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幼儿园: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成为“郎朗”
对于孩子的成长问题,想必每位家长都对此无比的关心。特别是在孩子的爱好特长这一部分,试想哪位爸爸妈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未来的“郎朗”“达芬奇”呢?然而,事实证明,强加给孩子的那些“特长”、“爱好”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到一些效果,但在长期的“压迫”下,孩子的逆反心理只会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有些家长为了发展孩子的某一特长而忽视了他真正优秀的地方。为了能够让各位家长能够更好的发现孩子的特长并加以引导,月初“家长大学”在“微社区”新开了一个活动——《你问我答》,由“伊顿家长大学”校长为首的专家团队专业为您答疑解惑,全心助力您更懂您的孩子。
http://ww2.sinaimg.cn/mw690/006aoUQVjw1f4xenyfwccj309j06f3ym.jpg
伊顿家长大学校长曾珈
上周有两位家长提问,校长曾珈女士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Q1:曹晓红: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什么地方?
A1:首先,要了解孩子
1.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喜欢的东西也不一样。随着孩子生理、心理、认知等发展的不同阶段,孩子的兴趣点也会有所不同,家长应该迎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需求。
2.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也就是气质的9种维度:
比如运动量大的孩子,通常会喜欢体育项目,反之则不然。这可分两方面去引导:第一种:家长可以顺应孩子的兴趣,主动保护并支持孩子兴趣的发展。另一方面,可在孩子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让他们适当涉猎自己不熟悉或目前还不擅长的领域,让孩子尝试另一种可能。在尝试中,去发现孩子的兴趣。
其次,观察自己的孩子
孩子平时爱做什么,家长是否能及早觉察并了解孩子的兴趣点。
另外,家长可以提供多种尝试机会。家长不能决定什么,但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比如去各种兴趣班看看,让孩子自己选择。
同时,家长要更多开阔孩子的眼界,多带孩子走出去。在旅游时家长可以提前做一些功课,给孩子讲讲景点的人文、科学或文化,给孩子丰富的来源,激发他们的兴趣。
最后,家长本身的影响力
家长的示范作用可以作为一种可能性呈现给孩子。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家长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激发孩子的兴趣。
对于这一部分的问题,曾校长在《嘿,你懂你的孩子吗?》一书中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成年人的学习模式≠孩子的学习模式,成年人是靠意识主动加工和强制的记忆来学习知识,而孩子却是凭借天生的本能。再比如:孩子甲的学习模式≠孩子乙的学习模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专属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一味的强加给孩子不喜欢的事物,只会适得其反。
Q2:Tom妈妈:3岁的男孩喜欢唱歌跳舞,经常在家又唱又跳,但是从不在外面当众表达,家长没有强迫过。
A2:关于这个问题,家长要明白,喜欢“表达”和喜欢“当众表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家庭是最放松的环境,在熟悉的家人面前,孩子自然喜欢表达自己。到外面以后,陌生的环境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和不安全感。在外人面前容易紧张,这是正常的。
如果您想培养孩子当众表达的能力,可以把困难系数降低,把大任务划分成不同的小任务,分步骤一步步完成。比如孩子喜欢在家里唱歌,我们可以把幼儿园的小朋友邀请到家里来听他唱歌。在孩子适应之后,再让他在自己班里为老师和认识的同学表演,一步一步来。孩子的适应过程是阶段性的,家长切忌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更不能流露出对孩子的失望。
更重要的是各位家长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家长没有必要拿唯一的标准去判断每个独特的孩子。
新年新气象啊 有点难度,呵呵, 你自己看着办~ 沙发!沙发! 学习下 前排,哇咔咔 为中华而努力读书!一包中华好多钱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