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800835 发表于 2015-3-14 19:27:47

商振德教授揭开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本质六


第二部分
机体整体和局部生物电能包括:
1,        电势能,储存在全身各种组织细胞内外、细胞团队内外、各个脏腑内外以及结缔组织中处于相对静止的的生物电能含量。机体内的生物电势能要有一个正常范围。 生物电势能含量与组织学、病理性相对应。 同时,也是中医所讲的“阴气”。
2,        电动能,全身各种组织细胞内外、细胞团队内外、各个脏腑内外以及结缔组织中处于相对运动的的生物电能含量。机体内的生物电动能要有一个正常范围。生物电动能含量与组织细胞的生理学、病生理学相对应。同时,也是中医所讲的“阳气”。
3,       生物电势能和生物电动能是可以转化的。
机体内各种“成分”所蕴含的生物电能:各种成分是指:机体内的每一个蛋白质分子、细胞、细胞团队、组织、组织脏器、各个系统以及整体。
各种成分所蕴含的生物电能它包括三部分:
(一),自身化学或组织结构所形成的生物电势能:是指各种成分在没有外来生物电能充斥和进入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其自身的化学或组织结构所形成的生物电势能。它在水溶液或各种溶液中的表现形式是一样的,没有明显的生命或生理学意义。
举例一,结缔组织中各种结构蛋白
以胶原蛋白分子形成的胶原纤维为例:
胶原纤维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        分子量巨大的线状分子,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胶原蛋白占蛋白总量的1/3),胶原蛋白是一类纤维状的蛋白质,它广泛分布于结缔组织支架中,是构成人体肌肉筋膜及包裹脏腑包膜结缔组织及各种筋膜、韧带、网膜、系膜等的主要成分。它是人体生物电能传导的载体,机体内各种成分之间的生物电能稳态或平衡就是依靠结缔组织支架中的胶原纤维完成的,整个结缔组织支架形成的“容积电场”控制着结缔组织内各种成分的活性及组织结构。(如图)

(图显示:结缔组织内生物电能形成的容积电场示意图)

(图显示:结缔组织支架内胶原纤维彩图。它们就像是“高层建筑”的框架,支撑着人体、组织脏器、组织细胞的完整性,同时确保它们生物电能稳态和容积电场的稳定性)                                          

第二,是它们都带有大量带负电的侧基。胶原纤维由于含的负电荷过多,在人体体液中呈嗜酸性。胶原蛋白分子上的负电荷就会吸引极性水分子中的氢离子和体液中的各种阳离子向胶原蛋白分子表面靠近,形成一个结合紧密的“吸附层”,由于同种电荷相斥,吸附层中的极性水分子中的OH-和体液中的阴离子远离胶原蛋白表面形成一层负电荷层,这一负电荷层再去吸引水分子中的H+和体液中的阳离子,反反复复进行下去,就形成一定厚度的、正、负电荷层结合力较弱及结合松散的一个“扩散层”。离吸附层越近的电荷层静电吸引力强,远离吸附层的电荷层静电吸引力较弱。(如图1,2)

(图1显示:胶原纤维表面的负电荷吸引水分子的H+形成电荷吸附层,水分子-OH-再吸引H+,往复下去形成电荷扩散层示意图)

(图2)
(图2显示:胶原纤维电荷吸附层和扩散层示意图。 1,为电荷扩散层;2,为电荷吸附层;3,为胶原纤维。吸附层电荷的数量和电荷扩散层的数目由胶原纤维侧链负电荷的数量决定)
如果在胶原纤维分子一端加一个外加电场在外加电场力的作用下,胶原纤维分子本身不动,而是胶原纤维分子外的电荷扩散层出现正负电荷层的运动,正电荷层的正电荷顺着或沿着电场方向运动,负电荷层的负电荷逆着电场方向运动,最后将生物电能向远处传递。(如图)

(图1)

(图2)

(图3)
(图1,2,3显示:在胶原纤维一端出现一个外加电场,胶原纤维电荷扩散层出现生物电能的传导。正电荷沿着电场方向运动,负电荷逆着电场方向运动)
人们对新鲜尸体的结缔组织进行体外实验发现,胶原纤维在没有脱水的状态下仍具有导电性就是由于两点:(1),胶原纤维自身具有导电性能。胶原纤维在稳定的结缔组织液中具有明显的导电性能,它的导电与球型蛋白的“电泳”现象不同,电泳现象是带电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出现带电离子自身的运动;而胶原纤维是线形蛋白质,两头是固定的,在电场力作用下,胶原纤维自身不发生运动,而是电荷扩散层的生物电能的运动,通过电荷扩散层的运动将生物电能向远处传递。机体内只要有胶原纤维的地方就有生物电能的传导,导电量的多少要看机体内不同组织间的电场力的大小、胶原纤维的数量和排列顺序来决定其导电量的多少。由胶原纤维组成的各种筋膜、韧带、系膜、网膜以及皮肤的真皮层等都是机体内生物电能传导的载体,在这些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的数量相对较多;它们的排列极为有序,所以,它们是机体内生物电能传导的主要载体。(2),结缔组织液中的水分子和各种粒子浓度的稳定性决定着胶原纤维电荷扩散层中正、负电荷的层数,只有正、负电荷层数的稳定才能确保它们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生物电能传导的顺利进行。这一点很重要,正是结缔组织液内各种物质,特别是各种带电粒子和极性水分子浓度相对恒定,才为生物电能传导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和有力的物质保障。否则,生物电能传导无法顺利进行。结缔组织液不是无功能性细胞外液,而是在人体生物电能传导过程中起到致关重要作用。
所以,由胶原蛋白组成的胶原纤维是人体内组织细胞间及组织脏器间生物电能传导的主要载体。通过它的传递达到细胞间、细胞团队间、组织间、脏器间以及机体整体的生物电能平衡和稳态;同时,结缔组织支架内的生物电能稳态至关重要,生物电能含量的高低决定着“容积电场”强度的高低,控制着结缔组织内各种成分活性的高低水平。同时,结缔组织支架内的胶原纤维束构成了中医所讲的“经络系统”,即每一个脏器都与体表通过排列极为有序的胶原纤维束形成生物电能的传导体系,构成各自一条“经脉”。每一条“经脉”又以串联方式构成整个“经络系统”。
举例二,细胞外基质中各种结构蛋白
以蛋白多糖分子和蛋白聚糖复合物为例:
蛋白聚糖是细胞外基质中主要蛋白质,在细胞外基质中带有大量负电荷,由于蛋白聚糖分子构象成“瓶刷状或狼牙棒”样结构,一根蛋白聚糖分子瓶刷状结构中的每一分支中的负电荷就会吸引极性水分子中的氢离子和体液中的各种阳离子向其表面靠近,形成一个结合紧密的“吸附层”,由于同种电荷相斥,吸附层中的极性水分子中的OH-和体液中的阴离子远离其表面形成一层负电荷层,这一负电荷层再去吸引水分子中的H+和体液中的阳离子,反反复复进行下去,就形成一定厚度的、正、负电荷层结合力较弱及结合松散的一个“扩散层”。离吸附层越近的电荷层静电吸引力强,远离吸附层的电荷层静电吸引力较弱。粗大主枝上分出无数个分支,每一分支都带有大量负电荷,与胶原蛋白一样,每一小的分支也分别构成自己的电荷“吸附层”和“扩散层”,每一分支的“扩散层”与“扩散层”之间的电荷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立体的电荷分布体系。蛋白聚糖分子和蛋白聚糖复合物所含的负电荷数量较高,具有很强的“负电性”,结合正电荷的能力也较强。所以,蛋白聚糖分子和蛋白聚糖复合物是组织细胞外基质生物电能的存储器和调节器。(如图1,2,3)


(图1显示:蛋白聚糖分子狼牙棒样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由蛋白聚糖分子化学结构所决定的电负性示意图)

(图3)
(图显示:1,蛋白聚糖分子或蛋白聚糖复合物;2,蛋白聚糖分子分支的电荷分布;3,蛋白聚糖分子每一个分支形成的电荷吸附层、扩散层以及整体电荷的立体分布示意图)
蛋白聚糖分子和蛋白聚糖复合物中的负电性较强,可以吸引较多的正电荷,例如滑膜组织、椎间盘髓核、疏松结缔组织支架等。与其它组织相比,它们要想维持其生物电能稳态,就必须吸引更多的正电荷。所以,在机体整体生物电能含量降低时,蛋白聚糖分子和蛋白聚糖复合物生物电能稳态失衡,出现分子间发生偶联、水解、变性,出现结缔组织的退行性病变
举例三,各种细胞内、外的膜状结构(细胞膜、线粒体膜、细胞核膜及溶酶体膜等)
以细胞膜为例:
细胞膜被动电学特性是指人体细胞膜的磷脂、膜两侧蛋白质、糖蛋白以及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低聚糖链残基“长链”上都含有大量的负电荷。细胞膜和低聚糖链残基“长链”上的负电荷层强有力的吸引细胞外基质中的正离子和极性水分子中的H+,形成吸引力较强的电荷吸附层;吸附层中的正电荷再吸引细胞外基质中的负离子以及极性水分子中的OH—再吸引极性水分子中的H+,又形成一层电荷层,如此反复下去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松散的、结合力逐渐下降的细胞膜内、外电荷扩散层。(如图1,2、3)

(图1)

(图2显示:正常细胞膜结构彩图)

(图3显示:细胞膜外电荷扩散层示意图,1表示细胞外电荷扩散层;2表示细胞膜和低聚糖链残基长链和其间正电荷分布示意图;3表示细胞膜)

举例四,细胞内的骨架系统
细胞骨架系统是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结构。与结缔组织支架是各种组织细胞、组织脏器的支持结构和依附支架相同,细胞骨架系统是细胞内各种成分的支持结构和依附支架。
细胞膜内表面形成一个由负电荷组成的负电荷层,这一负电荷层吸引细胞内细胞质中的各种正电荷也形成一个吸附层,吸附层外也形成电荷的扩散层,与细胞内细胞骨架体系形成一体化的电荷分布结构,细胞骨架体系与细胞内各个细胞器相连,又调节着细胞内各个细胞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状况。细胞内骨架系统中的每一根微丝、微管以及中间纤维都与细胞膜内表面和各种细胞器膜相连,它们在细胞内的细胞质中形成各自的电荷吸附层和扩散层,同时它们形成的吸附层和扩散层分别与细胞膜内表面电荷吸附层和扩散层是连为一体的。这样,细胞内电荷层的生物电能含量的高低波动,通过细胞骨架系统将波动信息传递给细胞器,调节各细胞器的功能状态,改变细胞代谢状况。同时,细胞骨架系统中生物电能含量的高低也决定着它的坚硬度,决定着整个细胞的抗挤压、抗打击能力。一旦细胞内细胞骨架系统中的生物电能含量减低时,除了影响各个细胞器的功能改变外,细胞骨架系统的超微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例如心肌细胞缺血导致细胞骨架系统骨架蛋白的变化,明显影响心肌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如图1,2)
总之,细胞骨架系统与细胞内各个细胞器之间,以及细胞核“核骨架”系统紧密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骨架系统。细胞骨架系统中的生物电能含量决定着细胞的膨胀度和细胞内的“容积电场”强度,控制着各种细胞器(包括细胞核)的功能状态。
   

(图1 显示:细胞骨架彩图,细胞骨架系统、细胞核核骨架系统中的生物电能含量决定着其膨胀度和坚硬度)


(图2显示:1,细胞骨架系统;2,细胞器;3,细胞核。细胞内的骨架系统将各个细胞器连为一体,除了各种化学信息传递外,细胞骨架系统起到重要的生物电传导信息的作用)
以上举例只是说明机体内各种成分由于其自身化学结构产生各自被动的电学特性。这种被动的电学特性使得其各种成分蕴含一定量的生物电势能,但此时它们的净电荷为“0”,它们形成的生物电势能对生命和生理学的意义不大。但是,一旦它们自身正常的化学结构受到损伤(例如在蛋白质在酸化环境被溶解、破坏),其被动电学特性也随之消失,将出现各种组织学的病理性改变。例如,组织受到各种细菌感染,大多数细菌在繁殖过程中是产酸的,导致感染组织生物电能稳态失衡,PH值处于酸化环境,大量蛋白质溶解、破坏;酸化环境导致组织细胞细胞膜电位不正常减低,组织细胞水肿、变性和坏死。同时,酸化环境导致组织内容积电场强度减低,各种炎性细胞膜电位处于去极化状态,炎性细胞活性增强,出现各种炎症反应;组织内容积电场强度的降低,导致血管壁肥大细胞细胞膜电位去极化,激活肥大细胞产生扩血管物质(组胺、白三烯等),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组织红肿现象,以及毛细血管增生;容积电场强度的降低又出现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增强,产生大量胶原纤维,出现组织修复过程,即肉芽组织形成。(如图)



改英雅 发表于 2015-5-17 05:46:09

不错 支持一个了

何知叫 发表于 2015-7-5 23:49:58

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感发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的把楼主的这个帖子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帖子,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楼主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这个帖子一直往上顶,往上顶!顶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遇到你之前,我对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圣人是怀疑的;而现在,我终于相信了!我曾经忘情于汉廷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楼主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了。

icmv7465 发表于 2015-7-31 05:55:18

呵呵。。。

oeah6603 发表于 2015-8-11 16:44:56

沙发???

dj1qc9zw 发表于 2015-8-21 06:54:22

你是電,李四光,你是唯一的神话…

淘我乐khv 发表于 2015-8-27 13:12:48

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商振德教授揭开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本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