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名中医——梁乃津治胃病的几个良方
《岭南医方精选》该书是广东高等教育初版社出版,收集岭南具有地方特色的医家的验方及验案,里面有60、70年代临床水平很高的医家,可供同道参考,今摘录梁乃津的一些方,窥探其治疗胃病的思路及用药用方的特点。方一加减补中益气汤:黄芪30 党参20 当归15 白术12 茯苓20 甘草10 郁金 陈皮5 五灵脂15
功效:健脾补气,疏肝止痛。
症见:胃脘隐痛,纳差,食不消化,嗳气,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方二:加减养胃汤:沙参15 石斛5 花粉20 郁金15 佛手15 白芍20 甘草10 乌梅15 木瓜15 五灵脂15 青黛3
功效:养阴益胃,行气止痛
症见:胃脘灼痛,口干,口苦,少苔,舌尖红,脉弦细。胃酸偏低,萎缩性胃炎。
方三:加减四逆散:柴胡10 郁金15 佛手12 枳壳12 白芍20 延胡索15 瓜蒌仁2法半夏15 甘草10 当归15 花粉15
功效:疏肝理气,祛瘀止痛
症见:胃脘胀痛,痛甚连胁,口苦纳差,苔厚腻,脉弦细,肝郁气滞兼有血瘀型者。
胃散2号方:白芍1000 甘草500 延胡索1000 五灵脂500(该方常与加减四逆散同用)
“岐王”梁乃津和他的养胃术
提起胃乃安,老广们都知道是什么。近20年来,胃乃安为饱受胃病折磨的人们送去了健康,胃乃安因此成为广州市民的知心药,备受信赖。在广州大街小巷的药店里都能看到胃乃安的身影。而胃乃安的创始人就是被称为“岐王在世”的广东省名老中医梁乃津。
梁乃津(1915—1998),广东南海县人,幼习儒学,6岁即能诵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10岁研习《古文观止》。由于天资过人,被开中医药铺的曾祖父相中,大约在梁乃津13岁的时候,开始教他中医。由于常听曾祖父“良田千亩,不如薄技在身”、“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训导,加上幼年身处战乱年代,以及父亲体弱多病、英年早逝的背景,梁乃津自小就坚定了学医之路。
1933年,梁乃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1937年毕业后开业行医于沪。后因战乱,梁乃津离开上海,辗转韶关、广州等地。1947年受聘于广东省中医药专科学校,1978年被评为“省名老中医”。
梁乃津一生潜心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他认为,中医经典性著作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必不可少的,是中医发展史上光彩夺目的丰碑,也是奠定中医理法方药的代表性著作。他自入医门开始,便潜心研读《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籍。谙熟阴阳五行学说,重视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并一直用于指导临床。他根据五脏相关从肝论治脾胃病,根据邪正关系采用标本兼顾治疗疾病等,往往得心应手,屡用屡效。
梁乃津从医50余年,医治了无数疑难杂症,尤其在脾胃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上有突出建树。他认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机是脾胃虚弱,气滞血淤,热淤湿困。辨证论治主张从肝脾胃入手,遣方用药往往通补并用,标本兼顾。他认为,“调肝理气是遣方的通用之法,活血化淤是遣方的要着之法,清热祛湿是遣方的变通之法,健脾和胃是遣方的股本之法,其他治法是遣方的辅助之法”。运用该理论指导治疗疑难脾胃病,屡获奇效。胃乃安胶囊、金佛止痛丸就是梁老毕生治疗慢性胃炎之临床验方,被后辈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有在临床上的医生及同道应该都有共识,脾胃的调理有时着在处方实很让人费心!时间长,容易反复,故临床脾胃病的用药都比较受到重视,辨病辩证都必须入细,用药用量也必须贴切。
视其方,皆来之古方加减变化而成,而每个方中比不缺少行气之药,行气之药如:陈皮,郁金,佛手,延胡索,五灵脂。或偏重行气止痛,或偏重行气化湿,或偏于行气疏肝。 而另外,重视酸甘化阴,用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不知道是否是梁老的喜爱还是认为甘草有特殊的作用,甘草用量到10g,反而陈皮的用量在5g,所谓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甘草跟芍药同时使用,需要大量才能有缓急止痛的作用,所以甘草的用量有其意义。同时在胃酸分泌不足的还加入了乌梅、木瓜等。
此外胃病还必须用多种剂型,如膏丹丸散,胃散二号是医院内部的方,方来于四逆散合失笑散,甚有意趣,简单四位药,却有法有度!用之临床,应该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所谓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有道理。 我的胸口燃起了一团怒火…靠!谁他吗把火柴扔我胸口的?! 是这样的吗? 开车无难事,只怕有新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