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8209 发表于 2004-10-31 15:21:58

百名老中医之-张沛虬

张沛虬,男,1916年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主任医师.1938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 1977年筹建宁波市中医院并任副院长.1984年退居二线,担任该院技术顾问.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并获得国务院专家证书接受”政府特殊津贴”.
曾相继被聘为浙江省中医药人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卫生厅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痹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同时还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宁波分会副理事长,全国中医医结合研究会宁波分会顾问等职.
张沛虬治学严谨,学验俱丰,门诊之余,温经典,查文献,联系实际,结合体会,摸索规律,每有心得,撰写论文,至今已在国内医学学期刊发表了61篇学术论文.还整理刊出<<仲景方临床应用>>,<<药对经验集>>,<<中医临床手册>>,<<常见病症治>>等著作.1983年受省卫生厅委派,参加了由卫生部委托的<<中医各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撰写工作.1986年又被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诊研究并聘为副主编,编著出版了<<痹病诊治学>>一书.
张沛虬从事祖国医学六十佘年,学宗经典,熟谙中医理论,兼取众长,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平素博采众方,择善而用,好学善悟,精益求精.治急腹症以通为用,疗顽病有攻有守,认为毒药猛剂善起沉疴,虫类搜剔能疗搜疾.赞同业师章次公先生发篁古义,融为新知”的学术主张,在临床上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张沛虬在临床实践中,对肾病,脾胃病,肝胆病,痹病等作过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cai8209 发表于 2004-10-31 15:25:02

百名老中医之-张沛虬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7年 第21卷 第1期(收稿日期1996-10-26)
老中医学术经验
张沛虬治疗慢性肾炎低血浆蛋白性水肿的经验
浙江宁波市鼓楼医院 张子言
 
关键词 张沛虬 慢性肾炎 低血浆蛋白性水肿 临床经验
 
    张沛虬主任医师, 1916年出生, 早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 现为宁波市中医院技术顾问。 被卫生部、 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科技津贴, 是经人事部批准浙江省11名暂缓离退休继续从事研究著述工作的高级专家之一。 从医近六十年, 学验俱丰, 治疗肾病尤有心得。 对肾病型水肿后期,他认为其标在“水” ,其本为“虚” ,以经验方保肾汤为主,配合食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肾炎低血浆蛋白性水肿,特别在肾病型后期,病程转变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中医归属于“水肿” ,水肿退后属于“虚劳”、“腰痛” 范畴。 现代医药对肾病的病因机理研究较为细致深入,因此提出治疗目标针对性较强,但实际应用后有时难达理想的效果。 张老治疗肾病有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慢性肾炎低血浆蛋白性水肿, 特别对肾病型水肿后期, 用保肾汤为主配合食疗,   调整机体阴阳平衡, 能增强脏腑功能, 促进化生精血来源, 达到治疗目的。
    张老师认为, 肾病患者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或治疗不当, 诸如反复使用利尿剂等, 消耗了大量蛋白质, 久病使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饮食补充蛋白质不足, 可致血浆蛋白进一步降低, 尿蛋白增多, 浮肿进一步加深。 在这关键时刻, 如果不及时控制, 能使血压上升, 贫血加重, 肾功能下降, 甚则出现危及生命的合并症, 如胸腹腔感染等等。
    本病全过程中最常见为低蛋白血症, 中医学是指人体精微物质排泄过多, 造成正气亏损, 五脏出现虚损之象。 临床上常见有两类症型: 一是脾肾气阴亏损, 二是任督脉俱虚。 后一种多见肾病型后期, 面色咣白不华, 体虚浮, 口于咽红, 夜不安寐, 畏寒, 四肢逆冷, 时有耳鸣, 舌质淡, 边有齿印, 脉细尺弱, 并出现严重水肿。 实验室检查24小时尿蛋白量≥3.5g, 重者可达20~309, 使尿液胶粘, 尿液上面出现大量泡沫, 血脂增高等等。 这些中医学认为虚中又损, 致任督两脉俱虚。 督脉虚则鼓舞无力, 任脉亏则无以营养。 保肾汤是张老师经验方, 对肾病综合症之低血浆蛋白性水肿或慢性肾功能不全, 氮质血症, 经多年临床观察均有良好的效果。 其主要功能是调补肾阴肾阳, 以温养气血为主。
    其方药: 生黄芪30g, 当归15g, 熟地黄10g, 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3g,六月雪30g,龟板胶(烊冲)15g, 鹿角胶(烊冲)12g, 肉桂3g, 紫河车10g,(或坎炁5g), 菟丝子10g, 丹参15g。 临床需辩证施药。 二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分析统计疗效,在病程缓解后可改用散剂(片)。 病程虚象严重者可配合食疗。
    上方为八珍汤去川芎、 白芍, 能补益阴阳气血, 有促进机体分解合成作用, 产生体内所需之营养物质。 方用黄芪、 肉桂温养气血; 丹参养血活血, 功同四物; 六月雪清热解毒; 龟板胶、 鹿角胶、 紫河车补益精血。
    本病以“三高一低” 为特征, 突出表现为高度浮肿, 脾肾气阴两虚以气虚为主。 治疗中配合食疗补气养血之力更著。 古籍医书《千金方》、 《时后方》治疗虚肿之经验方中有鲤鱼汤, 后人用之颇广。 张老师食疗经验方: 鲤鱼1尾250g, 生黄芪30g, 赤小豆30g, 砂仁10g,生姜10g。 为1日量。
    煎服法: 本方先以适量水煎药, 30分钟后, 将已去内脏并洗净的1条鲤鱼切段入药锅内, 鱼药同煎, 不放盐, 煎沸后以文火炖之40分钟为宜, 取汁200ml, 1日2次, 饭前1小时服, 汤鱼同吃。病员反映初服时, 不易受(纳), 可分多次频服, 以后可逐渐改为顿服, 一般不可少于10天量。 方中黄芪在水肿明显期应以生用力宜, 转入恢复期, 则用炙黄芪。 本方宜用于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 证属脾肾气阴两虚以气虚为主者作为配合保肾汤的食疗。 如慢性肾炎肾衰终末期即尿毒症期的水肿则不直追用本方。 方中鲤鱼利水健脾; 黄芪利水补气, 助益脾运; 赤小豆活血利水; 生姜辛温, 能温胃散水、 和胃降逆; 砂仁醒胃化浊。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 利水和胃之功。 需要指出的是, 肾病综合征后期, 低蛋白血症患者, 尿素氮经常升高, 按一般常规, 应禁止高蛋白饮食, 给低蛋白饮食。 但低血浆蛋白性水肿患者, 饮食上是否同样要忌高蛋白饮食?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认为低血浆蛋白性水肿患者, 虽然尿素氮高, 并非尿毒症、 肾萎缩时所致肾功能衰竭而引起的蛋白分解产物堆积, 而是由于久病蛋白质缺乏造成体内蛋白代谢异常, 大量消耗身体组织蛋白的结果, 本质主要是低蛋白血症。 通过实践证明大量补充蛋白质后, 纠正了蛋白质代谢的负氮平衡, 机体本身组织消耗减少, 促进了新陈代谢, 使血浆蛋白升高, 肾脏本身营养改善, 肾功能恢复, 反而使尿素氮下降。 关于动物蛋白问题, 我们曾参考了兄弟中医院用动物蛋白质的经验, 经过慎重讨论, 用保肾汤合鲤鱼汤治疗, 通过24例临床实践, 证实了上述论点是正确的。
体会
    ①中药的疗程较长, 故守方巩固十分重要。 在低蛋白血症明显时, 治疗上常会遇到纳食欠佳、 便稀, 不能即取填补任督一类血肉有情之品, 此时急宜调理脾胃, 让胃口转佳后, 即服用保肾汤, 鲤鱼汤。 从而随着摄入白蛋白总量的增加, 病情很快会得到改善。
    ②我们治疗着眼点是通过保肾汤及食疗方的调补肾阴肾阳、 滋养气血作用以达到补充恢复脾胃功能, 促进精微物质的吸收, 从而提高血浆白蛋白, 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且重症者该方与西药利尿、 激素同用, 很少出现电介质紊乱, 激素用后无副作用, 停药反跳性少, 这是保肾汤与黄芪食疗的优点。
    ③中医药治疗水肿速度虽较西药为慢, 但在治理恢复脾、 肾、 三焦诸脏而的功能方面较为理想, 对机体水液代谢的自调能力方面具有优势, 一旦水肿消退, 则往往病情不易反复, 且无毒副反应。
 

 

三天不见 发表于 2004-11-2 11:09:59

百名老中医之-张沛虬

谢谢!请继续!

duxjb 发表于 2014-4-27 22:50:48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名老中医之-张沛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