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zhhj 发表于 2006-6-9 17:54:07

应用指纹图谱“以时测象”研究藏象实质

应用指纹图谱“以时测象”研究藏象实质
2006-4-19 18:01:00
发表在科学时报20051202

赵宏杰 张笑波 戴松铭
(吉林市中医院吉林 吉林132011)
摘要:藏象实质研究是关系中医药发展的大问题。藏象学说以时间结构统协空间结构,超越了脏腑理论,特别看重人体的时间结构。人体时间结构的物质载体是人体物质的有形部分之中变动不居的部分,即营卫气血,也就是生理学意义上的血液和组织液。应用指纹图谱“以时测象”取得气血的整体信息,再根据藏象应时旺盛的规律划分确定各个藏象具体的生理信息,可以据此为平台开展藏象病理和藏象辨证论治的研究。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主题词: 藏象实质人体时间结构的有形载体指纹图谱以时测象

雷顺群教授认为,中医药要想得到较快的发展,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藏象的实质。
1.    藏象实质具有多重结构
孟庆云教授认为:人体具有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衍生结构。《黄帝内经》之脏腑,是通过“解剖而视之”的实质器官,是人体的空间结构。人体系统的时间结构是指人体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非随机的节律性和周期性变化的总和,表现为节律和振荡形式。《黄帝内经》将此称为“脏气法时”,并作为生命特征的标志,又以“生气通天”来解释其发生的机制。
    人体物质的有形部分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变动不居的部分,包括营卫津液、气血等;一为静止守位的部分,形质相对固定,包括脏腑经脉,四肢百骸,皮肉筋脉骨等。
人体空间结构的物质载体的有形部分是其中静止守位、形质相对固定的部分,即脏腑经脉,四肢百骸,皮肉筋脉骨等;人体时间结构的物质载体的有形部分是其中变动不居的部分,即营卫气血、津液等;人体衍生结构的物质载体是无形的,是精气神理论中的气和神,孟庆云教授认为此即人体生物信息、生物场及其所需能量等要素的总和。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系辞下》),人体空间结构和人体时间结构二者的物质载体属于人体物质的有形部分,即形而下者,谓之器;而人体衍生结构的物质载体属于人体物质的无形部分,即形而上者,谓之道。(对气实质的认识,大致可分为物质、能量、信息三种观点。其中认为气的实质是能量、信息两种观点,因为能量、信息是无形的,也就相当于认为气是无形的。)。      
比较中国传统学科,道家的研究内容更多的倾向于精气神之中的无形部分(他们也自称玄学),而医家的研究内容更多的倾向于精气神之中的有形部分。由于现代医学远比中医重视物质结构,所以中西医比较中,中医也常常被视为玄学。
2.藏象实质研究的突破口是气血
其实,中医学一直极为重视的是人体物质的有形部分之中变动不居的部分,包括了营卫气血、津液。中医现代化的突破口也就在这里。
    营卫与气血的关系营即血,卫即气。言卫与气、营与血之彼此互文者,见于《素》《灵》诸篇。而营卫气血之奥秘.直言不讳、一语道破者.无过越人、仲景。
气血是人体生命之本。《内经》许多篇章中,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说明气血是人体生命运动的根本物质基础和动力。《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灵枢决气》篇“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以为一气耳.今乃辩为六名”,由此可知,人体生命之源本于一气,一气分阴分阳而为气血,气能生血,血能载气,相辅相成而又化生成六气,敷布于五脏,洒陈于六府,于是人体躯壳作为气血运动变化的场所,而成为具有生命力(《内经》称之为“神”)的有机整体。故《灵枢本藏》谓:“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宰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素问八正神明论》亦曰:“气血者,人之神”。
    气血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藏象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其实不过是将整体气血分割为局部的具体化。经络外络肢节,内通脏府,行气血,营阴阳,但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归根结底仍由气血所决定。阴阳五行学说是对气血藏象分析研究的理论工具。由于气血是物质的(有形的——笔者注),所以不但可以定性,同时可以定量,便于利用信息科学技术进行客观化研究,有利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也有利于实现中医现代化。 气血是藏象功能的物质基础。
直接获取人的整体生命信息,是对中医取象比类方法的现代化,是对这一中医学科理论和应用体系的基本方法的现代化,是中医现代化最好的选择。
把中医气血理论中气血的有形部分,从现代生理学意义上诠释为血液和组织液。把血液作为获取信息的目标和窗口,实现了取象比类方法的现代化。
3.用指纹图谱“以时测象”研究藏象实质
指纹图谱方法是一种适合于记录气血信息的工具方法。具体做法是,以指纹图谱对血液(中医的气血)取象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动态模型。
孟庆云指出藏象学说以时间结构统协空间结构,超越了脏腑理论,特别看重人体的时间结构。郭霞珍指出中医传统“以时测脏”的认识方法,能够充分体现五脏的时空特性。并且通过实验研究给予了验证。
    笔者也认为,只有考虑了时间因素才能根据需要获取信息,才会更完整准确的认识人的生命整体。时间因素是获取人的生命整体信息方法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将“以时测脏”应用在伤寒论六经实质客观化研究上,可以称为“以时测(六)经”,它与“以时测脏”的不同点在于,六经应时规律依据的是六经病欲解时。综合“以时测经”和“以时测脏”两种方法,可以合称之为“以时测象”。此象之狭义为藏象之象,广义为取象比类之象。
应用指纹图谱“以时测象”获取气血信息的方法上就是,在一个完整的时段(年、日)内连续的采取血液,制作连续的血液指纹图谱。并据此建立动态的、有时间变量的生命信息模型,再根据五脏应时旺盛的规律:(1)应四时四季之变,如“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2)应一日之序变:“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把整个图谱划分为五个部分,此即五脏(藏象)生理的信息。
依据藏象生理信息为藏象病理研究(即证本质研究)和藏象辨证论治的研究所建立的平台,结合信息技术,完全能够实现藏象研究和应用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金光亮、马淑然.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学术发展专题讨论纪要.中国医药学报,2004(19)7:428-431
卢玉起、郑洪新. 内经气学概论.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8
赵宏杰、张笑波.中医取象比类方法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科学时报,2005-11-01
赵宏杰、张笑波.中医学与信息科学跨越式大联合.中国医学报,2005-04-09:B05
徐江雁、高天旭.论营卫与气血、脏腑的关系.河南中医药学刊,1997(3):51-52
冯学中.气血论是中医理论体系核心之刍议.山西中医,1996(3):4-6

ueez2304 发表于 2014-11-23 12:40:14

我在这个论坛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就算没有见过主走路,也总明白主肉是啥味道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应用指纹图谱“以时测象”研究藏象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