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戏水 发表于 2005-10-2 12:50:07

[原创]从狂犬病谈起

从狂犬病谈起

    前些天在看电视,正好看到狂犬病的实例介绍。人被疯狗咬了,赶紧跑到医院去打了狂犬疫苗,有一个人因为被疯狗咬的很厉害,病发身亡,其他人都平安无事。
    我不禁想起一个问题:打疫苗这种疗法,是中医的疗法还是西医的疗法?
    我不想把老祖宗们从坟墓里拎出来严加拷问,虽然种痘这件事确实是中国人先使用的,但这事只是佐证了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没有深挖一步,找到种痘的机理呢?
    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件事:也许中医和西医的隔阂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我们得先弄清楚,中医和西医的核心是什么,省得大家争来吵去,不知道在争什么。
    我的观点就是:中医的核心是依证诊治,而西医的核心是依病诊治。
    有人认为中医的核心是阴阳五行,简直荒唐,医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治病救人,它的核心只能是某些医学技术,古人只是用阴阳五行这些古典哲学的概念来表述这些医学技术的规律而已,就像物理学,它大量地使用数学工具来表述它的规律,如果因而认定物理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或者说是数学中的微积分,那就荒唐得连眼镜都找不着了。
    医学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①病人的分类技术,也就是诊断技术,它把病人分为各种各样的类型,在中医里把病人按肾虚、表寒等进行了分类,而西医的分类标准是个大杂烩,大多数情况下是把病人按病原体进行分类;②治疗技术,人类已经发明了很多很多对身体能产生影响的技术,什么针灸、按摩、X射线、药物等等,说不定将来还会有好多好多新技术也应用到治疗技术中,比如说把病人放在神舟某某号上天转几圈,弄好了也能治病,这些都可以作为治疗技术;③病人与治疗技术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治疗技术只能对某些病人有效果,百病皆医的灵丹妙药从来都只是小说里的想象,医学上一般的做法是把病人先按照分类技术分入某一个类当中,然后用已经证实的、可以对这类疾病有效的治疗技术予以治疗,最终达到使病人痊愈的结果。
    如果医学的核心竟然不是治病救人,你大可相信那是在胡说。
    撇开中医、西医之争不论,客观地看,人类已经发明的治疗技术分为几类呢?我认为分为两类。
    所谓疾病,就是人体有异常现象,因而第一类治疗技术的目的,就是直接将这种异常现象消除掉,抗生素类药物就是这类治疗技术的典型代表,这类药物要求对人体不产生副作用,但同时对病原体却产生致命的影响,最终达到消除异常现象(病原体)的目的,有时候效果不怎么理想,也有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法子,就是用一种后果比较轻一些的异常现象代替后果比较重的异常现象,比如手术,内科疾病也爱用手术解决问题是医生们的耻辱,这种白刀子进来红刀子出去的法子确实能消除一些异常现象,但对人体带来的创伤其实是另一种异常现象。这些治疗技术我管它叫依病的治疗技术。
    除了依病的治疗技术,就没有别的治疗方法了吗?不,还有别的治疗方法,注射狂犬病疫苗就是一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有些人可能要跳起来了,瞎说,注射狂犬病疫苗就是能消灭狂犬病病毒,怎么能说不是依病的治疗技术?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我先问一下: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病毒混合在一块儿,能有“灭毒”的效果吗?没有!应当注意到,狂犬病疫苗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都没有“灭毒”的功能,它只是对人体有影响,而对病原体没有任何影响,但人体出现的这种影响却可以抵御狂犬病毒。所以疫苗和抗生素类药物截然不同,它并不对病原体产生影响,只是调节了人体的某些生理活动,但调节的结果却使人体能够消除某些疾病。这类治疗技术我管它叫依证的治疗技术。
    如果这两种治疗技术在用法上没有区别,区分它们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但这两种技术有本质上的区别,用法迥异,人命关天,不能不慎重。
    依病的治疗技术用法很简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直接了当。
    但是依证的治疗技术就麻烦多了。仍以狂犬病为例,疫苗使用的条件是什么呢?①被疯狗咬过不久;②身体没有出现其他的异常现象。在这种证型下,疫苗很有效果,但问题出在狂犬病的证型会出现传变现象,过了潜伏期以后,人体会出现目赤、流涎、烦躁等症状,尽管此时仍然是狂犬病,病原体没有变化,但这已经是另外一种证型了,疫苗在这种证型下已经不起作用了。
    现在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依证的治疗技术只能按证型来使用,证型发生变化了,即使病原体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治疗技术也必须跟着更换,死守一方的法子在这件事上行不通。
    要想理解证型是怎么回事,得从人体功能态学说谈起。
    人体功能态是钱学森同志提出的概念,不过我已经把这个概念改得面目全非了。
    人体要应付复杂的外部环境,进化出了一种调节身体各部位活动状态的机制,叫做人体功能态机制。比如跑步冲刺,就会观察到各运动部位血液供给充分,而非运动部位物质和血液的供给量迅速下降,同步还会出现出汗等抑制体温过热的生理活动等等,注意这个时候很多生理活动出现了关联现象,有的部位在这种状态下总是某些机能活动性增强,有的部位在这种状态下总是某些机能活动减弱,只要这种功能态出现,那么这种关联现象一定就会出现。
    当疾病出现后,会触发人体的很多纠偏机制来予以纠正,绝大多数疾病其实病人根本就没感觉到就痊愈了,只有极少数疾病能够发展到让病人感到不舒服的程度,也就是出现了症状。
    人体内的纠偏机制主要有:
    再生机制:用于纠正局部发育不正确;
    遗传纠偏机制:用于纠正遗传信息不正确,通常包括DNA纠偏机制、细胞间纠偏机制和免疫系统纠偏机制;
    神经纠偏机制:大多数情况下神经系统通过亢奋还是抑制来对部位的活动进行纠偏,亢奋通常对应着能量代谢的增强,而抑制通常对应着能量代谢的减弱。
    血液纠偏机制:这是为了维护血液内环境的稳定性而进化出来的纠偏机制,血液循环的一般流程为:
    在人体中,血液中的物质通过动脉血→身体各部位→静脉血→藏器处理→动脉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质流循环圈。
    那么藏器有哪些呢?有以下一些:
    1.肾藏,包括肾脏。肾过滤了静脉血液中的一部分杂质,把废物变成了尿液;
    2.肺藏,包括肺脏。肺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置换为氧气,形成血红蛋白;
    3.肝藏,包括肝脏。肝脏把静脉血中的一些毒素分解,补充一些营养物质,并具有一定的调节血量的机能;
    4.脾藏,包括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给静脉血中补充了许多营养物质;
    5.心藏,包括心脏。心为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提供了动力。
    通过藏器处理后,血液就从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如果血液中有异常物质,藏器自然也会对之作出纠偏反应。
    当病人出现症状时,就意味着纠偏机制在正常的活动水平下已经无法实现纠偏的目的了,于是人体开始进入纠偏功能态,一个或若干个纠偏机制进入了亢奋状态,并导致一些其他机能处于抑制状态,这就是功能态关联现象。纠偏功能态是导致症状群出现的主要原因。
    当遗传纠偏机制进入亢奋状态时,人体会出现潜证(疾病潜伏期)、实证(遗传纠偏机制作出强烈的、过度的反应)、中证(遗传纠偏机制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此时不出现异常症状)或虚证(遗传纠偏机制作出的反应过于虚弱,不足以纠偏)。
    当神经纠偏机制进入亢奋状态时,神经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减弱,病灶处的能量代谢情况成了神经系统纠偏的主要信息源,此时神经系统会出现寒证或热证的反应。
    当血液纠偏机制进入亢奋状态时,藏器主要处理血液中的异常物质,而对正常物质的处理能力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了肾证、脾证、心证、肺证或肝证的出现。
    因而所谓的证型,就是纠偏功能态,不同的证型对应不同的纠偏功能态。顺便再强调一下,依证的治疗技术只有按证型使用才是正确的。
    看到这里,不用我多解释,大家也都能理解了,中医的治疗技术主要就是依证的治疗技术,而西医的主流治疗技术是依病的治疗技术,西医中一些治疗技术其本质是依证的治疗技术,应该按中医的方法来使用,只是西医的医疗理论有缺陷,至今没认识到这一点而已。我一直想,如果中医灭亡了,再过若干年,洋鬼子们一定还会来给我们讲中医的科学原理。
   

oeah6603 发表于 2014-4-24 07:58:23

呵呵,低调,低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从狂犬病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