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 发表于 2004-7-11 14:01:52

[原创]古代医易相通的典型范例



古医贤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为用”。
中医的基础理论有很大的程度上源于周易,如阴阳五行学说,脏象系统,病机学说,以及运气学说等。
例如,在中医的脏象学说中,把人体的脏器、神志、液、体、窍,归类与心肝脾肺肾,明显的是从周易的取类比像演绎而来,把五行中的生克乘侮的关系,类比于脏象中,丰富了藏象学说的内涵,加深了脏于脏之间和脏与腑之间的相互联系,阐述了病机的运动变化的规律。使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有机联系的,运动变化的脏腑学说理论建立起来。对中医的基础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早期的易医相通的表现形式,经常表现是用卦像来类比说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机理,给人以关于疾病的病因病机方面的启示。
《左传》:昭公元年,当时的著名医生医和,为晋侯治疗疾病,是一个易医相通的很好的典型范例。
关于晋侯的病,医和说:“疾不可为也,(此说明了疾病的预后)”是为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佑”(此说明了疾病的起因)“女,阳物而晦时,(此当理解为女子是依附于男子的又是每晚侍奉男子的)淫则生内热蛊惑之疾”。蛊者,“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血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
蛊卦,为周易六十四卦之一,由上卦艮和下卦巽组成,《易经》说卦传释,艮为山,为阻,为少男。巽为风,为顺,为长女。
从蛊卦的字面来解释,血字和虫字组成了蛊字,意为血中生虫,为腐败之像,谷中生虫亦为腐败之像。从蛊卦的卦像来解释,巽为长女,艮为少男,易经的解释认为,长女当配长男,少男当配少女,长女配少男,为不当之配,为女惑男。女色惑乱了男子的心志。造成了严重的疾病。
关于“风落山”,有的医古文书中解释成:“长女迷惑少男如同风吹落了山上的草木一样”(见于《医古文译注》黑龙江出版社出版),其实这是牵强附会的解释方法,是不通《易经》本原的缘故。蛊卦下为巽,为风,上为艮,为山,艮为刚上,巽为柔下,艮为止,巽为风,在上者停止不前,在下者屈卑顺从,必然产生腐败。风止于山下,草木凋零,是事物开始败坏的徵像。
医和用易经《山风蛊卦》的类比恰当而明确的说明了晋侯起病的病因,当前的病情以及疾病的性质,以至于晋侯的大夫赵孟赞叹说:“良医也。”厚其礼而归之。

zglv5217 发表于 2014-4-21 06:29:58

珍爱生命,果断回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古代医易相通的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