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04-8-24 11:40:09

必须重视中医营卫学说的研究

必须重视中医营卫学说的研究
王不留行
中医这一中国文明的瑰宝,几千年来薪火流传至今不息并且继续闪耀着她夺目的光辉,这不仅是由于中医丰富的实践,更重要的是中医迥别于西医的一套独特的理论,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然而近年来中医理论发展缓慢,这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医临床的进一步发展。中医临床要发展,必须要有中医理论的突破,这已经成了绝大多数中医同仁的共识。可是中医理论的突破应该从何处着手呢?现实是严峻的,从阴阳、脏腑、气血还是证的现代化进行的探索,一个个陷入了困惑之中,然而笔者通过近年的研究发现:中医营卫学说是解开中医理论现代化这个“超级难题”的突破口,营卫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人所发现的人健康与疾病的系统规律,而且营卫学说可以作为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语言翻译的桥梁,因此,中医营卫学说是蒙尘之宝,中医界必须强调和重视营卫学说的研究。
1 营卫学说研究的现状
营卫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内经》中涉及营卫的篇章有40 多篇,《灵枢》的《营卫生会》、《卫气》、《卫气行》、《卫气失常》等篇对营卫作了专题论述,从而奠定了营卫学说的基本框架,可是这在《内经》中已经略成体系的理论,总的趋势却是逐渐的衰落,目前已近于湮没的边缘,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中除了在气的分类提及卫气、营气以及《伤寒论》太阳证、温病卫气营血辩证中有些营卫学说的片断外,其他的地方已经很难寻觅到营卫学说的踪迹了,比起《内经》对营卫学说的重视,不啻于霄壤之别。
我曾在中国期刊网和维普、万方等搜索过近十几年来发表的关于营卫学说的文章,所得不过一百多篇,相对于经络、阴阳、脏腑和证研究的火热相比,营卫学说的研究要冷清的多,除了广州区永欣教授和吴弥漫教授在九二年左右曾经对卫气进行过相对较系统的总结研究外,其他的探讨都很不深入。这一百多篇和营卫有关的文章,大多也集中在卫气出于上焦还是下焦、卫气和失眠、桂枝汤的应用以及卫气营血辩证的研究这几个相对的热点上,深层次的研究非常缺乏。很显然,营卫学说的价值至今并未被中医界主流(甚至包括那些研究过营卫学说的人)所重视和理解,营卫学说处在这被人遗忘的角落,这和营卫学说的巨大价值是极不相称的,中医界必须尽快认识到营卫学说研究的重要性,营卫学说绝不应该再继续被错误的忽视下去了。
2营卫学说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笔者认为:营卫学说是整个中医理论建构的基础和核心,要理解中医基础理论所阐述的内容,必须从营卫着手,这就是营卫学说研究的巨大价值之所在。
说起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核心,有人会说阴阳,有人会说脏腑,有人会说气血,有人会说经络,却很少有人会提及营卫的,所以我的这个说法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这我能够理解,因为一下子要理清阴阳脏腑气血营卫经络这些中医概念之间的复杂而深刻的内在联系是很不容易的事。
就拿阴阳来说吧,在古代,阴阳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可是,事实上,《内经》时代的先哲们在运用阴阳学说来指导医疗、创建理论的过程中,阴阳已经逐渐从一个空洞的哲学概念中解脱出来,更多地被赋予实体的意义,而阴阳这个实体的承载者,就是营卫,在中医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曾进行过无数次阴阳实质的探讨,都没有成功,实际上《内经》却早已把阴阳的实质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了——那就是营卫。当然,营卫这个实体并不是个实在的实体,而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化和流动中的、包含有多种成分的复杂的实体,并不是细胞那样显微镜可以看到的东西,它的性质很多要在相互作用中、在具体的生命和疾病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这是西医的分析和还原的方法所很难理解的。
对于《内经》来说,最可珍贵的并不是阴阳的哲学内涵,而是包容在营卫学说中的古人所发现总结的人体整体的调控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已经基本摆脱了哲学和遐想,是现实客观的真实反映,也正因为《内经》发现了这些科学的规律,所以才能历千年而不衰,至今仍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从现在来看,这些规律无疑是古朴的,可是其中蕴含的价值却无法估量,从营卫学说入手,中医将找到自己发展的切切实实的基础,摆脱玄想,找回真正的自己。研究营卫学说的目的绝不是要去动摇中医“阴阳学说”的地位,恰恰相反,而是要还中医阴阳以本来面目。要知道,虽然阴阳“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可是“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阴阳千万与我何干,我所要了解的就是人之阴阳而已,人之阴阳,主要的就是营卫!!!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其实是营卫变化的规律,不了解这一点,就会片面的把中医理论看作一种哲学或文化,甚至堕入思辨、不可理解、神秘莫测的玄学认识中去,失去了中医科学的本来面目。
气血和营卫也是相通的,《难经》云:“血为荣,气为卫”,我在《营卫学说的现代研究思路》中就曾经说过:“以功能言则为营为卫,以属性言则曰阴曰阳,以形质言则为血为气,其实说的都是一个东西”。气血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营卫的别名而已。
再例如中医另一个基本概念——经络,本就是营卫运行的通道,经络的很多功能归根结底是营卫功能变化的外在表现而已,如果说经络是路,营卫就是路上走着的行人、车辆等,路堵的时候解决问题是应该是赶快挖路呢还是指挥交通?西医擅长挖路,中医擅长疏通,但疏通要懂得疏通的道理,不但要清楚地了解路的分布,更要透彻的了解路上行人、车辆的变动规律,不能乱指挥,这指挥的学问就是营卫学说研究的内容。不从营卫学说入手,是无法理解经络学说的深刻内涵的。
脏腑也是如此,中医脏腑的内涵也是和营卫密切相关的。中医脏象学说研究多年,研究到最后说中医的脏不同于西医解剖的脏,而是功能的脏,可是这个功能和西医解剖脏的功能也不相同,为什么?其实中医脏腑学说中和西医不同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这一部分内容应该是隶属于营卫学说的,是营卫调控规律在脏腑层次的表现,搞不清楚这一点,就使得营卫调控和脏腑的具体描述混杂在一起,以至于中医的脏腑长期无法融会现代解剖的成果,不符合解剖也坚持着不符合的“道理”,这中间的曲折很是耐人寻味。不从营卫学说入手,就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为什么说必须要选择从营卫着手阐明脏腑气血经络阴阳等中医基础概念的内涵而不是反过来呢?这是由于营卫是从功能界定的,营者营养代谢,卫者防御免疫,由于营和内分泌、卫和免疫的近似相关性,这就为中医理论的全面现代化寻找到了攻坚的突破口,也就是说,营卫学说可以成为中西医学沟通的桥梁,而阴阳气血经络脏腑这些概念都没有这个优势。现在气血阴阳脏腑经络这些理论中医都已经有很好的继承,可是营卫不明,弄得其他这些概念的内涵也变得不明确了,含糊其辞,而搞清楚了营卫,其他的也就可以迎刃而解。对于目前的中医来说,边边角角的缝补是无济于事的,要发展就要从它的根本着手,要从根本入手就要研究营卫,弄清楚了营卫学说,也就理解了中医理论,所以说营卫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中医和西医,最主要的差别是看问题的方法的差异,中医重视整体,西医重视部分,重视整体就要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看问题,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看问题就必然选择营卫为着眼点,而不是选择细胞。事实证明:中医看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西医是片面的,营卫学说的重新发现就成了必然性的东西。
营卫学说从总体上来说它是古朴的,但它又是先进的,它的古朴表现在它陈述的简单,历史的悠久,甚至包含了很多不准确的地方,它的先进则是它深刻把握了人整体调节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是在目前的西医视野之外的,这些规律的价值无法形容,这是被中医错误遗忘的一块宝藏。我曾经在《内经》“卫气为百病母”观点的启发下,提出了“免疫紊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一完全不同于西医理论的新观点,相信随着营卫学说的进一步研究,会有更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有意义的发现会被挖掘出来,营卫学说的价值终将会被世人所重新认识。
营卫学说是《黄帝内经》的伟大创造,它所取得的成果可以说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的科技进步,可是现在却被错误的埋没了,但是,只要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历史会证明这一点!
3、营卫学说研究的计划和内容
关于营卫范畴的现代界定我在《营卫学说的研究思路》里已经很明确地说过了:“以意义言,营是营养的意思,卫是防卫的意思,从现代意义上说,营卫其实是古人对人体体液中两大重要而又相对独立、相互影响的防御和营养两大功能调节系统的高度概括性的说法,营卫学说就是研究生命过程中整体层面上防御和营养物质矛盾斗争的规律,以阐释各种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中医预防保健和临床治疗的基础性学说”。
具体研究计划包括整理继承营卫学说的资料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中医的营卫学说两个阶段,目前来说最紧要的是整理——整理《黄帝内经》营卫学说的内容,整理以后历代医家的研究精华,必须要有系统的继承,这样进一步的发展才有厚实的基础,这是目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最紧要、最刻不容缓的任务(我最近检索资料发现十几年前广州中医药大学曾经进行过卫气课题的专题研究,可是还很初步,更重要的是,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揭示出营卫学说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没有进一步深入下去,深为之可惜,看来营卫学说的研究是需要观念和方法的突破为基础的,不然就很难超越《内经》已有的水平)。
营卫学说的内容大致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在总论中,包括营卫生理和营卫病理两方面,营卫生理包括营卫循行、营卫节律、营卫发生和来源等几大部分,营卫病理包括正邪离合、卫气为百病母、营卫倾移等几部分内容,此外营卫学说还将贯穿到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方方面面,在各论中将以营卫来阐述各个病的发展,营卫学说的探讨必须坚持以事实为准,而不是以老祖宗的条文框框为准。以上是纵的一面 。
在横的一面,将探讨营卫和阴阳、气血、经络、脏腑等中医基本概念的关系,还将探讨营卫与现代医学的内分泌、免疫的联系和区别,并且根据人健康与疾病的实际情形,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吸取现代内分泌、免疫等进展的精华,对营卫学说进行扬弃和深化,直至完成营卫学说乃至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现代转换,这是属于第二研究阶段的内容。一句话,营卫学说的现代化就是整个中医理论的现代化,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真正与时俱进的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系统医学,但这个目标还很遥远,目前来说还是要进行营卫学说的总结和整理研究,这是现在的近期目标,这两个目标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完成的。

飞龙戏水 发表于 2004-9-23 09:09:59

必须重视中医营卫学说的研究

我想和王不留行讨论个问题:我最近一直在考虑营卫的问题,我注意到中医临床中,卫气疾病总是和肺连在一起,而营气疾病总是和脾胃连在一起,如果这是固有特性的话,那么把卫气理解为全身的防卫能力恐怕是个偏差,它仅是肺部的“防卫”而已。我觉得把卫气理解为从呼吸道直到肺部整个空腔内环境,把营气理解为从口腔、消化系统的空腔内环境更与中医的本意切合一些。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04-10-14 08:04:56

必须重视中医营卫学说的研究

下面引用由飞龙戏水在 2004/09/23 09:09am 发表的内容:
我想和王不留行讨论个问题:我最近一直在考虑营卫的问题,我注意到中医临床中,卫气疾病总是和肺连在一起,而营气疾病总是和脾胃连在一起,如果这是固有特性的话,那么把卫气理解为全身的防卫能力恐怕是个偏差, ...

您对中医营卫的理解有偏差,营卫流行经络,内灌脏腑,外布周身,无处不到,并没有您说的那种固有特性!

袁建章 发表于 2004-10-15 11:15:30

必须重视中医营卫学说的研究

正常情况下营来源于自然,从口而入,盛于肠胃,消化吸收,入于血脉,注于肝,上输泄于心肺,撒布营养于全身。

飞龙戏水 发表于 2004-10-16 12:29:29

必须重视中医营卫学说的研究

看来古典中医的理论中与临床中的处理手法差异颇大。

远方的水 发表于 2005-5-10 11:53:31

必须重视中医营卫学说的研究

不知您对“还将探讨营卫与现代医学的内分泌、免疫的联系和区别”做了哪些工作?

蠢华磊 发表于 2014-4-23 11:09:52

非常好,顶一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必须重视中医营卫学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