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配方如烹调”赏析
岳美中“配方如烹调”赏析王业龙
岳美中(1900——1982)原名钟秀,号锄云。中医内科学家。一生从事中医医疗和教学工作。较早提出专病、专方、专药与辨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善用经方治大病。于中医老年病学领域,有新的创见,倡办全国中医研究班和研究生班,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高级人才。多次出国从事重要医事活动。在国外享有盛誉。
岳老把遣药组方比作日常生活中或耳闻目睹、或亲手操作、人人皆晓的烹调技术、烹调中原料组合不当或比例失调,做出的菜肴当然不能味美可口。同样,在遣药组方中,如果君、臣、佐、使搭配不当或用量比例考虑不周,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比喻生动形象。耐 人寻味,说理浅析透彻,深入浅出,是一篇文情并茂的随笔杂文。它以优美的词章、幽深的意境、隽永的情趣,介绍的中药的配方制剂、煎煮知识,熔铸饱满的情怀,使之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魅力。
“烹调在古代是件大事,商朝宰相伊尹著《汤液经》就是搞烹调的。烹调术是讲究汤菜的滋味,譬如炒肉菜,有猪肉若干。炒到什么火候,加入多少花椒、大料、味精、盐、葱、姜以及其它的调味品,做出来的菜才好吃?厨师对配料的比例和做法都非常讲究。假若不管肉菜多少 ,调味品都各放大把,大火一烧做出的菜味道一定很差。中医配方调剂,也具有同样的道理。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桂枝汤,“用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煎法是“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法度谨严。分析起来,桂枝和芍药等量很重要。桂枝味辛甘,芍药味酸苦,两味主药再配合,生姜之辛甘草大枣之甘,微火煎煮,恰好做成一碗适口带甜味的酸辣汤,起到调和营卫、解肌退热的作用。假若其中桂枝和芍药用量一变,煎法一致,做出来的汤剂酸辣不适口,退热效果也就差了。这说明方中药物剂量和煎法都很重要。治病遣药时不能感情用事,认为某药好,就用它几十克,或抓上一大把;认为某药不好,就不讲原则少用或不用。在煎药时,不论是治感冒药还是治杂病药,不论补剂或泻剂,既不分轻煎重煎,也不究先煎后下,一概用大火一锅煮。活像不懂烹调的原理的人,尽管材料多好,但很难做出鲜美适口的佳肴……”。(陈可冀·岳美中中医治验集,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1,7。)
学习了,谢谢。 先人的方法可资后来者借鉴。 先人的方法可资后来者借鉴。 其实古人的好多东西现代都要忘的差不多了哦 http://www.cqkuotong.com 岳老把遣药组方比作日常生活中或耳闻目睹、或亲手操作、人人皆晓的烹调技术、烹调中原料组合不当或比例失调,做出的菜肴当然不能味美可口。同样,在遣药组方中,如果君、臣、佐、使搭配不当或用量比例考虑 烹调在古代是件大事,商朝宰相伊尹著《汤液经》就是搞烹调的 原名钟秀,号锄云。中医内科学家。一生从事中医医疗和教学工作。较早提出专病、专方、专药与辨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善用经方治大病。于中医老年病学领域, 中医内科学家。一生从事中医医疗和教学工作。较早提出专病、专方、专药与辨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善用经方治大病。于中医老年病学领域,有新的创见,倡办全国中医研究班和研究生班,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高级人才。多次出国从事重要医事活动。在国外享有盛誉。
,介绍的中药的配方制剂、煎煮知识,熔铸饱满的情怀,使之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魅力。
“烹调在古代是件大事,商朝宰相伊尹著《汤液经》就是搞烹调的。烹调术是讲究汤菜的滋味,譬如炒肉菜,有猪肉若干。炒到什么火候,加入多少花椒、大料、味精、盐、葱、姜以及其它的调味品,做出来的菜才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