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医药目前困境的根源
转自新浪中医论坛杏林奇葩中医药目前困境的根源
中医药目前困境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中医药在文化,政策、教育、科研、评审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被歧视和被限制的困境。
一.文化上----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困境
1.中医药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的,随着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出现,中医药始终处于被质疑、被补充验证、被改造的境地。
2.除少数知名中医有较厚实的中医文化功底外,大多数中医的中医文化基础严重不足,如此下去,再过若干年,中医文化可能只会留存于典籍之中,无人真正理解和掌握了.
二. 政策上---重西医轻中医的困境
“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了《宪法》。但是长期以来,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国家投资、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等方面,国人普遍重西医轻中医,致使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困境。
三.技术上---中医力量薄弱的困境
据统计,我国中医医生1949年有27.6万人,西医医生有8.7万人,到2002年中医医生还是27万余人,西医医生增长到157万人,增长17倍。现在全国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20万人,其中中医工作人员不足1/10。
四.教育上----按西医模式培养学生的困境
1.中医教育在语言上外语量很大,古汉语训练不足,许多学生看不懂中医古籍;
2.在课程安排上中西医课时几乎相等,中医理论训练严重缺乏,甚至《黄帝内经》等经典也不研读;
3.在技能培养上望闻问切等训练不多,致使学生毕业后,普遍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
五.管理上---用西医方式管理医院的困境
目前,全国有等级中医院2800多家,但是没有一家是真正的传统中医院,多数中医院已经不具真正中医临床基地的性质了
六.科研评判上----用西医标准评判中医的困境
在现行医疗法规与制度下,中医的诊病、治病与验收,新中药的开发、评审与推广,基本采用西医标准判定。结果中医药现代化成了模仿西医化,导致中药研究日益脱离自身理论基础和特有的临床体系特点,走向西医化.
欢迎大家补充修正,
[转帖]中医药目前困境的根源
转自新浪中医论坛今生为医对此贴的回复一说国情:国家名义上制定了几种法规,保护中医,但是看到的是中医医疗机构如后娘养的,国家投资少的可怜,房屋破破烂烂,设备简简单单,人员栖栖惶惶。
二曰民情: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时间紧迫,从思想上认为中医疗效慢,时间担搁不起,减少中医的就诊人数。
三曰政情,中医以简、便、廉、验作为特色,但在今天的将医疗当作产业来办的政策前提下,中医特色就是挣不来钱,纵然老百姓花钱少,政策迫使中医医生昧着良心开大处方,搞西医,丢掉传通,因为中医医生也是人,就不能凭喝西北风过活。
[转帖]中医药目前困境的根源
转自新浪中医论坛上医医国666 对此贴的回复政府必须做好以下事情:
1,让真正懂中医的人来“管理”、发展中医,不懂中医的人只会扼杀中医,那些“半罐子”尤其危险!!
2,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促进中医的发展,必须正确理解“管理”的内涵!!!
3,中医人才的培养必须走“双轨制”。有史以来,中医就是师徒传承和家传的模式,现在名义上可以家传,但是条件非常苛刻,实际上成为学校教育唯一合法。中药的毒性研究很清楚---“九畏十八反”,中医的处方权有什么必要照搬西医的模式?推拿、刮痧等小专科也要“照搬”,有学习英语、有学习计算机,贻笑大方!!!
4,历史上有几个中医大家是中医大学培养出来的?现在的中医大学又培养了几个公认的中医大家???!!!不顾中医发展的历史特点,盲目地以西方高等教育模式作为唯一“发展”中医的方式,结果只能够是扼杀中医、灭亡中医!!!
5,这些问题再不重视,我们这一代人就将成为历史的罪人!灭亡中医的罪人!!!
[转帖]中医药目前困境的根源
转自新浪中医论坛杏林堂主对此贴的回复研究中医药需要各学科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但是,主体应该是中医药理论,切不可本末倒置,抛弃了中医药理论,按西医理论,搞中医药研究,企图用单一的西医药研究方法去探索中医药理论,把中医药的理论和临床纳入西医药的框架之内,从根本上就脱离了中医理论思维,如果这样下去,中医的学术理论与临床经验将如何继承和发展?这样的医生,是中医生,还是西医生?这样的特色,是西医特色,还是中医特色?这样的发展,是发展中医药,还是发展西医药?整个中医药的前途何在?
按照西药对抗治疗的思维模式,走着“中药研究西药化”和“中药应用西药化”的道路。这样的研究思路和治疗思路是导致中药毒副作用日益突出的症结所在。
几千年来,中医的疗效是与医生对疾病“辨证”的准确性直接对主的,即辨证论治。但现在中医西化的临床研究是方病对应,这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导致中医临床疗效滑坡。如此,与西医比较,中医那还有辨证论治的优越性可言。
如果中医现代化就是中医西化,那么最终将把中医化到西医里去,这样的中医现代化研究思路,实质就是化掉中医,中医药的前途何在?
[转帖]中医药目前困境的根源
转自新浪中医论坛惆怅诗客中医师对此贴的回复对于中医在教育以及研究管理体制上存在的种种缺点,这些都是“肉食者”所应谋的。我辈作为操作手,应以想法子怎样提高中药的疗效为先。中医给人以慢郎中的印象,关乎于其剂型所导致的给药途径缓慢,若改为粉末剂或口服液之类,则见效时间未必不如西药。比如药店或厂家将所有的单味中药都打成粉末或提取其挥发油瓶贮来卖,按中医师所开处方,用粉末调匀或添加挥发油就可立即服食,免了煎煮时间差且吸收入血时间大大缩短,又方便病人。这等方法如此简单却就是没人去实行。
另外还要想法子提高中药的疗效。事实上民间有许多偏方疗效不错,如果收集起来,对提高疗效是非常有用的。但由于中药自身的特点,它不象西药那样,研究出新药就可申请专利。而中药是现成的,单味药是不能申请专利的,它是在使用方法上含有专利权,而专利法并未对此作专门规定。使用者发明新的使用方法却不能申请专利权,还有就算是给予了专利,由于中药随处可买到,专利权也无法保护,谁愿意将自己的研究一文不值地拱手给人呢?所以民间的偏方、秘方只能是家族式传授下去,遇人突然死亡又有失传的危险。如何克服这一障碍呢?
[转帖]中医药目前困境的根源
转自新浪中医论坛zp0225对此贴的回复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自然有他自己的特点,但是国家政策有问题,教育制度太死,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象中国把英语看这么重要,既然如此,还要英语专业的学生干什么?我们干脆就说英语得了,还说汉语干什么?教育上讲究统一,中医,什么叫中医?如果学英语有助于提高中医的水平的话,为什么还在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化里找东西呢?考试本身就要求学中医的什么都会,那么我们学中医的有什么办法?根本在于教育本身,要想学好的中医就不要到学校去,跟着一个好的老中医学习到的才是真正的中医.教育本身没有改变,就很难有好的中医.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这是我们国家的悲哀.主管教育的部门整天只知道忙着赚钱,除了这些,他们还会干什么?
为了三千积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