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夫】 发表于 2015-11-20 21:30:34

阴阳两虚汗症治验

阴阳两虚汗症治验
时间:2015-10-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郭俊田
    吴某,女,26岁,2010年2月23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顺产1男婴,产后多汗,每吃饭、稍活动即出汗,夜间入睡出汗更甚。在当地农民不问其因,凡产后有患皆谓曰:“是产后受风,”须服“苍术鱼”(民间土法),服后盖厚被使其出汗,从此汗出不止,疲乏无力。


    来诊时,穿棉衣盖棉被,用轮椅推进诊室,揭开棉被,头汗涔涔,热气蒸蒸。精神不振,语言清晰,声音怯弱,畏寒肢冷,四肢活动自如,手足不温,口干欲饮,面色淡黄,舌质淡红,舌体胖,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自述汗出怕冷,昼日稍劳即汗,夜间入睡汗出淋漓,以头、胸、腹、背为甚,衣被皆湿,每天早晚皆换内衣。


    此乃产后血虚,阴不潜阳则汗出,复与发汗之法,犯虚虚之弊,致使卫阳不固,营阴不守之故。


    治疗:补气血,固卫阳,止营阴,生脉饮加味。


    处方:人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12,山茱萸15克,黄芪30克,白术12克,鳖甲20克,生地12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防风12克,牡蛎20克,制附子15克(先煎20分钟),鹿茸10克(研细分3次冲服).


    4剂,每剂煎3次取澄清液约1000毫升,分早中晚各服1次,每次约300毫升。


    2月27日复诊:服药后出汗量逐渐减少,手足较前有温热感,亦不怕冷。精神尚好,效不更方,守原方续服4剂以巩固疗效。


    3月3日三诊:出汗畏寒皆止,手足皆温,食欲尚可,但是感到身困乏力,入睡梦多。脉沉缓,舌苔淡薄。给于归脾汤加减以善其后。


    按:此例患者产后伤阴,而致阴虚盗汗,复与发汗过重而伤阳,使腠理不密,卫阳不能固摄,营阴外泄而汗出。《景岳全书》云:“阴中无阳则阴无所主,而汗液随卫气外泄。”阴伤则损阳,阴无所依,阳无所主,故阴阳两虚,汗出淋漓。


    用人参、麦冬、五味子大补元气,生津润燥敛阴而固阳,黄芪、当归、山茱萸补气固表,生血养阴,使阴生阳长,气随血生,血随气存。牡蛎、生地、白芍、鳖甲滋阴清浮阳之热,敛阴而止汗。防风、黄芪、白术为玉屏风散,既能益气固表止汗,又能预防风邪侵犯。


    附子温中回阳,《本草纲目》说:“附子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鹿茸既能养血益阳而散寒,又能填补肾中之真阳,《本草纲目》有:“鹿茸养血益阳,生精補髓,治一切虚损。”所以阳气充足,阴回则汗自止,畏寒肢冷则自除。(责任编辑:高继明)

亮仔 发表于 2016-7-19 14:40:25

有道理啊……支持lz.

芬芬富S 发表于 2017-4-12 05:53:49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

褚怡宝 发表于 2017-12-26 08:14:48

“捷克斯洛伐克”!我叫JACK,我老婆总这样抱怨我。(JACKSLOW)

oeah6603 发表于 2018-7-18 19:40:37

兰州烧饼………

ihzwt 发表于 2018-9-25 06:42:09

看起来好像不错的样子

淘我乐khv 发表于 2018-12-20 06:51:43

我不会讲话,一见人多就结结巴巴,像羊拉屎一样,不合你的味道请多多包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阴阳两虚汗症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