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拯救中医中药签名的公告
[这个贴子最后由中西博一在 2006/12/27 00:20am 第 1 次编辑]关于征集拯救中医中药签名的公告
公告起草人:
庞博艺:广西防城港市博艺中医诊所
为了敦促我国政府及其所属的各级卫生部门深刻反思中医中药为何衰退到今天如此尴尬的境地,重新正确认识和秤价中医中药的现实与未来作用,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为13亿人民的健康造福,让中医中药更好地走向世界,为全人类服务。我们特公开提出如下建议:
一取消形同虚设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国家中医部,负责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这两方面。给予中医独立的行政权、教育权。加快中医立法步伐,制定中医药系列法律法规。废除或修改现行压制中医、岐视中医、有碍中医药正常发展的所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彻底摆脱西医的控制和干扰。
二切实贯彻执行国家“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而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国家应大幅度增加对中医药的投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这两方面的投入至少要占我国卫生投入的一半左右。
三多渠道培养中医药人才。我国1950年有中医医生27万人,到2004年仍是27万人,而西医人数从1950年的2 万人到2004年的157万,增加了70倍。这种人数增长的巨大反差,如果不是卫生部门通过行政意志造成的西医统治,是谁也无法做到的。因此我们建议:1将现有的中医院校改为中西医结合院校,使其名符其实。学生工作后的职称评定、晋升可选择申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师,取消此类中医开业要配有中药士,不能静脉用药的限制。2各省要新设立纯中医大学1至2 所、中医学校3至5所,纯中医院校的投入不需大多,只相当西医五分一或十分一则可。3承认师徒传承培养方式和自学成才方式,此类属民间中医经严格考试考核后可申请开业。
四将中医中药的重点转向农村。农村曾是中医药实践经验的实验场,理论运用的验证基地,中医药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而现在农村严重缺乏中医药人才,缺乏中医医疗机构,建议在我国每个乡镇建立一家纯中医院或中医门诊。
五尽快制定中药标准;设立国家中药成份鉴定中心,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弄清常用600多种中药的有效成份;加强对中药单方复方的体内行为研究。对部份名方、经方、验方进行“双肓法”动物试验和人体临床实验。
六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最大限度避免独特的中药品种不被国外企业无偿仿制。如在国际市场每年销售额达60亿人民币的日产“救心丹”就是由中成药六神丸仿制的。保护中药材资源,对紧缺、珍稀药材严禁出口,限制出口附加值低的中药材,避免狂采滥挖破坏我国的资源和生态。
如此,何愁中医后继乏人?何愁中医事业不兴旺发达?望一切关心中国医学事业、关心中国传统文化,关心13亿中国人民健康的人们参加到这一签名活动。
文字
关于征集拯救中医中药签名的公告
双手赞成搂主观点,盼望有朝一日能实现,但中医只能扎根在广大农村,不有点太悲哀了吗?中医为什么不能在城市?目前医术不高罢了,多种原因导致,简直一言难尽!至于中日关系离题太远,确实没必要用自己的热脸去贴小日本的冷屁股,只有些上层的不在乎自己的脸。
关于征集拯救中医中药签名的公告
支持楼主,我想问您征集了签名后会干什么?怎么做呢?关于征集拯救中医中药签名的公告
中医存废无须签命,关于征集拯救中医中药签名的公告
中医中药需要支持,但犯不着收集签名。如果真要废除中医中药,即使收集再多的签名也于事无补;如果中医中药要继续生存下去,就不会因为有人叫嚣而废除中医——俗语说得好:听蝲蝲蛄叫,就不种庄稼啦!?
关于征集拯救中医中药签名的公告
关于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看病贵、看病难"已成为全国亿万人民普遍关心的大问题。这个问题,除与千百万老百姓的病痛与死亡有关之外,其与老少边穷地区,乡镇农民包括城市 居民的脱贫致富,以及在全国建立小康生活,建设和谐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多年来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是政府有关部门长时间从方方面面取消中医药和将市场经济导人医疗部门造成的恶果。可以说,这与政府贯彻执行了错误的医疗政策有关。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 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 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提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以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这为医疗体系的改革和解决"看病 贵、看病难"问题,指出了十分明确的方针,但把党和政府的正确政策,认真贯彻下去,真正解决群众的问题,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该说,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过去错误政策造成的恶果,问题积重难返,一定要看到它的长期性,一定要下大力量处理好以下问题。
一、对中医药要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在贯彻执行胡锦济总书记"中西医并重"的医疗方针中,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好医疗卫生部门领导对中医的认识。我认为普遍发展我国传统中医药事业,是解决 "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并应放在重大战略地位上。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制定了一整套关于继承和发展中国医药学的方针和政策,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当时某些医药卫生部门领导人的无知和偏见,错误地采取了轻视、歧视、排斥中医的态度,并用一些清规戒律和改造中医的办法,致使中医面临被消灭的境地。据原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吕炳奎的文章或报 告中讲到的数字是建国初期中医有50多万人,到1978年己减少到25万人。
据闻,目前中央医药卫生部门的某些领导人,对中医的认识并不到位,甚至 也认为中医"不科学、不重要"。本应坚持、维护中西医并重方针的部门或领导人, 迷信西医,不相信中医,就容易有意无意地充当中医掘墓人的角色。 2006年10 月22日美国《侨报》在谈到中医药生存危机时举了几个数字:中国大陆1949年时约有中医50万人,现今仅27万人,能用中医汤药处方者仅一成左右。相比之下,西医却由8.7万人增至175万人。世界上中医药从业人员大陆以外有30万到 50万。国际植物药市场销售额每年约160亿美元,日本汉药占80% ,韩国占15% , 大陆仅占3%左右。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对中医药的重视情况了。如果再看看韩德强博士2005年1月写的文章《中医是怎样被淘汰的? 》和2006年3月出版的 《挽救中医》 (吕嘉戈编著) ,更可以具体看出我国是怎样看待和对待中医中药的。
最近,在网上有人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卫部有关负责同志痛斥这是无知 的闹剧,并指出"中医药既是我们的国粹,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 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优势和特色。在历史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 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非常确切的评价,也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中医不科学吗?这是无知的偏见,中医在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 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门有很高水平的科学,它的"天人 合一"的整体观",治未病"的预防为主的理念,都是深奥的科学理论的体现。姜岩博士以"孤子理论"解析了中医的科学性(见北京日报2006年10月25日"科 技专刊" )。对中医是不是科学? 《人民日报》记者王淑军在一篇《发展中医, 无须彷徨》的报道中,引用英国《自然》杂志主编坎贝尔的话说"目前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局限在局部的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体生命系统角度去研究,未来应该上升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这正说明中西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的整体观,也正是中医不同于西医的优势和特点。
从临床医疗看,中医的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辨证论治原则,也是西医专靠设 备检测不能比的。仅以最常见的感冒治疗为例:首先要分析是外感风寒、还是外感风热,病在表还是已然入里,对老人和小孩,男人和女人,初得还是己过了几天,处方用药都不一样。又如, 1957年北京流行乙型脑炎,中医蒲辅周先生治好 167例,用了98个不同的处方,就是因人、因病情不同而辨证施治的,这才叫科学治疗。而西医对人体的许多病,多以一个"炎"字概括之,胃是胃炎,肝是肝炎,肺是肺炎,肾是肾炎。对不同人,不同体质,不同情况都以消炎药治之。有些病不应用抗生素而滥用或大量用,长时间用,从而转化为不治之症者有之,为此而冤死者也大有人在,这能叫科学治疗吗!
从目前的情况看,西医的主要优势在于靠光、电、机械、化学、生物等科学 技术的进步对某些病的诊断和外科手术,而对人体内在的整体性,变化性以及脏 腑之间的内在关联,还知之不深,因而对一些复杂性疾病,常常无能为力。三年 前一位于姓肝癌患者,住进一个颇有名望的医院治疗,治疗过程中,每天下午高 烧达到39度 ,院方以各种最好的抗生素治疗二个月,高烧照常,要求中医治疗,院 方不同意,直至己向病人家属发出病危通知时,才允许家属个人找中医。这名自学成材的老中医唐连毓先生当时己八十多岁,只用了七味药的中药方,三剂烧退。 不久患者项肿瘤标志物CA199指标高达CA1688,比正常指标高出40多倍,在西医束手无策,多方查找原因时,唐老先生开一治疗癌瘤的效验方,服后四天降至170,十天降至正常值40以下。于某病愈出院后,至今仍健在。
唐老先生己85岁,现住在泰申祥和山庄国际敬老院,被敬老院的太医馆聘为肿瘤病顾问。在一些久治不愈的疑难病中也不断地发挥作用。
二、要正确贯彻中西医结合的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制定的一整套关于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医药学的方针 政策中,包括中西医结合的方针。这本来是为了优势互补,发挥两个优势以造福于人民的方针。但几十年来,这一政策方针没有得到正确贯彻,甚至执行了一些 错误的作泣,致使中医从建国初期的50多万人减少到27万人,而名老中医已不 足500人。
在迫使中医面临消亡的诸多因素中,西医学中医应该是一个起了重要作用的因素,使西医学习中医,看起来是一个发展中医药的措施,但这只是个良好的愿 望,事实上由于中西医在学术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在某些西医先入为主的 学术思想指导下,对中医的整体观点、辨证施治原则等不肯接受或不能深入理解, 因而在临床使用中药治疗疾病中基本上是以西医的方位使用中药,根本不顾在 几千年实践中总结形成的辨证组方。我在医院看病中,常见到西医学中医的大夫, 桌上玻璃板下压一张按性能分类的中药名称表,如哪些是清热药、解毒药、活血 药、止疼药等等,根据病人对病情的主诉,按表中的药物性能堆砌成方,而且用量奇大,这样的方药,不但无效反而有害,且大量浪费了宝贵的药物资源,增加了病人的药费负担。其方剂所以无效,一是不完全懂得"方成无药"的道理,即方药组成后,就不完全是原来的性能和效用,如麻黄是发汗药,而与生石膏同用, 则利尿而不发汗。过去有《得配本草》一书,就是讲的两药组合后的相辅相成或 性能上的变化。二是,中医是整体科学,是治人,而不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 如肝硬变腹水,西医常是把水抽出来,结果是越长越快、越多,直至死亡。中医 是通过中药使积液排除后不生新水,从而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正因为如此,西医学习中医尽管主观愿望很好,而实际上却培养了大量治不好病的庸医,不断损害中医药的名声,越来越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网上征集签名"取消中医"的闹剧,虽是对中医药的无知,而多年来培养出来的不中不西, 治不了病的庸医,也不能不是个引发的因素。
三、中医药工作者应自尊、自重、自强
中医药是能以单独治疗各种疾病的,有西医不可比拟的科学性、优势性。中 医药工作者应自尊、自重、自强,不能自卑、自贬,更不能自暴自弃。
几千年来,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历史上曾遭遇无数次疫病侵袭,但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死几百万、上千万人。其原因就在于中医药在防治上具有独特优势,即以近年发生的非典为例: 2003年非典(SARS)疫情在广州爆发时,广州普遍采用中医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非常明显。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50余名病人,平均退烧三天,无一例死亡,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而在西医医院治疗的117名病人,有10人死亡,其中有71名病人 接受中医介入治疗,仅一例死亡。值得总结研究的是接受中医治疗的没有后遗症, 而接受西医治疗的病人,则大量出现肺纤维化和股骨头坏死症。在治疗费的对比上,更相差悬殊了。再如,在本文前面讲过的唐老先生是我相识几十年的老朋友,他二十年来治 疗各类肿瘤44例,总有效率89% ,临床治愈29例,其中有未经西医手术和放化 疗的6例,全部治愈。他的一篇总结性文章是《癌非绝症,其治在脾》。结合唐老先生治疗癌症的效果,我通过电话向一中医药研究部门的领导了解用中药治疗癌症的总体情况时,告以中药只是在西医治癌时起个辅助作用,如帮助提高免疫力, 减少放化疗副作用等。当我讲了唐老用中药治疗癌症的效果后他半开玩笑地说, 那这个人应该得诺贝尔奖了。并没有问一句用的是什么方药。真难以令人相信, 一位中医药研究部门的负责人,竟然认为中药治不了像肿瘤这样的大病,这就难免不被西医视为可有可无了。
在三年前,我曾想把这一治疗癌症的效方寄给北京儿童医院,使他们在此方的基础上研究改进,能否用于治疗儿童白血病,先后两次写信给某位负责同志, 都如石沉大海,未见回信。我开始意识到是由于不相信中药能治疗白血病,故置之不理,我也只好放弃这一想告。我也曾想过能否请有关方面研究在此方基础上加以改进,用于治疗艾滋病,也由于儿童医院的教训而放弃。
去年九、十月间,我的一位101岁的老朋友沈日新,因尿血到医院检查,确 诊为膀脱癌,医院拟先手术后化疗,经与家属商量,同意用中药治疗,用的也是 唐老治癌效验方加减,很快血尿止,健康逐渐恢复,不到一个月,叉开始每日上 半天班,他是中央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本来不要求每天上班,由于惯性和责任感,他一直坚持每天上半天班,现在比病前还要健康。事实说明,中医药在一 些疑难大症上也是能有所作为的。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和优势,是我国卫生事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工作者应自尊、自重、自强,而不要自卑、自贬。我国从事系统论、控制论的大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大意是) :西医处于幼年时期, 再有四五百年才能进入系统论,再发展四五百年才能到中医的整体论。传闻大科学家杨振宁博士曾预言:中国人要拿诺贝尔奖的,将是在中医学领域。作为中医药工作者,焉能安于被排挤、被消灭的境地!
四、几点建议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建立农村以中医药为主体、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健 体系是解决多数人民群众医疗难题的根本措施。
笔者的父母和一兄二弟、两个妹妹,都死于无钱治病或治疗不当,因此,曾下力学习研究中医药多年,并让最小儿子念了中医学院和研究生。我虽然在中医理论上还钻研不深,但通过求师访友和有时也参与临床实践,确实体验到中医治 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都有很好疗效,有时甚至效如梓鼓,覆杯耳又效, 而且花钱不多。如我曾以师事之的老中医方鸣谦先生("文革"前曾受周总理委托 到"三条驴腿一个穷棒子社"的王国藩公社为穷困农民治病经年)治一外感发烧 达40°C的6岁女童,处以13味的中药方,其用量仅一味为6克,其余有3味为3克,下余都不足2克,只开了一剂并注明"一服烧退止二服"。果真一煎烧退。笔者曾以此方用量加二倍治成人外感发烧,也多一剂烧退,药费仅几元钱。如经西 医治疗,打针、输液,应不下百元。也有些并非疑难大症,却从国内到国外久治不愈,经用中药治疗几剂痊愈的也不在少数,不便在此一一列举。
因此,我认为从长远看,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国情看,发展中医药符合我国近10亿农民和比较多的贫困城市居民的,是解决医疗难题的根本性方针和措施。 我的具体建议是:
l、各县普遍成立中医药中专学校,以初中毕业生为重点对象,以学习中医方剂入手,逐渐深入到药性、诊断、针灸经络以及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毕业后到乡镇医院或诊所,为群众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措施,对不 能治疗的疑难大症,帮助及时转到县或省的医院诊治。这里一个困难问题可能是师资不足,这些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真正的中医己不多,有临床实践经验的就更少了,但总会是有办泣的口关键问题是,无论如何不能让这类中专培养出来的中医,以西医的观点和方法使用中药给老百姓治病。
2、恢复并鼓励中医带徒弟,这已是几千年的旧传统,通过老师结合临床实践 言传身教,具体指导,会使徒弟很快掌握诊断或治疗要领,这是又快又好的方法。
3、在政策上放宽,以鼓励社会上热爱中医药的人自学成材。过去的老中医包括古代名医,许多都是自学成材的。热爱中医药,苦心钻研,并己有成就的人, 大有人在,但无法取得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发给执照,问题就在于用西医的标准要求中医,听说还要外语及格,他不是去外国行医,又不用外文开处方,对中医加考外话,令人无法理解。还是实事求是一些好,这也有利于广开就业门路。
4、中医院校的课程安排要体现中医特点,不能西医化。
中医院校是培养高级中医师的最高学府,要着重加强中医药理论和自然科学 基础理论的学习,集中力量把中医的理论基础打扎实,再通过临床教学和临床实习,使其理论结合实际,系统学好中医,全面掌握中医的四诊八纲、理法方药、 辨证论治的本领。 绝不能使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中医变了味,不能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为老百姓治病。
我不懂现在中医院校的课程安排,据了解在过去24所中医学院在教学上是西大于中,学习中医理论的时间很少。而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气、气化、经络、 脏象、营卫、气血、精气神、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子午流注和中药的四气、 五味,归经等等,是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不用更多时间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我建议在教学课程安排上,中医理也方药等应不少于80%时间,当然也要学习一 些西医知识和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利中医药的现代化和进一步提高。课程主次先后的安排,一定不能脱离中医院校的特点,前三年,要集中力量学好中医理论和方法,不能使毕业的学生先入为主西医化,从而成为中不中西不西的庸医。
文章开始,我说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艰巨性,就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从总体看也是一项政策方针性的大问题,切望我国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能认真加以研究。
千年的历史证明,中医是能用廉价的中草药为亿万老百姓治好病的。几十年来,中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应从我国有关部门对待中医药的政策措施上加以总结。中医为什么被轻视、歧视、排斥,面临被取消的命运?据了解,新加坡 人口310万人,有1500名民间医生和草药医生获得新加坡政府中医管理委员会颁 发的执照并接受其监督。而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而医生人数却从50多万人 减少到现在的20多万人,老百姓看病怎能不难?我在前面曾举例:一老中医治疗小儿感冒发烧,只需几元的药费,唐老治疗癌症每月药费也不过二三百元。这可能会使人想到,现在人们的生活提高了,花钱少的药反而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其实,真正有钱的人,在广大农村和城市居民中并不是多数,呼吁“看病贵、看病难”有病无力治的人是大多数,国家的一切方针政策,都不能不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大多数。
最近,国内外报刊舆论,谈论我国中医药发展变化的不少,有许多发人深思 的看法,如 "中医奄奄一息"、"中医受冷落令人悲哀"、“中医药生存危机必须得到重视"、"拿什么拯救中医" 中医药,治国安邦定心丸?"中医具有战略潜能"、"发展中医,无须彷徨" 等等,都值得政府有关部门在研究解决我国医疗难题中参考。
柏岳 2006年1 1月20日
[转载说明:柏岳先生是爱国民主人士,我的望年交、我称柏叔年世已八旬之多、真是壮心不巳,爱国爱中医仗义执言,我学习之楷模!该文是上呈执权之参议文,.读后回味甚深、喜之、忧之、愤之!望中医光大佑我中华! 蒋新民 13:52 2007-5-4 ]
{:3_48:}感谢分享,学习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