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食疗菜谱[下载]
[这个贴子最后由huyongxian在 2004/09/13 08:55am 第 1 次编辑]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是一句民间俗话,它强调了饮食对人体调养的重要性。
因为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偏性,没有较大的偏性就不成其为药,多服久服则
不免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从这一点来说,食物的服用比药物来得平和稳妥,
方便易得。尤其对一些因营养缺乏的病症,用食物调理的确胜过服药。如中
医的脚气病(现代医学维生素B1 缺乏症),就是因为偏食精米、白面,多吃
肥甘、酒、乳等食物,致使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下注两足而引起的。因
为饮食结构不合理引起的病症,当然最好还是靠调整饮食来纠正,所以古人
常用大豆、乌豆、赤豆来辅助治疗脚气,这就是好方法。
再者,从补养的角度说,药补也不如食补。因“补药”固然可以补益人
体,毕竟还是药,“凡药皆可伤人”(清·吴仪洛:《本草从新》)。虽然
食物也有偏性,但它们都是可吃的,一般不存在毒性问题,服用自然比较安
全。况且经过数千年的尝试、筛选而留传至今的谷肉果菜,不仅营养价值高,
口味好,也容易为机体所消化和吸收。人们只要正常合理进食,便能满足生
长发育和不断消耗的营养需要。这就是食物比金石草药的优胜之处。被后世
尊称为“药王”的唐朝的孙思邈说过:“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
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
生之术也。”清代的刘清臣在《医学指南》中也说:“欲求长生者,须以饮
食为大补良方”。说的就是能避开药物的副作用,利用食物来调养人体、治
疗疾病(平疴),就可以叫作高明的医生(良工);用这样的方法所得到的
健康,也就是求得养生长寿的最好方法了(极养生之术)。因食物兼有治疗
疾病的功能,把它们也看成是“药”的话,这无疑也是最少副作用,并且最
为大家所欢迎接受的特殊药物:这种“良药”不苦口,并且美味可口,还能
治病疗疾,益寿延年。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所谓,药补不如食补的理由
也就在于此。
当然,有些病症,单纯依靠食物的力量,太嫌单薄,而只能作为辅助,
还得请医生按病症辨证论治,确定某种补药或开出补方来进行调理。因此食
补虽比药补优越,但也不能完全取代药补。
药疗与食疗的关系与“药补不如食补”的道理相仿。我们古代医学十分
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就把药物
分成大毒、常毒、小毒、无毒,认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
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说明毒副作用大的药物,只能用于治疗过程的一部
分,不能用于全过程,即使是无毒的药物,也会有一定的偏性,也会损伤人
的正气,所以也只能用到十之其九。由于谷肉果菜等食物不是药,没有大的
偏性,所以最后是“食养尽之”。除了无毒副作用之外,食疗还有口味好,
每天能食用,改善生活情趣等优点。
当然,有很多病症,单纯依靠食物的力量,是不能解决的,但仍可用食
疗作为药疗的辅助来促进疾病的痊愈。
历代中医名家的食养食疗经验
“良工治未病”是中医早在几千年前就对高明医生提出的一项要求。历
代名医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研究了不少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方法。食养食疗
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早在殷代,就有伊尹根据他的医疗知识和烹调经验,编写食疗专著《汤
液经》的传说,可惜早已失传。
周朝把医生分成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四种。食医专管帝王的饮食
调配,有很高的地位。
汉代医圣张仲景也十分重视食养。他认为:“人体和平,惟须好将养,
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藏气不平,易受外患”。
唐代药王孙思邈,对饮食养生有专门论述。他认为应当提倡食疗食养。
因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而“药性刚烈,犹若御兵。
兵之猛暴,岂容妄发,发用乘宜,损伤处众,药之投疾,殃滥亦然”,“药
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所以“若能用食平菏,适性遣疾
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他提倡饮食清淡,注意
节制。认为,膏粱厚味,对老人有害;肉食入口,“喜生百病”;久饮酒者
“腐烂肠胃,渍髓蒸筋,伤神损寿”;五味过多,则伤五脏。老人肠胃单薄,
若贪食过多,必然不消化而引起各种疾病。他引用养生家嵇康的论断“粮岁
多病,饥年少疾”,告诫人们:“一岁之忌者,暮无饱食;一月之忌者,暮
无大醉”。老人退居之后,要注意用药食资身,多吃素食,肉须新鲜;吃饭
时要去除烦恼,饭后散步,不要一吃好就睡,饱食仰卧成气痞,不得忍饥等
等。这些论述到目前仍很适用。
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是我国早期的老年病专著。由于他学术上把
调理脾胃作为“养老人之大要”,所以十分重视食养,把食疗作为治疗老年
病的主法。全书232 方,其中食疗方有162 首,占70.1%。他认为人们如果
能知道食性而调理,则倍胜于药,提出:老人的饮食,“大抵宜温热熟软,
忌粘硬生冷”;“食后引行一二百步,令运动消散”;“尊年之人,不可顿
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若顿令饱食,则多伤满。因为老
人肠胃虚弱,不能消纳,故成疾患”。作为子女,都要深深体会这些道理。
“如无疾患,亦不须服药,但只调停饮食,自然无恙矣”。他还收集拟定了
不少鲜美可口的药膳食品,供老人服用。后来元代邹铨又在《养老奉亲书》
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撰写了《寿亲养老新书》。他很注意收集食疗方药,
与《养老奉亲书》相比,对口味和调养方面更加注意,他认为:“食治诸方,
不特老人用之,少壮者对证疗病,皆可通用。食味和调,百疾不生,保生永
年,其功则一。”扩展了食疗的应用范围。
历史上有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其母70 多岁时,因为大便经常燥
结,所以将牛奶、猪油和粥给她进服。因过于粘腻,后来郁为粘痰,生了一
场病。他苦苦研究饮食调养,终于摸索出一套规律,其母因此而受益,活到
90 多岁,无疾而终。他认为,老人内虚脾弱,阴亏性急,内虚胃热则易饥而
思食,脾弱难化则食已而再饱,阴虚难降则气郁而成痰。纵口固痛快于一时,
但积久必为灾害,所以要求吃得清淡。朱丹溪在《慈幼论》中,根据小儿的
生理特点,对其饮食调养作了探讨。他认为小儿“血气俱盛,食物易消,故
食无时。然肠胃尚脆而窄,若稠粘于硬,酸咸甜辣,一切鱼肉、木果、湿面、
烧炙、煨炒,凡是发热难化之物,皆宜禁绝”。
饮食养生不但民间流行,宫廷中也十分重视。元代营养学家、宫廷饮膳
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提出“妊娠食忌”,记述了妊娠所忌饮食16
种,“饮酒避忌”记述了饮酒和醉酒后的注意事项23 条,“服药禁忌”论述
了53 种不可食或有所犯忌的食物,“食物中毒”论述了18 种食物引起的中
毒和解毒方法,“禽兽变异”记述了26 种形象异常,不可食用的禽兽。他认
为饮食还必须与四时之气相适应,“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
宜食寂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
治其寒”。长期偏嗜某一食品或癖好某种烹调法,往往会导致机体偏寒偏热,
造成阴阳失调,重则引起疾病,影响长寿等。他的这些论述都进一步完善和
丰富了中医饮食养生的内容。
随着人们饮食物的日益丰富,古代医家不但从有助于人体健康的正面进
行不断总结探索,并且对它的另一方面,即有损于人体健康的方面进行进一
步探索。明代医家胡文焕在《新刻养生食忌》中,对饮食禁忌进行了汇集,
辑有五谷食忌,孕妇食忌、乳母食忌、小儿食忌、逐月食忌等。清代朱本中
在《饮食须知》中,提得更为具体,如黑鱼“有疮人不可食”,虾肉“多食
动风”,盐“患水肿者忌食”,麻油“多食滑肠胃”,砂糖“多食助热损齿”
等。他认为,饮食藉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
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是饮食亦未尚不害生也。“物性与药性反忌,为患更
烈,盖服饵原冀却病长生,而不明禁忌,适足以助虐速死。”现在这个问题
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从50 年代初人们已开始研究有些食物对人体的致癌作用
等等。虽然,我国古代医家所提的内容中,还有不少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这
种思路,无疑体现了前辈们的远见卓识。
清代范在文在《卫生要诀》中提出,时刻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以
养人者害人矣”。他着重抓两点:一是注意食物的产地,采收的时间,烹调
的方法,饮食的方式;二是食物之间的宜忌。他认为,“其生也异时,其长
也异地,其收获也异方,其烹调也异法,其取择运用又各因其俗”。各种食
物的寒热补泻,又各具其性,“一饮食间,而补泻兼施;一酬酢间,而寒热
并进。已非养生之道,况其中之相忌,势如冰炭,畏若寇仇,一或不慎,有
不终席而亡者,是以养人者害人气。”所以他要求注意研究进食的规律以养
生。
名医王士雄把多食容易发病的食物分为6 类:第一,发热之物,如姜、
薤、羊肉、鲦鱼、川椒、胡椒等,“多食发热”,凡阴虚内热,痰火内盛,
津液耗伤者忌之。第二,发风之物,如春芥、虾、蟹、鹅等,“多食发风动
疾”,凡诸外感未清,咽喉目疾,疱疡痧疹后忌之。第三,助湿之物,如枇
杷、叭哒杏、羊脂等,“多食助湿生痰”,凡脾虚渭泄者忌之。第四,积寒
之物,如蚌、田螺、西瓜、鲜柿等“多食寒中”,凡中焦虚寒者忌之。第五,
动血之物,如慈菇、胡椒等,“多食动血”,凡失血诸病忌之。第六,动气
之物,如比目鱼、羊肉、春芥等,“多食动气”,凡气滞诸病忌之。他把西
瓜赞为清热的“天生白虎汤”,把梨赞为清热生津的“天生甘露饮”,甘蔗
汁称为益气养阴的“天生复脉汤”。虽有夸张,但易记易懂,对食疗在临床
的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医渊源流长,历代许多名医,在食疗食养方面积累了内容丰富的宝贵
经验。有效地发掘、继承、总结和利用这些宝贵经验,无疑将为我们今后的
保健事业,起到积极作用。
资料得之不易,还望不需要者望钱却步,不要浪费你的时间与精力去读,还望需要者大胆购买,本书对你的家人和病人和你的医学事业有所帮助.
家庭食疗菜谱[下载]
以下是本书部分内容失眠菜谱
芹菜炒猪心
原料:
芹菜350 克,猪心250 克,酱油、香醋、姜丝、香油各适量。
制法:
1.将猪心洗净煮熟,切成薄片。
2.把芹菜洗净去叶,将叶柄切成2 厘米长的段。
3.将铁锅放火上,加入香油,待油热后加入酱油、姜丝炮锅,放入芹菜
煸炒,待芹菜将熟时放入猪心片,注意翻转炒匀。炒好后盛盘中加入少许香
醋即可食用。
特点:
荤素搭配,香味浓厚,白红相间。
功效:
清神养心。
芹菜气味浓香,性质清凉,既营养丰富,又有凉血止血、醒脑健神、平
肝清热、祛风利湿等多种医疗作用。由阴虚内热或肝火上扰引起的头晕、失
眠症,用芹菜来辅助治疗,往往效果明显。
核桃仁烧羊肉
原料:
核桃仁150 克,羊肉300 克,鸡蛋100 克,面粉15 克,细盐、料酒、味
精、姜汁各少许,食油75 克。
制法:
1.将羊肉切成0.3 厘米厚的片,放入碗内,加细盐、料酒、味精、姜汁
调匀,腌片刻。
2.核桃仁用开水冲一下,把水滗出,再用开水冲一次,稍焖一会,再把
水滗出,变软后用竹签剥净皮,剁成未放入盘内。
3.鸡蛋打散放入碗内搅匀。
4.羊肉全部蘸上一层薄面粉,再蘸匀蛋汁,放入盛有核桃仁末的盘内,
两面蘸匀,用手拍一拍放入盘内。
5.锅内放油,上火烧至五、六成热,将核桃羊肉入油锅浸炸,轻轻搅动,
炸2、3 分钟,熟透捞出,盛盘食用。
特点:
香酥可口。
功效:
补肾健脑。
核桃性味甘温,有滋补肾脏、安神健脑的作用。中医认为肾主志(精神
神志活动功能的一部分),肾虚就可以出现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一系
列病症。如果能经常吃些核桃仁,对这些病症来说,是大有好处的。有人认
为,常吃核桃仁,对促进脑神经的功能、增强记忆力还大有帮助。羊肉性甘
温,鸡蛋性甘平,二者均有补虚益肾之功效。本道莱对于肾虚、体虚所致之
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耳鸣、目花、气短等病症,均有治疗作用。
鸡蛋炒杞叶
原料:
鸡蛋300 克,净嫩枸杞叶400 克,鲜净春笋50 克,细盐3 克,白糖5
克,熟猪油25 克,香油25 克。
制法:
1.将枸杞叶、鲜春笋分别洗净,枸杞叶沥干水分备用。
2.将鲜春笋放在砧板上,用刀将它一切两开,再切成约3 厘米长、1 厘
米宽的薄片,放盘内。
3.炒锅上火,放熟猪油烧热。将鸡蛋搅匀炒熟,再将拘把叶、春笋一同
倒入偏炒,加细盐、白糖,翻炒几下,加香油起锅装盘即成。
特点:
黄绿相间,咸中带甜,清爽适口。
功效:
宁心醒神。
枸杞叶指早春长出的拘把鲜嫩茎叶,又叫枸杞头,采摘后可以炒吃,也
可用开水焊过凉拌,也可以开水冲泡代茶饮,具有养心、开窍、健胃等多种
功效。
春笋味甘性微寒,有清心提神、利隔下气、利水、清胃等功效。由此可
知,本道菜可以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家庭食疗菜谱[下载]
肝炎菜谱枸杞炒肉
原料:
枸杞100 克,瘦猪肉500 克,青笋100 克,猪油60 克,食盐、白糖、味
精、料酒、香油、豆粉、酱油各适量。
制法:
1.将瘦猪肉洗净,去筋膜,切成3 厘米长的丝;青笋切成3 厘米长的细
丝,拘把洗净待用。
2.将砂锅加猪油烧热,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炒散,烹入料酒,加入白
糖、酱油、食盐、味精搅匀,投入拘杞、翻炒几下,淋入香油,炒熟即成。
特点:
红绿相映,肉软味香。
功效:
补血养肝。
枸杞子有保护肝脏,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据研究,枸杞子能抑制脂肪
在肝内沉积,对肝脏呈保护作用;它又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能
促进抗菌、抗病毒的能力。另外,枸杞子还有降低血糖、降血脂、防治动脉
硬化等多种作用。
生地炖猪肝
原料:
生地30 克,猪肝500 克,菜油、葱、生姜、酱油、白糖、黄酒、淀粉等
各适量。
制法:
1.将猪肝洗净,与生地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1 小时,捞出猪肝,
切成小片备用。
2.在锅内加菜油,放入葱、生姜,稍炒一下,再放入猪肝片,将酱油、
白糖、料酒少许,对加原汤少许,收汁,勾入淀粉倒入猪肝片中拌匀即成。
特点:
鲜嫩味美。
功效:
凉血养肝。
生地性味甘寒,有保护肝脏、凉血止血、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作用。
生地中含地黄素、甘露醇、葡萄糖、铁质、维生素A 等成分,它能促进血液
凝固而止血,并能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它对慢性肝突出现纳差便秘、咽
干心烦、手足心热、烦躁不安、舌红苔黄等症状者,尤为适宜。
麦苗炒肉丝
原料:
鲜麦苗50 克,瘦猪肉300 克,葱段、姜丝、细盐、酱油、味精、淀粉等
各适量。
制法:
1.将鲜麦苗洗净,沥干水分,切成3 厘米长的段侍用。
2.将瘦猪肉先切成薄片,再切成2~3 厘米长的肉丝。
3.将锅烧热,加油(植物油)适量,侍油至七成热时,投入葱段、姜丝,
接着加入肉丝,麦苗翻炒。
4.加入细盐、酱油、味精,并用湿淀粉勾芡,颠翻几下即可。
特点:
嫩烂鲜香。
功效:
清热理肝。
鲜麦苗清热利湿,有退黄疸、助消化、养阴生津等功效;瘦猪肉可补充
慢性疾病消耗的蛋白质,强壮身体,增强抵抗力。对于黄疽型肝炎或无黄疸
型肝炎,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慢性肝炎而出
现腹胀、恶心、黄疸、尿赤、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者,都很适合食用这道
菜。除此之外,鲜麦苗洗净,浸泡数小时后挤汁服用,治疗黄疸及慢性肝炎,
效果也很好。
紫菜南瓜汤
原料:
紫菜10 克,老南瓜100 克,虾皮20 克,鸡蛋1 个,猪油、黄酒、酱油、
醋、味精、香油适量。
制法:
1.将紫菜撕碎,洗净备用。
2.将鸡蛋打入碗内;虾皮用黄酒浸泡。3.火上坐铁锅,放少许猪油,油
热后放入酱油炝锅,加水适量,放入虾皮、老南瓜(切块)煮30 分钟。4.
将紫菜加入,10 分钟后打入搅匀的鸡蛋液,加上醋、味精、淋上香油即可食
用。
特点:
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功效:
凉血益肝。
紫菜是保护肝脏、凉血清热的极好食物。它营养丰富。昧道鲜美,有清
热利水、化痰软坚、养肝补肾等多种功效。所以特别适合慢性肝炎病人食用。
老南瓜有消炎止痛、理气护肝、降血糖、解毒等功效,所以近代常用于
慢性肝炎、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病的辅助治疗。虾皮、
鸡蛋有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的功效,也很适合肝炎病人食用。
家庭食疗菜谱[下载]
不错不错已经下载家庭食疗菜谱[下载]
本来没多少这下被你“搜刮”光了
哈哈哈
没什么
开个玩笑
家庭食疗菜谱[下载]
需要多少钱?呵呵呵家庭食疗菜谱[下载]
不能下载嘛家庭食疗菜谱[下载]
好东西家庭食疗菜谱[下载]
可惜不能下载...家庭食疗菜谱[下载]
不能下了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