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药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一、含糖类成分的生药黄芪、党参、黄精、白及、枸杞子、海藻、茯苓、猪苓、昆布
二、含苷类成分的生药
1. 含氰苷、硫苷、酚苷和醇苷类的生药
白芍、天麻、板蓝根、大青叶、牡丹皮、枇杷叶、苦杏仁
2. 含蒽苷类及醌类生药
大黄、虎仗、紫草、丹参、何首乌、番泻叶、决明子、芦荟
3. 含黄酮类及其苷类的生药
葛根、黄芩、槲寄生、桑白皮、银杏叶、侧柏叶、槐米、红花、蒲黄、雪莲、石韦、淫羊藿、罗布麻叶
4. 含皂苷类的生药
甘草、人参、三七、柴胡、麦冬、牛膝、川牛膝、远志、桔梗、山药、土茯苓、知母、酸枣仁、菟丝子
5. 含强心苷类的生药
香加皮、洋地黄叶、毛花洋地黄叶、黄花夹竹桃
6. 含香豆素及其苷类的生药
白芷、防风、南沙参、北沙参、菊花、蛇床子、秦皮、穿心莲、青蒿、茵陈
7. 含环烯醚萜苷类的生药 龙胆、地黄、玄参、秦皮、栀子
三、含木脂素类成分的生药 厚朴、杜仲、五味子、连翘
四、含挥发油类成分的生药
当归、川芎、苍术、石菖蒲、姜、莪术、郁金、姜黄、木香、白术、香附、沉香、肉桂、丁香、辛夷、陈皮、小茴香、砂仁、枳壳、豆蔻、薄荷、细辛、紫苏、广霍香、霍香、荆芥、海金沙
五、含生物碱类成分的生药
有机胺类(Amines)麻黄、益母草
吡啶类(Pyridine)北豆根、山豆根、苦参、龙胆、秦艽、槟榔
喹啉类(Quinoline)白藓皮、伸筋草
异喹啉类(Isoquinoline)黄连、防已、延胡索、黄柏
吲哚类(Indole)萝芙木、钩藤、吴茱萸、马钱子、长春花、麦角
莨菪烷类(Tropane)洋金花、颠茄草
甾体类(Steroid)川贝、浙贝
萜类(Terpenoids)川乌、附子
其他类 百部
六、含鞣质及多元酚类成分的生药
绵马贯众、诃子、山茱萸、五倍子、儿茶
七、含甾体成分的生药 五加皮、蟾酥、熊胆、麝香、牛黄
八、含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类成分的生药
半夏、天花粉、瓜蒌、冬虫夏草、灵芝、雷丸、全蝎、僵蚕、鹿茸、羚羊角、水蛭、龟甲、阿胶、蛤蚧、蝉蜕
九、含有机酸成分的生药
升麻、关木通、金银花、山楂、马兜铃、木瓜、地龙、蜂蜜
十、含无机化合物成分的生药
琥珀、珍珠、牡蛎、海螵蛸、朱砂、石膏、赭石、雄黄、芒硝、炉甘石、硫黄、滑石、信石
十一、含脂类成分的生药 巴豆、薏苡
十二、含其它类成分的生药
白头翁、川楝子、紫花地丁、金钱草、天南星、大蒜、泽泻、桑寄生、鸡血藤、肉苁蓉、车前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肉苁蓉、松萝、血竭、乳香、没药、冰片、斑蝥、金钱白花蛇、鸡内金
--------------------------------------------------------------------------------
--作者:老顽童
--发布时间:2004-5-11 13:42:15
--
中药按中医功效分类法
一、解表药
1. 辛温解表药:麻黄、白芷、防风、辛夷、荆芥
2. 辛凉解表药:薄荷、葛根、柴胡、升麻、菊花、野菊花、蝉蜕
二、清热药
1.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
2. 清热明目药:夏枯草、决明子
3.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赤芍、紫草、白头翁、牡丹皮
4.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秦皮、白鲜皮
5.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藤、绵马贯众、山豆根、北豆根、板蓝根、大青叶、连翘、穿心莲、蒲公英
6. 清退虚热药:青蒿、地骨皮
三、祛暑药 藿香、广霍香
四、祛风湿药
虎杖、秦艽、苍术、桑寄生、五加皮、香加皮、槲寄生、马钱子、天仙藤、木瓜、金钱白花蛇
五、祛寒药:川乌、附子、姜、肉桂、吴茱 、丁香、小茴香
六、泻下药
1. 攻下药: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
2. 峻下逐水药:巴豆
3. 润下药:蜂蜜
七、利水渗湿药
1.
利水消肿药:茯苓、防已、广防已、薏苡仁、车前子、车前草、猪苓
2. 利尿通淋药:关木通、海金沙、滑石
3. 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
八、安神药
1. 重镇安神药:牡蛎、朱砂、琥珀
2. 养心安神药:远志、酸枣仁、合欢皮、柏子仁、灵芝、罗布麻叶
九、平肝息风药 天麻、钩藤、羚羊角、地龙、僵蚕、全蝎
十、开窍药 石菖蒲、冰片、麝香、牛黄
十一、止咳化痰药
1.
止咳平喘药:桔梗、桑白皮、批杷叶、百部、洋金花、旋复花、苦杏仁、马兜铃、松萝
2. 清化热痰药:前胡、川贝、浙贝、海藻、昆布、瓜萎
3. 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
十二、理气药
沉香、厚朴、陈皮、橘核、橘络、青皮、砂仁、青木香、枳壳、川楝子、大腹皮、白豆蔻
十三、理血药
1.
活血化瘀药:川芎、丹参、莪术、郁金、姜黄、牛膝、川牛膝、延胡索、鸡血藤、红花、番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益母草、茺蔚子、水蛭
2. 止血药:蒲黄、三七、侧柏叶、槐米、赭石、松花粉、麦角
十四、补益药
1. 补气药:甘草、黄芪、人参、党参
2.
助阳药:杜仲、蛇床子、菟丝子、肉苁蓉、冬虫夏草、鹿茸、鹿角、鹿角霜、蛤蚧
3. 养血药:白芍、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
4. 滋阴药:麦冬、北沙参、南沙参、玄参、枸杞子、龟甲
十五、收敛药 五味子、桑螺蛸、诃子、山茱萸、麻黄根、五倍子
十六、消导药 山楂、鸡内金
十七、驱虫药 大蒜、槟榔、雷丸
十八、外用药
青黛、血竭、儿茶、蟾酥、熊胆、斑蝥、炉甘石、雄黄、硫磺、信石(砒石)
十九、抗癌药 长春花、白花蛇舌草
--------------------------------------------------------------------------------
--作者:老顽童
--发布时间:2004-5-11 13:42:50
--中药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中药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植物类生药
一、藻菌类
藻类:海藻、昆布
菌类:麦角菌科:冬虫夏草、麦角
多孔菌科:灵芝、茯苓、猪苓白蘑科:雷丸
二、地衣类植物
松萝科:松萝
三、蕨类植物
石松科:伸筋草
海金沙科:海金沙
鳞毛蕨科:绵马贯众
水龙骨科:石韦
四、裸子植物
松科:松花粉
柏科:侧柏叶、柏子仁
麻黄科:麻黄、麻黄根
五、被子植物
1. 双子叶植物
桑科:桑白皮
桑寄生科:桑寄生、槲寄生
马兜铃科:细辛、关木通、广防已、 蓼科:何首乌、虎杖、大黄
兜铃、天仙藤、青木香
毛莨科:川乌、附子、黄连、白芍、
苋科:牛膝、川牛膝
赤芍、牡丹皮、升麻、白头翁
小檗科:淫羊藿
防已科:防已、北豆根
木兰科:厚朴、辛夷、五味子
樟科:肉桂
罂粟科:延胡索
十字花科:大青叶(附:青黛)、板蓝根
杜仲科:杜仲
蔷薇科:山楂、苦杏仁、桃仁、木瓜、枇杷叶
豆科:黄芪、甘草、儿茶、葛根、
芸香科:枳壳(附:枳实)、陈皮、橘核、
山豆根、苦参、鸡血藤、合欢皮、
橘络、黄柏、吴茱萸、白鲜皮、青皮
番泻叶、槐米、决明子
橄榄科:乳香、没药
楝科:川楝子
远志科:远志
大戟科:巴豆
漆树科:五倍子
鼠李科:酸枣仁
龙脑香科:冰片
瑞香科:沉香
使君子科:诃子
五加科:五加皮、人参、三七
伞形科:当归、柴胡、川芎、白芷防风北沙参、
山茱萸科:山茱萸
小茴香、蛇床子
报春花科:金钱草
木犀科:秦皮、连翘
马钱科:马钱子
龙胆科:龙胆、秦艽
夹竹桃科:萝芙木、罗布麻叶、
萝摩科:香加皮
长春花、黄花夹竹桃
旋花科:菟丝子
紫草科:紫草
唇形科:薄荷、丹参、黄芩、藿香、广霍香、益母草、
茄科:颠茄草、洋金花、枸杞子
茺蔚子、紫苏叶、荆芥、夏枯草
地骨皮
玄参科:洋地黄叶、毛花洋地黄叶、地黄、玄参
列当科:肉苁蓉
爵床科:穿心莲
车前科:车前草、车前子
茜草科:栀子、钩藤、白花舌蛇草
忍冬科:金银花
葫芦科:天花粉、瓜萎
桔梗科:党参、桔梗、南沙参
菊科:茵陈、青蒿、苍术、红花、旋夏花、菊花
野菊花、蒲公英
2. 单子叶植物
香蒲科:蒲黄
泽泻科:泽泻
禾本科:薏苡仁
棕榈科:槟榔、大腹皮、血竭
天南星科:天南星、半夏、石菖蒲
百部科:百部
百合科:川贝母、浙贝母、麦冬
姜科:姜、莪术、郁金、姜黄、砂仁、白豆蔻
知母、大蒜、芦荟
兰科:天麻、白及、石斛
动物类生药
钜蚓科:地龙
水蛭科:水蛭
牡蛎科:牡蛎
珍珠贝科:珍珠
乌 科:海螵哨
螳螂科:桑螵蛸
钳蝎科:全蝎蝉科:蝉蜕
芫青科:斑蝥
牛科:羚羊角、牛黄 蚕蛾科:僵蚕
蜜蜂科:蜂蜜
蟾蜍科:蟾酥
龟科:龟甲
壁虎科:蛤蚧
眼镜蛇科:金钱白花蛇
雉科:鸡内金
熊科:熊胆
鹿科:鹿茸、麝香
马科:阿胶
矿物类生药
汞化合物:朱砂
铁化合物:赭石
砷化合物:信石(砒石)、雄黄
镁化合物:滑石
钙化合物:石膏
锌化合物:炉甘石
钠化合物:芒硝
硫化合物:硫磺
其它:琥珀
[分享]中药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Thank you very much! 有道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