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平 发表于 2005-6-23 18:26:44

[原创]营卫是神经体液免疫因子之类的精微物质分子--兼谈经络的实质

[这个贴子最后由徐培平在 2005/06/23 06:30pm 第 1 次编辑]

〈经络实质之浅见〉陕西中医函授,2000.6徐培平
(1)经络应当类似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东西。(2)经络是联系脏腑内外的通道,脏腑之间的联系通过神经、体液等直接和间接地发生联系,五脏系统间以激素、神经活性物质、免疫因子等活性精微物质分子作为基础,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信息网络系统,发挥调节和沟通免疫抗病作用。经气就是营卫之气,营卫之气受激发产生的效应通道就是经络。(3)营内卫外,营卫之气在脉管内外的状态、作用与神经体液因子的作用状态和方式极其相似。营卫的作用体现了神经体液免疫因子全身各处移动,感受各种生物、化学、物理因素刺激,降信息传递给脑脊髓神经系统,形成一个和谐的机体防卫系统。(4)经络感传可能是神经体液因子在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中的接力传递,(5)腧穴是络脉的组织形态结构而不是经脉的形态结构。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提出是近几十年比较重大的概念,它突破了器官间,系统间孤立的功能关系,从整体上阐述了三大调节系统的内在有机联系。这一理论的形成与丰富也为中医整体观,脏腑间的有机联系论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共同的基本功能都是信息的传递和感受,从分布和作用途径及范围来看,三大系统在体内均系广泛分布,只不过神经系统有以突触为中介的结构连续性,并可借其分支支配各种组织和器官,包括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免疫组织和器官受到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肽能神经纤维的支配,甚至小肠壁集合淋巴小结也发现有神经末梢分布。所以从广义上讲,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可视为反射弧的传出环节,从形态上体现出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直接影响,这种神经支配可以突触方式和非典型突触两种方式,即线性传导和体积性传导,后者应视为神经纤维末梢的旁分泌现象。三大系统间的信息分子和细胞表面标志是可以共享的,表现为大多数神经肽、激素及免疫因子可分别在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组织合成或释放,不仅如此,神经免疫内分泌细胞的标志分子也呈重叠分布,如淋巴细胞可结合嗜神经病毒,同样,嗜淋巴病毒也可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可直接分泌神经内分泌肽激素如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免疫系统具有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相同的激素受体如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有ACTH受体。在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都是具有周期性变化,如睡眠、多种神经肽及激素的分泌等,人类T细胞、B细胞等均具有周期性波动,即昼降夜升,并与血浆中皮质醇水平呈反变趋势。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通过共有一组抗原性、分子结构及生物活性相似的激素样可溶性信息分子及其类同的相应受体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完整的双向调节环路。在这里,激素的内涵已经大大增加,除局部激素、循环激素、神经激素外,许多免疫因子如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等均符合激素的标准。由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借助于血液循环,淋巴循环或组织液而进行和实现的生理过程,而神经内分泌调控也最终由循环血液或组织液完成,因此神经内分泌或免疫内分泌联系在活体必将受到免疫或神经源性因素的影响。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各自内部均存在正负反馈性调节机制,由此各系统的功能活动更趋协调,准而精细。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有经常性的信息往返交流,此种联系对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免疫细胞在体液中的循环,被称为“流动的脑,可以识别或感觉有些中枢和外周神经不可能感觉到的外来刺激,包括细菌、病毒、肿瘤及各种抗原等,他们是否进入机体,神经系统无法感觉出来,而免疫系统却可精细地识别出它们是异物,并随之发生免疫应答以清除他们。如若没有免疫系统存在,则这些外来物质进入机体后,将不能被察觉出来加以排斥以保护自身稳定。当免疫系统识别这些刺激后又可通过分泌淋巴单核因子及多糖激素等形式转换为信息传递给神经内分泌系统,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来联系,从而再产生一个生理学的改变。在两个系统共同调节作用下达到破坏和清除这些入侵异物,恢复机体生理平衡的目的。免疫系统的功能执行服从于整体的需求,因此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变是保证机体充分应付与生存有关的体内外各种条件的改变。其减弱,紊乱也必将涉及神经内分泌等其他系统的紊乱与功能失衡。
  神经内分泌对淋巴组织和器官的影响至少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血流调控;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移行和再循环;细胞因子或其他免疫因子的 生成和分泌;免疫应答的强弱及维持的时间等。免疫应答的发生和发展可影响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及经典激素的分泌。神经内分泌组织及细胞有多种免疫因子的受体表达;免疫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在神经内分泌组织中稳定合成或诱发产生;免疫因子借助受体发挥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广泛影响。体液免疫应答可以改变外周淋巴器官中NE的含量,也伴有血中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
  细胞因子作为免疫递质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的各项机能,其作用的生物学基础有以下几个方面:循环血中可检测到IL-1、IL-6、IL-2等细胞因子,且在一定条件下浓度有较大波动;神经细胞及神经内分泌细胞可稳定或受诱导而合成IL-1、IL-2、IL-6、TNF-?、TGF-?、IFN?、?、?等细胞因子;神经细胞及神经内分泌细胞膜上有细胞因子的特异性受体、分布;脑内 一些区域如终纹血管器(OVLT),最后区、脉络丛及正中隆起等处缺乏血脑屏障,为循环血中的细胞因子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直接的途径,且在生后早期或某些病理条件下,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或通透性增加时细胞因子也可能作到达中枢部位。由于淋巴器官具有神经支配,故由免疫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也可能作用于支配淋巴器官的内脏感觉性神经末梢,从而发挥其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效应,如IL-1,IL-2等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神经元的放电活动。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共有的激素、淋巴因子、单核因子等分子的代谢与功能起相互交通和调节作,反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间共有的信息调节因子在中医学中可用营卫之气表示。
  中医认为,卫气一昼夜行五十周。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若卫气和,则腠理致密。随着昼夜阴阳的变化,人体营卫免疫调节之气依次运行于不同的脏腑经络,产生相应的不同效应。可见,卫气的功能在于保卫机体,抗拒外邪,这与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关系。卫气运行有昼夜变动,气行于阴25度,行于阳25度,分为昼夜”。免疫系统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抗御传染,保护机体,这些 和卫气的保卫机体,抗拒外邪功能不谋而合。人的免疫细胞,有昼夜节律,人末梢血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数在白天低,夜间升高。嗜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则有昼高夜低的倾向。血中淋巴细胞是由骨髓的干细胞分化而成,骨髓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在深夜最高,从早晨起开始下降,和血中B淋巴细胞昼夜节律相同。其他如抗体形成、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淋巴母细胞转化率等均有昼夜节律。免疫系统的生物节律与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机能活动有密切关系,前者受后者的调节。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往往具有时间依从性,表现出一定的时辰节律。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这与卫气昼日常常行于阳,夜行于阴的运行节律有关。免疫机能也具有周期近似于昼夜、月、年的节律性变动。脾脏、淋巴结、肝脏等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免疫细胞数,也具有与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相同的昼夜节律。各种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都是具有一定的时间节律。人体各种激素的分泌,大多有昼夜节律。嗜酸性细胞数的增减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和下丘脑-交感神经系统机能相关,在白天处于神经兴奋状态,免疫系统则抑制,晚上则刚好相反。此二系统负相关,副交感神经兴奋,免疫系统增强,这与中医的营卫免疫调节之气的昼夜变动有密切联系,人体的卫气节律取决于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节律,联系到营气与卫气均对脏腑和气血津液组织有调节作用,营气的作用是“内入脏腑”,给内脏及四肢输送营养的作用,同时对内脏的气血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也可以说是传递信息。而卫气的骠悍滑疾”行于脉外”,其速度不受脉管血行速度的制约,”司开合”。卫气在全身表里内外运行,同时作为身体的屏卫,也参与机体的气血津液调节,使机体适应环境的变化,营卫免疫调节之气在脉管内外的状态、作用与神经体液因子的作用状态和方式极其相似。营卫免疫调节之气的作用体现了神经体液因子对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营卫免疫调节之气作为机体信息的传递作用,作为机体适应外环境的主要信息反馈调节因子循环系统中的神经体液因子随血循在全身各处移动,感受各种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刺激,将信息传递给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一个和谐的机体防卫系统。可以认为营卫免疫调节之气实质上反映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的机能。是此网络间信息分子传递与交换调节的功能的表现。

左常波 发表于 2005-6-24 14:54:16

[原创]营卫是神经体液免疫因子之类的精微物质分子--兼谈经络的实质

先生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啊!颇有受益.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05-6-26 02:02:51

[原创]营卫是神经体液免疫因子之类的精微物质分子--兼谈经络的实质


呵呵,拜读徐兄的大作,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好文哪!虽然在具体的一些细节方面咱俩的观点还有所不同,但总的方面差异不大,您提营卫涵盖了神经、内分泌、免疫,我则重点强调免疫,也点到了内分泌,但没有提神经,主要是我认为古人对神经的认识是很初步的,在经络理论中和神经相关的很少,但从完善的角度说,当然应该是神经、内分泌、免疫都提,受教受教!!
您的E-mail我收到了,写了一半回复,正好有事,耽误了,回来时电脑不知被谁关了(可能是爸爸,他最烦我电脑不关机了),已写的话无端丢失,迟复见谅,我最近两年在中医药报发表了一些文章,为营卫学说呼吁,可是搭理的人很少,编辑审查时,总喜欢把我营卫学说研究不被理解的牢骚话删掉,唉,真没办法!
不过研究营卫学说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要注意引入系统论的视角,不然就很可能陷于数据和资料的海洋,理不出头绪,这是自己研究这几年的一点小经验,与徐兄分享。
您的几篇文章,我已经从期刊网上找到了,不用再寄给我,粗略的看过,但还没来得及仔细看,以后会拜读学习,(习惯于上网看网文,反而不习惯看期刊网的论文了,兄若有兴趣,可发到网上,在这里探讨要方便得多,当然是发表过的哦,网文可不保护版权,呵呵),营卫学说的研究是项很有意义的事业,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它,重视它,让这中医理论的“蒙尘之宝”重现光彩!
除了你我,现在能理解这一点的全中医界有几个人呢??唉……

ysuxj 发表于 2014-4-23 19:52:31

我是个凑数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营卫是神经体液免疫因子之类的精微物质分子--兼谈经络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