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技巧之一
清热要活血 温寒须行气清热苦寒甘寒咸寒诸药,大剂寒凉,必加入活血之品,如桃仁、丹皮、泽兰、茜草、刘寄奴、参三七等、乃无冰伏热闭之弊。
气滞而后寒积,血壅而后热生。行气如旋覆、香附、陈皮、葱薤等味,加入温药队中以散寒,其效倍捷。
此理易知,但诸医多不重视,故特表而出之以便交流。若有不同见解者请回复!
用药技巧之一
下面引用由长江一碗水在 2004/09/27 09:34pm 发表的内容:清热要活血 温寒须行气
清热苦寒甘寒咸寒诸药,大剂寒凉,必加入活血之品,如桃仁、丹皮、泽兰、茜草、刘寄奴、参三七等、乃无冰伏热闭之弊。
气滞而后寒积,血壅而后热生。行气如旋覆、香附 ...
请楼主详细解释以下问题,本人三思而不得其解:“清热苦寒甘寒咸寒诸药,大剂寒凉,”是清热用苦寒的大剂寒凉药,清热用甘寒的大剂寒凉药,清热用咸寒的大剂寒凉药,都要加入活血之品。。。。。。还是清热、苦寒、甘寒、咸寒诸药,只要是大剂的寒凉药都要加入 活血之品。另外“冰伏热闭之弊。”不明其意。
“气滞而后寒积,血壅而后热生”,是气滞以后有寒积生出之时,还是气滞以后必有寒积生出。。。。。。若前者,那气滞之后无寒积生时如何?若后者,是否气滞以后一定要生寒积?
用药技巧之一
只要使用大剂的寒凉药均要适当加入活血之品,以防冰伏热闭之患。冰伏热闭是指用大剂清热药时,由于药性寒凉,易产生凝滞不化(过静),加入活血之品使之动而传之,而不致于凝滞,则热退可速。气滞而后生寒积之时,要用温药以散其寒,用温药散寒之同时适当加入行气之品,不但可以通过温药温之,而且还可通过行气之药散之,取行气之品的走串之力动之以速。故其效倍也。
同理,气滞而无寒积者,只需行气可。若其无热象,也可适加温药以助其行气之力。
气滞者,静也。用药宜动,则动静相宜,阴阳才能平和。 不错 支持一个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