的顺利进行。这一点很重要,正是结缔组织液内各种物质,特别是各种带电粒子和极性水分子浓度相对恒定,才为生物电能传导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和有力的物质保障。否则,生物电能传导无法顺利进行。结缔组织液不是无功能性细胞外液,而是在人体生物电能传导过程中起到致关重要作用。
所以,由胶原蛋白组成的胶原纤维是人体内组织细胞间及组织脏器间生物电能传导的主要载体。通过它的传递达到细胞间、细胞团队间、组织间、脏器间以及机体整体的生物电能平衡和稳态;同时,结缔组织支架内的生物电能稳态至关重要,生物电能含量的高低决定着“容积电场”强度的高低,控制着结缔组织内各种成分活性的高低水平。同时,结缔组织支架内的胶原纤维束构成了中医所讲的“经络系统”,即每一个脏器都与体表通过排列极为有序的胶原纤维束形成生物电能的传导体系,构成各自一条“经脉”。每一条“经脉”又以串联方式构成整个“经络系统”。

cfnct 发表于 2015-2-22 21:58:24

:lol

Cillquisk 发表于 2015-3-3 01:42:17

这个要支持下,楼主辛苦啊!。

ritabttrzun 发表于 2015-3-8 20:20:08

传说中的沙发???哇卡卡

rwxsh 发表于 2015-3-13 16:13:12

{:3_64:}楼主,你有才……

lwsyp 发表于 2015-3-17 01:27:01

“捷克斯洛伐克”!我叫JACK,我老婆总这样抱怨我。(JACKSLOW)

ziqjyhSTR 发表于 2015-3-20 18:37:39

前排支持下了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商振德教授揭开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本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