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新民 发表于 2005-12-31 11:09:26

[原创] 中医规范化的研究工作 〔 经络图示仪 〕办法讨论之五

                中医规范化的研究工作 〔 经络图示仪 〕办法讨论之五
目前现状所述,中医规范化的研究工作不论从基本理论、方法,还是从具体研究、实施及应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使得研究存在很大的难度,而进展缓慢;如:认为对病证的量化存在着诸如确认性问题、病例数问题、模式检验问题、可疑范围问题等;还存在诊断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权重的确立等。但规范化、诊断量化又是中医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仍应继续进行这一工作。应重视中医理论,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性研究,全国的中医进行协作,发挥国内雄厚的人力、物力基础及各种优势,实现中医病证的的计量诊断,使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评定客观化,推动中医药发展并走向世界。北京灵枢经络诊断技术研究所不材,仅以目前的多数论点、以评价的方式、用研究经络学说来抛砖引玉、该方式以讨论之几……、来说明我们的观点、深望同仁们指教!本所不胜感谢!!
   先以此篇文来参照讨论,凡讨论文均用《 》此括号来标之“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研究现状、展望   ”
    中医诊断学是以中医学的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为指导,研究如何诊察与识别病证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诊法与辨病、辨证等方面。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中医基础研究中对证、病、症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围绕中医证开展四诊客观化、证候规范化和证候的本质、计量诊断、证候的动物模型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目前,中医学尚缺乏公认的诊疗评价体系;未来应加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证候与基因关系以及辨证立法体系等的研究。
    一、研究现状
    1.证候的规范化
    辨证是中医学中最富有特色的科学精华,也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中医辨证标准的研究,对于发展中医理论及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脏腑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中心,对脏腑辨证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不仅可为制订其它各种辨证方法的辨证标准奠定基础,而且可为中医脏象理论等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近20年以来,我国从文献、临床及实验诸方面,对脏腑辨证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为:根据中医文献及临床资料,明确病、证、症的关系,制订某些证的诊断标准,使辨证达到规范化,并将现代医学的实验指征结合到证的研究标准之中;由传统的对临床病人的研究,发展为结合证的动物模型,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来与人的辨证研究对照。并结合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在脏腑病证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进行了一定探讨。《动物模型的研究来与人的辨证研究对照是不通路!》
    自80年代中期有组织地开展证候规范化工作,在此期间曾开展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统一(如寒温辨证)的探讨。《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赵金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收录311个证,《中医证候辨治轨范》(冷方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收录308个证,《中医病名诊断规范初稿》(欧阳锜等,湖南省中医研究院印1987年)收录432个证。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专家起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包括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对于建立统一、科学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标准起到了积极意义。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八五”中风病证研究期间,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结合数学模型方法,建立了中风病始发状态常见证候的诊断标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在脾虚证的计量诊断方面亦进行了探索。此外,国外在气虚、瘀血等方面研究较多,提出了较详细的诊断标准。
    在证及辨证规范化研究方面,自“七五”以来,为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资助领域,其中上海第一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关于肾的证候研究,湖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关于肝的证候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对脾、肝证候的研究,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
    2.证候的病理生理基础
    主要是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着手研究,重点在于脏腑辨证(主要是肾、脾,其次是心、肝)与气血辨证,在阐明证的病理生理基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不少学者根据实验观察提出肾阳虚证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紊乱或低下密切相关;肝郁气滞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的关系密切;脾的病证涉及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植物神经系统、血液与内分泌等多系统的功能异常等。另外,湖北中医学院对少阴病、太阴病病证实质的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对卫气营血病证实质的研究也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从异病同证、同病异证入手,国内探讨了五脏之证、气血之证、阴阳虚实证等的本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肺脏(肺主气),肺本质与呼吸系统功能,主要从肺系疾病研究;实验指征涉及有免疫学、血气分析、肺功能等。脾脏(脾主运化、主肌肉):如脾主运化与消化系统功能,主要从胃肠疾病研究,指征有胃动力学、胃肠道激素、免疫学等。肾脏(肾为先天之本):上海医科大学主要从异病(哮喘、功血等)同证(肾阳虚证)入手,寻找肾阳虚证的物质基础或机理,结果为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的异常,将肾阳虚证发病环节定位在下丘脑;进一步从健脾、补肾、化瘀药对免疫的调节异同进行研究,动物实验:以老年大鼠结合拟脾虚、拟肾虚、拟血瘀模型,临床以老年人脾虚证、老年肾虚证、老年血瘀证为研究对象;旨在从证效(健脾、补肾、活血药)这一侧面研究脾虚证、肾虚证、血瘀证在免疫学变化上的异同。肝脏(肝主疏泄):肝本质与植物神经功能,湖南医科大学主要从肝病五证(肝郁脾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火上炎、肝血虚)研究,确定了该五证的诊断标准、在疾病中的分配规律、相关的实验指征等。心脏(心主气、主血脉):心本质与心血管功能,主要结合心血管疾病,得出冠心病之心气虚证有左心室射血功能变化;而非冠心病之心气虚证则另当别论。
    3.诊法客观化
    在诊法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侧重于脉诊与舌诊的研究。在脉诊研究方面,主要针对将脉象可视化、客观化和科学化的目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脉象仪的研制;从心血管功能、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了脉象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一些脉图的分析方法,基本确定了临床常见单一典型脉象的脉图特征与参数;探讨了常见病证与脉象、脉图的关系等。
    在舌诊的研究方面,从现代医学角度,基本阐明了正常舌象与异常舌象的形成机理,探讨了临床常见疾病的舌象变化及演变规律,并将舌象作为某些疾病的重要诊断指征,研制了舌色检查仪等。此外,国外对腹诊研究较多,已形成独特的汉方腹诊;并通过对皮肤电阻等的研究,形成了以良导络为代表的经络诊断方法。《日本式的良导络为代表的经络诊断方法、没有贯通中医的理法、防碍了通过对皮肤区域中医的经络穴位等的理法研究和解析。》
    在诊法的客观化研究方面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与临床实际运用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舌诊仪、脉诊仪、腹诊仪等仪器本身获取的信息量不够、欠灵敏,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应逐步转向以研究辨证为主。在辨证研究方法上,一方面应注意密切联系中医临床实际,另一方面研究思路应有所创新、突破,使辨证的规范化及证本质的研究以促进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
    4.计量诊断
    传统的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主要依靠医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进行收集病情资料,但依据人体五官收集的资料,其分辨率低、信息量少,难以合参;模糊性大,有很大的主观性,且量化与客观化不足,缺少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分析。
    将中医思辨性的经验描述和宏观性概括过渡到高层次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中医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实质是解决客观化与定量化问题,而计量诊断是实现证候标准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计量诊断是以统计学概率论为理论,依据有关的医学理论,将症状、体征及各种化验检查结果量化,通过概率运算,使其成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可用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评价治疗效果,作出预后诊断。通常就是先将已知的一定数量的确诊病例(参照组)的症状和体征,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经过统计计算归纳成为一定的数学公式。当待诊患者就诊时,将其症状体征存在与否和/或轻重程度,按事先规定的计量标准转换成为变量,代入公式即可得出以数量或概率大小表示的诊断结果。其主要包括四诊指征的计量诊断和病证的计量诊断两个方面。
    4.1 四诊指征的计量诊断:四诊指征的计量诊断主要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舌象、脉象和症状体征的客观化、定量化。对于舌诊、脉诊的计量诊断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从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检查、舌活体检查及电镜检查等,并利用舌象 ”《现在应该反省中医的发展和前途了!!、 在诊法的客观化研究方面、千千万万不能将中医思辨性的经验描述和宏观性概括看成“伪科学”。也不能套用西医的思维方式来充实中医。走中医的自己特征的路、邯郸学步害中医药。北京灵枢经络诊断技术研究所至所以推介〈 经络图示仪 〉就是看到亡我中医乃是因中医乏缺采用现代技术武装自己!太可悲!没有与时俱进。我们推介能力很弱很弱,现实、不允许脱离实际。让那些学中医的人对现实充满无奈!中医药难以置信的衰弱、为什么??研究思路应有所创新、突破,使辨证的规范化及证本质的研究以促进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 经络图示仪 〉好用、可操作性极佳、不信请试试!什么是中医学尚缺乏公认的诊疗评价体系?难道非让西医认可才行?!黄种人就是“黄种人”中医割裂无头脑还叫中医吗?改良要维护中医之体、“无头脑的中医”是僵尸。应牢记中医诊断学是以中医学的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为指导,研究如何诊察与识别病证的一门学科;您说呢?》
                                 蒋新民   20051230

tfup4642 发表于 2014-4-25 14:10:22

天赐你一双翅膀,就应该被红烧…

蠢华磊 发表于 2014-4-25 14:18:52

只知刚的人,难免会被折断;只有柔的人,到头来终是懦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 中医规范化的研究工作 〔 经络图示仪 〕办法讨论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