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智医生 发表于 2006-9-30 22:14:32

与唐炎森先讨论经络问题


与唐炎森先讨论经络问题

作者: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
杨鸿智博客
网址:http://blog.cat898.com/boke.asp?yanghz70.index.html
邮箱:yhz968@sohu.com

2006-9-26 10:18
经络新假说
杨鸿智老师:
我对经络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你是经络专家,我向你请教,不当之处请指教。万分感谢!
唐炎森,2006.9.26

经络—周围神经系统的特殊表现形式
唐炎森
现已证实,十二经脉旁都有一些主要神经分布。大量的研究也表明针灸的治疗作用与神经兴奋的传递活动密切相关。虽然,1998年公开的实验研究发现小腿胃经的地层均停针于腓骨与胫骨之间的骨间模,这被认为是人类第一次发现了经络存在的物质证据。但是,经络系统的组织学基础是一直未能满意解决的问题。
一兴奋的集群爆发式传递
已发现一些非经典突触传递方式的存在。非经典突触传递方式可能比人们认为的要普遍得多和重要得多,很可能存在一种可称为集群爆发方式的传递。
在一条神经内或神经束内,紧密排列着许多神经纤维,其间距仅为纳米级。一条无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着的动作电位会在紧挨它的有髓神经纤维的郎飞结处产生较小的局部兴奋;两根紧挨的有髓神经纤维有可能出现两者的郎飞结相距很近的情况,此时一根纤维郎飞结处传递的动作电位也会在另一根纤维的郎飞结处产生较小的局部兴奋。但是,上述局部兴奋不足以产生动作电位,这就保证了兴奋在一根神经纤维内的专一传递性。如果神经束内,一根没有动作电位传递的有髓神经纤维近旁,有多根无髓和有髓纤维正在同时传递着由同一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话,则在前者的郎飞结处产生的局部兴奋可以互相叠加而产生动作电位,使该神经纤维加入到传递动作电位的行列中。进一步的结果是使其它尚没有动作电位的有髓纤维的郎飞结处更易产生动作电位,这种类似正反馈控制的系统最终使越来越多的纤维传递着同一来源的动作电位,这是一种新的非经典突触传递——集群爆发式传递。
将引起集群爆发式传递的神经纤维称为引爆纤维,把接收爆发式传递的纤维称为爆发纤维,暴发纤维一定是有髓纤维。爆发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后又可以转 变为引爆纤维。有髓纤维近旁紧挨有多根无髓纤维或者两根有髓纤维的郎飞结靠得很近是集群爆发式传递的必要条件,这种条件在神经或神经束内是存在的。根据上述空间几何关系,无髓纤维只能是引爆纤维,较粗的有髓纤维只能是爆发纤维,较细的有髓纤维可能成为引爆纤维也可能成为爆发纤维。在一定范围内,引爆纤维的数量越多或动作电位的频率越高,由于局部兴奋的空间性和时间性总和,在多根纤维中产生动作电位的概率就增高。动作电位表现为全有或全无,其强度是固定不变的。动作电位的集群爆发式传递强度是可变的,与引爆纤维数量和动作电位频率成正比。
实验研究已证实,电刺激皮神经传入细纤维可以激活A、B类粗纤维来止痛,但是一直未能解释其激活机理。粗纤维(有髓)四周可环绕许多根细纤维(无髓),这正是产生集群爆发式传递的充分必要条件。
兴奋的集群爆发式传递是针灸治疗的生理学基础。
二腧穴的组织学基础
神经纤维从神经内分出时必须穿过神经束膜和神经外膜,很难想象众多神经纤维是沿着神经随意地、散在地离开神经,这样会较大程度地破坏上述两种膜的完整性。很可能是在间隔一定距离的部位上无髓纤维和有髓纤维相对集中地分批离开神经,这一特定部位即中医学上的腧穴。而且在腧穴部位上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节段较短,郎飞结都相距较近,形成郎飞结相对密集区,这就解释了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腧穴处具有低阻抗、高电位的电学特征。腧穴类似电讯电缆的分线箱,检查、测试和维修首先在分线箱进行。
有了上述腧穴的组织学解释,可以认为经络正是周围神经系统的特殊表现形式。经脉是腧穴的线状排列,有的沿神经或神经束支旁侧伸展,有的横串若干条神经展布(见附表)。例如足阳明胃经下肢段沿腓神经近旁伸展,其胸腹段横串各条肋神经展布。而经别和络脉则是从腧穴继续向外分出的神经纤维或神经末梢。
    针灸穴位,即对腧穴部位密集的无髓和有髓神经纤维施加机械、热、电、化学物质刺激,不仅产生经典的突触传递,更主要的是以期产生集群爆发式传递。
触‐压觉、痛觉、温度觉传入纤维既有无髓的又有有髓的,肌梭传入纤维和除自主神经节后纤维以外的所有传出纤维均为有髓纤维。无髓纤维只能是引爆纤维,所以腧穴部位的无髓传入纤维和自主神经节后纤维(无髓)在产生集群爆发式传递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引爆作用。
三用集群爆发式传递解释针灸治疗
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集群爆发式传递及腧穴的组织学解释将经络学说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可很好地解答或初步解释针灸治疗实践中的许多重要现象和特性。
手、足部位皮肤对触‐压、痛、温度的感觉比肢干部位细腻,感受点也多,需更多的感觉神经纤维来接收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手、足部位的穴位密度明显大于支干部位穴位密度。
进针、提插和捻转
神经纤维紧密挤挨和约束在神经束内,间距不足微米,所以进针应避开直接刺中神经或神经束以免伤及神经纤维。神经纤维一旦在腧穴部位从神经或神经束内分离出来摆脱了神经外膜和神经束模的约束,它们的间距尚不会太大,也就是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因为相互间失去了约束,给进针创造了条件,而且不易伤及神经纤维。进针时针体贴着多根神经纤维的质膜摩擦前行,提插和捻转,施以机械刺激,就像琴弓马尾贴着琴弦那样。对于无髓纤维,这种摩擦是容易实现的。对于有髓纤维只有在郎飞结处才能摩擦到其质膜,由于腧穴部位郎飞结相对密集,髓鞘节段长度不足百微米,在针刺的运动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实现。只要在腧穴部位的刺激使产生动作电位的纤维数量足够多和动作电位频率足够高(动作电位频率与机械刺激强度成正比)就会在其近旁的神经束内引发集群爆发式传递。
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在不宜深刺的情况下可增加针体接触神经纤维的数量,以保证足够大的集群爆发式传递强度。
“得气”
行针时得气即已经在近旁神经束内产生了集群爆发式传递,后者会在郎飞结密集的腧穴部位产生复杂变化的电磁场,必然会对来回运动的针体产生作用,持针者指下就会有一种沉紧的感觉,所以得气也称针感。括针法和震颤法目的在于使针感持续或加强,是因为提高了引爆纤维动作电位的频率,在提高集群爆发式传递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腧穴部位电磁场频率和强度的结果。
正常针刺在腧穴部位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这是因为集群爆发式传递卷入的传入神经纤维已经不是单一的触‐压觉或温度觉或痛觉等纤维,所以已经不是那种能被大脑皮层分区的主观感觉区别开的单一感受器产生的相应感觉,而是形成了混合的主观感觉。
5. “穴位所在,主治所在”
每对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的,腧穴旁脑神经也全部是混合性的,这绝非偶然。在刺激腧穴时,或由于直接刺激了自主神经节后纤维发挥作用,如睛明穴治疗目疾;或由于腧穴近旁神经或神经束内的集群爆发式传递传到脊椎旁脊神经前支,再通过对应的白交通支而发挥作用,如任脉的中脘穴治疗胃病就是在第7、8肋间神经前皮支的侧支内产生了集群爆发式传递,经对应的白交通支,再经内脏大神经到腹腔神经节换元。(见附表)
6. “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每条脊神经在临近脊椎的一段内并行有躯体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刺激腧穴引发的集群爆发式传递到达脊神经内,就会在上述四种纤维中(肌肉本体感觉纤维和骨骼肌运动纤维除外)引起新一轮集群爆发式传递,通过该脊神经内的运动纤维去调理与受刺激穴位同一经脉上的躯体部位或脏腑。一条脊神经内集群爆发式传递的动作电位还会通过交感神经干内上行或下行到其它节段的交感干神经节换元成节后纤维,实现“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远治疗特性。由于脊髓上胸段(T1‐T5)交感节前纤维只能向上行至颈部换元,所以六条手经脉均不能直接影响到胸腔以下的内脏,而足经脉的影响范围要广的多。足太阳膀胱经只横串了脊神经后支,虽然后支没有交通支与交感干联系,但是可通过脊神经内的集群爆发式传递影响前支。(见附表)
7. 多面治疗特性
人类的传出运动纤维,除自主神经节后纤维外全都是A类或B类有髓纤维,都可作为爆发纤维。所以以集群爆发式传递为生理学基础的针灸,加上中枢反射和整合,其治疗和调理作用几乎遍及全身各系统和各种功能。反射基本上是通过经典突触传递实现的,往往具有特异性,仅仅用各种反射来解释针灸如此广泛的多面治疗特性是勉强的。
8. 双向调整特性
双向调整性是集群爆发式传递同时激发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结果。例如刺激内关穴,可通过脊神经内的集群爆发式传递传给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是无髓纤维,他们与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一起在胸腔内组成心脏神经丛,两种神经并行进入心脏。心交感神经纤维作为引爆纤维,副交感神经在进入心脏前为节前纤维,属有髓纤维,可作为爆发纤维,在心脏神经丛内会产生新的次一级集群爆发式传递。心交感神经的正性变时作用的大小与心率成反比,副交感神经的负性变时作用的大小与心率成正比。当心动过缓时,正性变时作用大于负性变时作用,心跳加快;当心动过速时,正性变时作用小于负性变时作用,则心跳减缓。
还有一些穴位也有双向调整特性,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交感和副交感的双向协调现象早已共识,为什么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在到达所支配的脏器的行程中,常互相交织共同构成内脏神经丛?又为什么交感节后神经纤维都很长,而副交感节后神经纤维都很短?是否因为集群爆发式传递这一生理作用的需要,长期进化的结果。
9. 针灸过程中很少发生躯体骨骼肌运动
脊神经大多分为肌支和皮支分别前行,腧穴近旁多皮支。肌支内主要含骨骼肌运动纤维和肌肉本体感觉纤维,两者均为较粗的A类有髓纤维,不可能成为引爆纤维。而且本体感觉纤维进入脊髓不换元,集中在后索的薄束和楔束直接上行至延髓,故一路上都不卷入集群爆发式传递,保证了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的专线传递。这就是为什么针灸过程中的集群爆发式传递不会直接造成躯体的骨骼肌运动。
10. 现代医学已完全证实人体的整个生理活动受到三个层次的调控。以细胞为基础的活动受细胞内酶体系的调控;多种细胞的酶体系又受激素系统的调控;各器官、系统的激素体系又受到更高一层的神经系统的调控,使整个肌体运行得十分协调和完善。不少现象表明在神经系统之上还有更高层次的调控,即哲学称之为精神,气功称之为意念的东西。意念可能通过目前尚未认识的方式聚焦于腧穴,激发集群爆发式传递的产生,使人体的自我调控具有智能特性。
集群爆发式传递及腧穴的组织学解释还是一种学术假说,但是根据这一假说结合现代医学神经系统的有关研究结果,已经能很好地说明针灸实践中的许多重要现象和特性。相信随着微观组织解剖学及其实验研究的发展,必将补充和完善这一假说,使其成为针灸学的现代科学理论基础。

二零零六年九月十九日于连云港

2006-9-30
唐炎森先生您好!
这几天家中事情多一点,耽误了研究您的文章的时间,再次表示歉意。现在,我谈点自己的认识。回答内容见附件:《与唐炎森先讨论经络问题》。没有什么新内容。但是,这个“经络是生命中的影子系统”的思想对于许多人还是新的,陌生的,需要宣传的。因此,我就利用所有的机会反复说这个内容。您这样认真地研究医学问题叫我非常钦佩和感动。希望继续进行交流。
杨鸿智
2006-9-30
上海家中

与唐炎森先讨论经络问题
作者: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
杨鸿智博客
网址:http://blog.cat898.com/boke.asp?yanghz70.index.html
邮箱:yhz968@sohu.com

一关于经络针灸方面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腧穴的组织学问题,另一部分是经络中不同穴位之间的联系结构和信息的传递方法,或者还包括经络与所管理的组织器官之间的结构关系和信息的传递方法。
二我们只有用现在已经知道的科学知识来研究上面所说的问题。现在,回顾对经络针灸方面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组织结构方面的研究,是在生命科学中的组织学和解剖学范围中进行的。或者说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而在信息传递方法的研究中,主要是注意到电信号的传递,和化学介质的传递。
三您在这篇文章中所提出的关于腧穴的组织学新知识是,有髓神经纤维的郎飞结,或者说是郎飞结相对密集区就是腧穴的组织学结构。您所提出的与这个结构有关的信息的传递方法,是一种新的非经典突触传递——集群爆发式传递。而这个传递方法中所传递的物质是电子。
四郎飞结这个结构及电子这个被传递的物质都不是什么新知识。所以,我认为,您的文章是把以前的知识进行了新的说明,新的理解,新的解释。这当然是扩大了大家的思想,但是没有对经络针灸方面问题的研究提出实质性的知识突破。
五现在,在以物理学和化学为主的自然科学中,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不仅有细胞和电子,还有许多知识和概念。现在,这些知识和概念还没有在生命科学中应用。而随着这些概念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就会出现许多关于经络针灸方面理论。现在,这些理论还没有出现,其原因是因为我们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人,物理学和化学的知识还少。将来,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人员与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相结合,会提出许多新理论。结构方面,除细胞和电子以外,还有许多基本粒子,这些都可以成为经络的物质基础。传递方法方面,除电子和化学介质以外,还有光的传递,声波的传递,这些物质信息的传递知识还没有被生命科学应用。现在还有一个新的传递方法是“结晶”,不仅有固体结晶,还有流体的结晶。一个物质分子可以使溶解它的水分子保持一定的形状,而这个“形状”可以在没有这个物质分子存在的情况下以结晶方法向其他水分子传递。这样,就把这个物质分子的信息传递到所有有水存在的地方。这个传递的特点是在没有物质分子存在的基础上传递这个物质分子的信息。我这里提这些知识,是说明,随着物理学和化学知识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关于经络问题还会出现许多新理论。
六现在,总结以前关于经络问题研究的结果发现,虽然我们提出了许多经络结构和功能的理论,但是,这些结果和功能与其他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没有区别。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发现与经络有关的,其他组织器官没有的特殊的结构和功能。我们以前的研究是这样,就是将来,我们把更多的新的物质结构知识应用到经络研究中去,结果仍旧会是这样,就是说,那时候我们仍旧会发现,我们所说的经络,在组织结构和信息传递方面与其他的组织器官没有本质的区别。
七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不存在与其他组织器官有不同物质结构的经络系统。或者说,经络系统没有与其他组织器官不同的物质结构。最后,也就是说,用寻找与其他组织器官有不同物质结构的思想去研究经络系统,是没有出路的,是不会达到正确结果的。
八我对于经络系统的认识,是系统论思想的认识,是与上面所说的还原论思想完全不同的。系统论思想认为,在系统中存在合法系统与影子系统两个系统。每个组织器官都存在于这两个系统中。还原论思想方法,只能研究组织器官在合法系统中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不能研究这些组织器官在影子系统中的结构和运动规律。而系统论思想可以研究这些组织器官在影子系统中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九经络是生命中的影子系统
复杂科学认为,在组织内部,存在合法系统和影子系统两个系统,合法系统就是指组织内部的正式系统,它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则的命令等显性符号系统作为支撑,
隐性模式是指系统中不是用来构成驱使完成其当前基本任务的那部分规则或符号系统。行为主体在合法系统中相互作用时,往往通过非正式渠道而建立起另一种网络,它们作为合法系统的影子(故称影子系统),其主体相互作用产生各自的规则,这些规则实质上并不执行系统当下的主要任务,因而称为隐性模式。受隐性模式驱使的影子系统使系统趋于多样化。系统的共同演化过程是隐性模式破坏显性模式以产生突现结果的自组织创新和重构过程。
由基因所建立的,既具有战略预测功能,又具有即时应激功能的生命系统,是生命的合法系统。这也是我们熟悉的生命系统。现在,我们要说明的是,像所有复杂系统物质一样,在生命系统中除了有合法系统以外,也有影子系统。这个影子系统就是在生命系统建立过程中,不同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历史关系所决定的系统。影子系统的主体与合法系统的主体是同一个主体。也就是说,在复杂系统中,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同时存在于两个系统中。
系统论的一个重要理论说,系统整体的功能状态是由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如果我们有了合法系统与影子系统这样两个系统的概念,我们就知道,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也有两种。一个是在合法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另一个是在影子系统中的相互作用。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系统的建立都有一个时间过程和空间过程。当我们看一个已经建立完成的系统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这个系统的现在的情况,看到的是系统现在的运动,看到的是系统内部现在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已经看不到这个系统建立过程中的那些情况了。这样,我们经常忽略这些情况的存在。当然,实际是这些历史情况是存在过的。现在要强调的是,这些历史情况不但存在过,而且现在仍旧存在着。


十对经络研究已经做出的成绩的评价
1 在合法系统中没有经络这个组织结构
在生命机体中寻找经络的组织结构,始终是经络研究工作中第一个重要的问题。经过半个世纪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仍旧没有找到经络的组织结构。这是一个事实。面对这个事实,可以有两个结论:第一个,还要继续寻找,没有找到,是因为时间因素和技术限制。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技术的进步,总有一天会找到经络的组织结构。我们不能用事实来驳倒这个观点。但是,在理论上,这样的思想早已经是被驳倒了。系统论科学发展以后,人们认识的机械论思想的错误,把机械论思想的错误总结为三条,就是:决定论、还原论和绝对时空论。而上面所说的思想方法就是典型的决定论思想。这里,我们不再具体说明这样的思想为什么是错误的,指出这个问题就可以了。面对没有找到经络的组织结构这个事实,第二个思想是,也许真的没有经络的组织结构。其实,现在,在学术界,这个思想已经是大家的一种共识。只是因为我们大家的头脑中都有决定论思想的影响,所以说这样的话时,总感觉不硬气,没有把握把这个观点说定。现在,如果我们站在系统论思想的立场上,认识到复杂系统物质结构是存在着合法系统和影子系统这样两个系统时,当我们已经认识到经络是影子系统时,我们就可以坚定地说,在合法系统中没有经络这个组织结构。请注意我们的说法,我们不是说身体中没有经络这个组织结构。我们坚持了经络这个组织结构一定存在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我们已经进一步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原来的机械论的唯物主义者非要在不存在的地方找经络这个组织结构,结果是自己不得不陷入一个两难的困境:要么是经络这个组织结构真的不存在;要么是自己的思想方法不对。
2 经络是影子系统的物质证明
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引用了许多专家研究的成果,这些成果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证明经络这个组织结构是存在的。现在,在前面的说明以后,我们就知道,这个所谓的存在,是说经络这个组织结构是存在于机体的影子系统中。
(1)结构主体的双重性
我们现在说已经发现了经络的组织结构。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大家发现的与经络有关的物质结构,如:神经、血管、肌肉、骨间膜(结缔组织)、胶原纤维、以及钙(Ca)、磷(P)、钾(K)、铁(Fe)、锌(Zn)、锰(Mn)、铬(Cr)原子等,所有这些都是机体合法系统中已经发现的结构,不是与经络有关的特殊结构。所以,为了能够说明这些结构与经络有关,必须承认这些结构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机体合法系统中的结构,也是机体影子系统中的结构。也就是说一定不能认为在现在的合法系统以外,还有一个物质结构系统。这是我们现在研究的一个思想误区。到现在为止我们虽然有经络的组织结构不存在的共识,但是,我们仍旧在这个方向上进行研究,这是时间和经济的浪费。
(2)影子系统是历史关系
我们已经说明,这个影子系统就是在生命系统建立过程中,不同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历史关系所决定的系统。影子系统的主体与合法系统的主体是同一个主体。也就是说,在复杂系统中,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同时存在于两个系统中。系统论的一个重要理论说,系统整体的功能状态是由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如果我们有了合法系统与影子系统这样两个系统的概念,我们就知道,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也有两种。一个是在合法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另一个是在影子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系统的建立都有一个时间过程和空间过程。当我们看一个已经建立完成的系统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这个系统的现在的情况,看到的是系统现在的运动,看到的是系统内部现在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已经看不到这个系统建立过程中的那些情况了。这样,我们经常忽略这些情况的存在。当然,实际是这些历史情况是存在过的。现在要强调的是,这些历史情况不但存在过,而且现在仍旧存在着。
比如我们前面说到三胚层问题,这就是生命发生的历史问题。如果几个不同的组织结构都是由历史上同一个胚层发育而来,那么,尽管现在这些组织有自己特殊的代谢内容,但是,一定会有一些三胚层时期大家共同的代谢方法保存着。这些现在仍旧保存的代谢方法就是在现在的合法系统中具有历史关系的组织(我们现在把这些组织称为“影子系统”)的联系和交流的方法和物质载体。所以,我们说,大家所发现的与经络有关的物质结构是一个事实。但是,不能把这个事实与现在的合法系统混淆,应该明确,这是一个存在于生命历史上的结构联系。
(3)经络研究是考古学
经络所表现的器官之间的关系,是生命早期的关系,是生命的历史问题。所以,经络研究不能在现在的合法系统中进行,必须在生命的历史中去进行。所以,这样看来经络研究像考古学。揭示各个器官在生命发生时期的历史关系,揭示这些关系中的自然科学内容,就是经络研究的内容。
现在所说的疾病,是机体合法系统调节控制失败以后的表现。既然已经失败,再用合法系统调节控制当然是没有好效果的。我们研究影子系统,研究器官组织的历史情况,就是要从生命的历史中寻找知识和力量,达到改变疾病状态的目的。
许多人已经认识到,中医的困境是因为机械论思想泛滥的结果,要想振兴中医,必须在思想上放弃机械论,重新发扬中国自己的优秀思想传统。同样,在生命这个自然科学领域内,疾病是合法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失败的表现,要改变这个状态,也应该到生命的历史中发掘生命建立时候的机制,用这些机制对机体进行重构。复杂系统理论告诉我们,复杂系统是不能倒退和重复的,已经发生疾病的身体,不能退回到原来的健康状态。生命只能向前走,在新的条件下,重构新的生命。在这个重构新生命的过程中,生命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整体生命的知识,应该是我们的宝贵经验。
十一现代科学在研究生命问题的时候,还没有涉及影子系统问题。所以,用这样的现代生命科学来研究经络问题是不能得到正确结果的。经络问题早已经走在现代生命科学前面,早已经达到系统论科学的水平。因此。应该学习系统论。用系统论思想了研究经络问题。

asdf1426978 发表于 2006-11-28 00:21:45

与唐炎森先讨论经络问题

   二位好:
我对经络有不同的理解,我可以这样说,我们看到的经络是一种现象,在人体中是不会找到的,因这在人体中就没有经络通道。我有了经络的整体构架,她能合理地解释经络现象。解决经络问题不是现代技术不行,而是思路不到。我的思路和二位的不同!

蒋新民 发表于 2006-11-29 16:07:02

与唐炎森先讨论经络问题

我们看到的经络是一种现象,在人体中是不会找到的,因这在人体中就没有经络通道此言应有实测之据方可服众!

asdf1426978 发表于 2006-11-29 22:49:17

与唐炎森先讨论经络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asdf1426978在 2006/12/03 11:31am 第 8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蒋新民在 2006/11/29 04:07pm 发表的内容:
我们看到的经络是一种现象,在人体中是不会找到的,因这在人体中就没有经络通道此言应有实测之据方可服众!
   
    蒋新民你好!
我回你的问题:
这是很清楚的 因经络的现象就不支持经络在人体中, 经脉在人体中解剖还没找到 ,那络脉呢?怎么找?再小的就不用说了。那你说经络在人体中有通道 ,她是什么物质起做用?经络的现象是很明显的,还有一定的能量,为什么我们不见通道呢?这符合常 理吗?为什么脊髓完全横断损伤者,则无一例出现循经感传,你说他们人体中的经络通道受到了什么影响?经络的循经感传在不同的人中差别很大,有什么通道能这样?就说这些吧。

蒋新民 发表于 2007-2-15 12:58:22

与唐炎森先讨论经络问题

经络是包裹生命的无型绳索,包含所有生命只有以力量的无型节点来表现生命,晕针就是经络瘫塌反应,所以维系生命必有经络现象!

蒋新民 发表于 2007-2-16 11:20:18

与唐炎森先讨论经络问题

用《经络图示仪》的K C F反馈法 最终可治愈结核
                                                    蒋新民2/13/2007
许多文摘讲:结核病是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在全球的广泛流行,已成继 禽流感、艾滋病正在变得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结核病实际上是传染病的“主角”。根据卫生部最新公布的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淋病、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8.46%;而在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中,肺结核位列第一。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我国政府决定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得了肺结核病如果不能彻底治疗就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且还会传染他人,对个人和家庭都是极大的危害。结核病中医称之为虚痨,数千年来有许许多多贫苦百姓死于结核病,“十痨九死”便生动地说明了结核病的严重危害性。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结核病可能有点陌生了,但目前这种病在农村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还是比较常见的。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现有结核病患者约500万人,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80%的患者在农村。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52.36,仅次于肝炎。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称:“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卷土重来,每天有7000多成人死于结核病,每小时有1000个新病例发生。”   耐药结核菌呈上升趋势现代医学证实肺结核为结核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采用的西药抗结核药物治疗被称为化学疗法,是西医现代结核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如果不坚持服药或断断续续服药,不但不能治愈肺结核,而且容易形成耐药性,花费昂贵还不容易治好。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称,耐药结核杆菌在全球呈上升趋势。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对6万多例结核病患者进行了检测,所有病例资料来自6个国家的58个地区。结果发现,在新发结核病中,对一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的比率明显增加;而多重耐药结核病高发地区则包括了中国的河南和浙江。研究人员认为,产生耐药的原因多与不规律用药,不能按时、按疗程用药有关,此类患者大多病史已久、反复发作,早已出现耐药性;另外,药物联合不适当,用药剂量不足,患者经济困难、营养不良,不遵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等都是西药抗结核治疗容易产生耐药的原因。
尽管我国的结核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西药抗结核药品的不规范使用,使结核杆菌逐渐产生耐药性,导致结核病又呈死灰复燃的趋势。耐药结核杆菌的上升不仅降低了结核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为此,我国政府已逐步实行了肺结核免费检查、治疗和管理等政策,2004年经费增加到近3亿元。 如果肺结核久治不愈,还会产生多种并发症。而当人体血液中结核杆菌随同血循环到达骨组织并停留下来后,就会造成骨结核。骨结核也是结核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古代称之为“流痰”、“骨痨”。与其他骨病相比,骨结核的临床特点是起病缓慢、病程绵长、好发于骨关节部位、化脓迟缓、不易收敛、好复发、易致残,多侵犯青壮年,是目前公认的一种较难治愈的骨病。由于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较高、基数很大,而且结核病又是一种慢性难治性传染病,因此患有结核病的人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就很容易引发骨结核。 中医认为骨结核的发病机理除了脾肾两虚外,肺虚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内因、外因结合,阴阳相互转化,病变极其复杂。根据骨结核的不同特点,研究人员通过集纳历代中医精粹,总结出以补肾壮骨、滋阴育阳为主的研发出有灭痨复骨丸可用以治其本;以攻毒托脓、生肌收口为主的灭痨托毒散,可以辅以吸收脓肿、愈合窦道;而启瘫复原胶囊则具有强筋壮骨、温经通络、散淤破积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由于因骨结核的死骨、脓肿压迫神经所致的截瘫。这些提高了骨结核的治愈率、缩短了疗程、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愈后也不易复发。
用《经络图示仪》防治结核,坚持不懈、简而有效这是从自助式针灸的功效『 K.C.F 』方法来强壮体质,从而来提高结核的治愈率、缩短了疗程、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愈后也不易复发为宗旨、自助式针灸的功效『 K.C.F 』方法是以采用的西药抗结核药物治疗被称为化学疗法,是西医现代结核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后的补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如果不坚持服药或断断续续服药,不但不能治愈肺结核,而且容易形成耐药性)
自助式针灸的『 K.C.F 』方法如下:
1.因西药抗结核药物治疗被称为化学疗法用药伤肝、应常用《经络图示仪》查足2肝经、用药期间常左b点穴质若右足2也有b.q点时要保肝治疗、左b.q时仅用如肝奏乐之西药有效、尤其爱打呃时!用《经络图示仪》『 K.C.F 』足2肝经、也有轻调作用、用振动式轻压蹭该井区、产生断断续续的刺激性、为平衡调补至测后该皮肤区有点发痕斑丘状,当『 K.C.F 』接触皮肤测治区时即有强烧灼感时用『 K.C.F 』的正极泻之、(用振动式轻压蹭该区,在断断续续的刺激性下使原接触皮肤测治区时即有强烧灼感减弱、致用《经络图示仪》查该经区时左右相对平衡为好。反之接触皮肤测治区时没有强烧灼感时、应用『 K.C.F 』的负极补之,使该测点出现测后该皮肤区有点烧灼感並发痕斑丘状为有效﹙有古灸法异曲同工之妙!﹚。每天可早起床和晚睡时做一次、可用每测治点2-5分钟、可左右侧互换测之数次。
   2. 为了提高结核的治愈率、缩短了疗程、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愈后也不易复发为宗旨。经常性用《经络图示仪》『 K.C.F 』拆分头每天可早出起床晚归睡时做一次,测治有增强免疫力的双胳膊肘尖区和沿下到手背腕区(即手少阳三焦经从肘尖到外关穴这段皮肤区)全用在断断续续的刺激性下使原接触皮肤测治区时产生有强烧灼的发痕斑丘状。足部以胃经的足三里下的俗称足迎面骨的区域(用振动式轻压蹭该区,在断断续续的刺激性下使原接触皮肤测治区时产生有强烧灼感的低阻刺激点、出现好些疹状点区並有发痕斑丘状点。该区有排毒作用、过去有内毒的链疮腿的部位就是内毒外现。现以应用『 K.C.F 』的负极补之,使该测点出现测后该皮肤区有点发痕斑丘状为有效,达到促内毒分解。早晚调之(调整时间多点)方便有效。
3.腰眼处的命门穴区和肾俞穴区,隔日或几天用《经络图示仪》『 K.C.F 』拆分头用振动式轻压蹭该区、(用负极在断断续续的刺激性下使原接触皮肤测治区时即产生强烧灼感)感到刺灼发盪疼、以后也发痕斑痂。非常壮体!可配合手腿区用之。千万别怕这点疼感、不疼不管用,这个『 K.C.F 』作用将使人的『四维网络』即 C.F.X 发生波动、达到非药物疗法之目的。绝无戏言!!
          最近有报导,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联盟近日宣布,双方将结合成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极具前景的新型抗结核药物。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联盟是一家非盈利性的产品开发合作组织,旨在促进新的抗结核药物的研发。本合作将从亚氨苯酚酞类化合物中筛选、开发出无副作用的新型化合物。 公共健康专家们认为,缩短结核 病治愈疗程,可以改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和抗药发生率,并减少健康护理费用,从而挽救上干万人的生命,新的抗结核药物还应当与艾滋病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相容,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艾滋病病毒和结核病菌联合感染,并能抵御正在迅速增加的耐药性结核菌。此次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一一开发出与其他抗生素的使用疗程类似、服用不超过10个剂量的抗结核新药。尽管结核病可以治愈,但在世界范围内,每15秒就有一人死于肺结核,每天有5000人因此丧生,仅2006年,就有 200万人死于该病。结核是成年人最主要的传染病杀手,也是艾滋病毒携带人群死亡的最主要感染原因。已经感染的人群中,约三分之二没有得到全面的正确治疗。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保持,将有10亿人成为新的感染者,未来20年中, 将有3600万人死于该病。、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网站上发出警示说,较耐多药结核更为严重的超级耐药结核已出现,它不仅对抗结核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具有耐药性,而且对抗结核二线药物也具有耐药性,目前所有抗结核药物都难以治疗这种结核病。这种超级耐药结核告诉我们什么? 超级耐药结核并非今年新发 我国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介绍,异烟肼和利福平是抗结核药物中最为有效的药物,被称为抗结核一线药物。结核病人排出的结核杆菌对任何一种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即为耐药结核。若对异烟肼、利福平同时发生耐药,即为耐多药结核。超级耐药结核是耐多药结核中更为严重的一种,即不仅对抗结核一线药物、而且对6种主要二线抗结核药物中的至少3种也耐药。 美国CDC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进行的一项对全球结核病实验室网络菌株调查发现,在2000~2004年17690例菌株中,有20%为耐多药结核,其中2%为超级耐药结核。 超级耐药结核虽为今年首次报告,却并非今年新发生。由于目前国际上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检测尚未建立规范化方法与标准,世界各国结核病人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状况很难具体评判,而且世界各国二线抗结核药物使用种类也不相同。既往我国所开展的抗结核药物耐药调查,主要针对一线药物。 依据数十年结核病临床诊治实践,超级耐药结核在我国实际已经存在,只是在我国耐多药结核中所占比重尚不清楚。 临床上曾经有过不少长期反复医治而最终不治的重症病例,其中有些恐怕就是超级耐药结核病例。 监测数据显示 我国是耐药结核最严重地区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确定,多米尼加共和国、爱沙尼亚、伊朗、象牙海岸、拉脱维亚、莫桑比克、中国、印度及俄联邦的一些地区,为新结核病例耐多药率大于3%的地区。 我国目前有13个省区陆续加入全球结核病耐药性监测项目,目前已有8个省次完成全部监测工作。监测数据显示:8个省区初始耐多药最低为2.1%,最高为10.8%;获得性耐多药最低为15.7%,最高为36.8%;初始耐药最低为14.8%,最高为35.7%;获得性耐药最低为33.7%,最高为66%。8省区监测结果提示,我国结核杆菌耐药总的特点是耐药率高、新病人耐药率高、耐药种类多、耐多药率高。 耐药结核不是“变异结核病” 完全是人为所致 有报道称,超级耐药结核为“变异结核病”,自然界中存在的结核杆菌含有极少量耐药菌,由染色体的自发突变而导致对某一种抗结核药耐药的发生,其概率极低。可以完全肯定的是,联合使用3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时,发生抗结核药物耐药的几率微乎其微。耐药结核的发生完全是人为所致,不合理用药、治疗管理不善、药物供应不足与质量不佳以及间断用药等,均是产生耐药结核病例的重要原因。 超级耐药结核的出现再度提示临床医生,一定要规范使用抗结核一线药物,合理使用抗结核二线药物。超级耐药结核的出现也提示患者,务必严格遵从医嘱,坚持规则服药直至彻底治愈。 对每一个耐多药结核病人采用个体化的规范治疗,耐多药结核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生中可以传染15~20个健康人。而一个耐药肺结核病人所造成的传染,可使新被感染而发病的人,从一开始就是耐药结核病患者。 在治疗花费上,一般结核病人的治疗费用,每人仅需要150~200元;而耐多药结核病人的治疗费用,每人需要1.5万元至两万元。结核病人因不能支付医药花费而中断治疗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耐药结核的不断扩散,有可能使耐药结核升级为新的不治之症。
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仅有10%的人群将可能在一生的某一阶段发病,而大多数(90%)由于自身抵抗力强等原因,结核杆菌将长期处于休眠或“持留”状态,人体并不发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疾病、疲劳等导致机体体抗力下降时,休眠的结核杆菌将可能复苏并繁殖,人体表现为临床结核病。中老年人T淋巴细胞增殖及活性随胸腺退化而降低,表现为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对植物血凝素、刀豆素等有丝分裂原诱发的的DNA合成能力下降,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减退或消失。由于人体对结核菌的免役方式主要是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因此,中老年人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下降,成为结核病的易感人群。在原有感染基础上的复发是老年结核病发病的主要方式(内源性复燃)。 我国结核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峰值每10年向后推移5岁,2000年峰值已达到75岁。老年人(≥60岁)只占总受检人口的11.7%,但活动性肺结核、菌阳肺结核、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1286/10万、 表明我国老年结核病疫情依然严峻,中老年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必须得到更多的重视。 中老年结核病特点如下: 临床症状隐匿。咳嗽、咳痰、发热等是结核病人常见的症状。老年结核病人发生发热、咯血、胸痛等症状的比例要少于年轻人;肺外结核合并率要低于中年人。同时,老年人易合并其它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肺结核引起的症状容易被其它疾病症状掩盖或被忽视。因此,症状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要低于中青年病人。 中老年结核病人X线特点:以干酪性病变为主;多为两肺发病,病变分布广,受累肺叶数量多,累计下肺叶的比例高于中青年患者。空洞多见,且多发空洞多于单发孔洞。 涂阳肺结核患病率高。唐晓燕等报道为68.1%。我国2000年流调65岁以上老年人涂阳患病率为440/10万,明显高于全年龄组122.4/10万的水平(P155)。较高的涂阳患病率使老年结核病人传染性播散更广,造成的危害性更大,防治难度更大。 PPD反应弱或阴性。主要由于中老年T淋巴细胞功能下降导致的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降低引起。因此,皮肤PPD反应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结核病的诊断,需要结合其它临床或实验室证据综合判断。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多。中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肝药酶活性降低,药物生物转化与合成反应降低,药物灭活减少。老年人血浆蛋白合成减少,降低了药物的蛋白结合率,游离部分增加从而加大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直接影响了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疗程的完成,从而降低了病人治愈率。 合并症多。 老年结核病人合并肺外结核占0.5%,合并非结核疾病占20.8%。合并症以糖尿病、精神疾病、尘肺为主。中老年结核病人合并症高达69.5%,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为主。合并症增加了结核病治疗的难度,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选择。中老年结核病人治疗复杂化。由于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多,病人依从性差,同时,中老年人的体表面积亦不同于年轻人,因此,中老年结核病人化疗方案受到限制,治疗更加复杂化。﹙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多以伤肝脏,许多以肝硬化代偿失常为致死因,这点在利用《经络图示仪》的测图可以见到厥阴肝系的异常图示,有规律性,据此可筛选保肝类药物区别。﹚
以上均有文报导,此事同中医有何关系?中医的目前远比不上西医利用现今技朮在外科手朮上和基因研究,新药研发等等,不可同日而语,中医的历史原因所真能有领地的范围己很小了,但这个小领地恰巧可扬长!这就是调整经络系统!尽管说不明实理但有效某些还胜过西医。我以我的献身说法认为扬言振兴中医只有以中医之法效益大于西法才可发掘而受重视,各扬其长惠民为主。用《经络图示仪》的K C F反馈法 最终可治愈结核我以此文来阐述给读者以实惠。
自助式针灸即利用《经络图示仪》的拆分头来自我完成经络调整。提出“KCF反馈养生” 的意义在于他方法简而有效,不像针灸疗法被动治疗,而此法可不拘时,地方,自已就跟在家中用“痒痒挠”随便宜于自用,充分产生有利促进使机体自愈的生命特征得以发挥。我从过去“拉洋车祥子”们均多有链疮腿来思考出该区域就是自愈的生命特征发挥“排毒” 之区域。“链疮” 是内因的外候,为何在小腿迎面骨区域,结合中医针灸经络也就找到内因了,肠胃之毒流注此乃机体要求自愈的外泄之状!事实也如此我有实际体会。最终可治愈结核这不是大话,先不要讨其因,只要掌握下法看其效,然后自然就研究经络,中医了:
1 . 这个『 K.C.F 』作用将使人的『四维网络』即 C.F.X 发生波动, 是否将对人的基因原态势发生改变我不得而知,仅从用 K C F方式的负极刺激使双足三里穴产生吃老母鸡的效果,然后调刺双小腿迎面骨区的良导区域使之在±极以负多于正极的情况下让该区点发痕,达到促进“排毒” 转化。这个结局说它改变了“由于人体对结核菌的免役方式主要是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因此,中老年人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下降,成为结核病的易感人群。在原有感染基础上的复发是老年结核病发病的主要方式(内源性复燃)。” 这种状态也不为过。並有对经络中医更深趣味研究!
2 . 用 K C F法调刺双肺经的郄穴    孔最穴区   合穴尺泽穴区   时间均2-5分钟这对改善肺痨有不可思议之妙。
3 . 最不可缺的用负极,忍住火烧灼刺痛似的感觉来调刺双肘尖处,﹙奇穴肘尖穴﹚隔日调也可以,肺外结核如颈淋巴结核可直接寻结节核处以负极产生热灼感很强时也要刺激约1-3分钟,那侧结节核处明显多刺激此处。上法从腿至胳膊至胳膊肘尖再的到调刺颈部淋巴结节区,用时约15-25分钟,不拘躺卧自己用《经络图示仪》的拆分头即达到 “k c f 反馈” 养生之目的。
4 . 最终治愈结核的依据。参阅《针灸大成》:痰喘咳嗽門讲,咳嗽列缺經渠尺泽鱼际少泽前谷三里解溪昆仑肺俞(百壮)亶中(七壮)△咳嗽饮水太渊△引两痛肝俞△引尻痛鱼际△咳血列缺手足三里肺俞百劳乳根风门肝俞△唾血内损鱼际(泻)尺泽(补)间使神门太渊劳宫曲泉太溪然谷太冲肺俞(百壮)肝俞(三壮)脾俞(三壮)△唾血振寒太溪三里列缺太渊   △呕血曲泽神门鱼际△呕脓亶中△唾浊尺泽间使列缺少商   △呕食不化太白△呕吐曲泽通里劳宫阳陵太溪照海太冲大都隐白通谷胃俞肺俞△呕逆大陵△呕哕太渊△喘呕欠伸经渠△上喘曲泽大陵 神门鱼际三间商阳解溪昆仑亶中肺俞△数欠而喘太渊△咳喘 膈俞△喘满三间商阳△肺胀膨膨气抢下热满痛阴都(灸)太渊肺俞 △喘息不能行中脘期门上廉△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失精劳症肩井大椎膏肓脾俞胃俞肺俞下脘足三里△传尸骨蒸肺痿膏肓肺俞四花穴△干呕间使(三十壮)胆俞通谷隐白灸乳下一寸半△噫气神门太渊少商 劳宫太溪陷谷太白大敦△痰涎阴谷复溜△结积留膈俞(五壮) 通谷(灸)瘰疠灸肩井曲池大迎△绿唇疮刺唇去恶血,   △疝有因寒, 因气, 因湿热, 痰积流下。针太冲太敦绝骨灸大敦三阴交小腹下横纹斜尖, 灸一壮。   △脚气有湿热, 食积, 流注, 风湿, 寒湿。   针公孙冲阳灸足三里 △痿有湿热, 有痰, 有无血而虚, 有气弱, 有瘀血。 针中渎 环跳(停针待气二时方可)灸足三里肺俞△喘有痰喘, 气虚阴虚。 灸中府云门天府华盖肺俞△恶心因痰热虚灸胃俞幽门商丘中府石门 隔俞阳关△膈噎因血虚, 气虚热, 痰火, 血积癖积, 灸天突石关三里胃俞胃脘鬲俞水分气海胃仓△水肿皮水, 正水, 石水, 风水, 因气湿食。针胃仓合谷石门水沟三里复溜曲泉四满△臌胀气胀, 寒胀 脾虚中满。   针上脘三里寒胀脾虚中满。   脾俞悬钟承满△头眩 痰挟气虚, 火动其痰, 针上星风池天柱△痛风风热风湿, 血虚有痰。   针百会 环跳△肩臂痛痰湿为主灸肩    曲池△梦遗专主湿热相交灸中极曲骨 膏肓肾俞△痫俱是痰火, 不必分马牛六畜。   灸百会鸠尾上脘   神门 阳蹺(昼发)阴蹺(夜发)△癞感天地间杀厉之气, 声哑者难治, 针委中, 出血二三合。   △疮疡   刘河间曰: 凡疮疡须分经络部分, 血气多少, 俞穴远近, 从背出者, 当从太阳五穴选用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从鬓出者, 当从少阳五穴选用窍阴侠溪临泣阳辅 阳陵从髭出者, 当从阳明五穴选用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从胸出者 绝骨肠痈肠, 痈篡要云千金灸法, 屈两肘正肘头锐骨, 灸百壮﹙﹙奇穴﹚肘尖二穴﹚, 下浓血而安。按河间疮疡, 只论足三阳, 而手足三阴三阳未备, 学者当引伸触类。又查医学入门杂病歌, 痈疽初起审其穴, 只刺阳经不刺阴, 耳内虚鸣。 肾俞 三里 合谷曰: 此症从何而得? 答曰: 皆因房事不节, 肾经虚败, 气血耗散, 故得此症, 复刺后穴。 太溪 听会 三里耳内虚鸣。﹙奇穴﹚肘尖二穴在手肘骨尖上, 屈肘得之, 治瘰疬﹙即肺外结核,淋巴结核症﹚, 可灸七壮。肩柱骨二穴在肩端起骨尖上是穴, 治瘰疠 亦治手不能举动, 灸七壮”   摘引可凭借针灸位图来循经穴区找低电阻敏感异态点,来扩大使用拆分头进行 K C F 调整,其中灸法在 k c f 时以负极灼出的发痕斑的反映为准,此即达到古灸法之目的,异曲同工其效可胜之。
   常人仅可用从腿到肘再到颈部的常规区进行 K C F 反馈自疗就可有效,延展研究选择针灸典籍的验穴区来扩展应用将更显效!尤其许多“奇穴” 不可忽略。利用《经络图示仪》的拆分头即达到 “k c f 反馈” 养生之目的针对结核病的防治以促治愈,提示到经络系统同现今对人体基因的认识与应有联想,忽视经络现象太可惜了。

蒋新民 发表于 2007-2-16 11:29:44

与唐炎森先讨论经络问题

用集群爆发式传递解释针灸治疗
这是个新局面证明我觉得有能研究针灸疗法以新思路才好!!

ezm360 发表于 2007-8-19 02:22:34

与唐炎森先讨论经络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ezm360在 2007/08/19 02:23am 第 1 次编辑]

杨教授,您好!(请多多指教)
策略性全面复兴中医药的具体运作模式构思(推介版)是随作曾楚铧在2006年设计开发“易滋美药膳及菜肴服务系统”而构思的一套中医“现代化全面复兴” 的具体运作模式思路。
中西医从各自的出发点、研究对象、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到各自的概念(范畴)体系,相互都是两种不同的范式。1)中医是以活着的、整体的、或者“形上”的在哲学观念的直接指导下,运用了综合、系统性科学研究方法。2)西医的生物医学则是在“形而下”观念的直接指导下,主要运用了分析、还原性科学研究方法。
作者虽然才疏学浅,却也凭着对中医的些许理解及不少中医药专家文章的启发(包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组的贾谦等人”,香港浸会中医药大学的李致重教授),认为目前中国国内的中医药发展正朝着错误的方向走上不归路。此策略发展误区包括了:
1)盲目的以西医为主导观念的开发中医药,即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其实是在走日本“废中医存中药”的失败旧路。
2)目前中国国内中医药大学的教学理念也已经由西医在主导,比如博士生必须研究到分子阶段及必须有白老鼠试验,四年中医药大学训练出来的学生根本不懂得,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更甭轮为病人诊治最基本的“望闻问切”。
3)西医医疗费用的逐年增长,连美国都大感头痛,因为如此高昂的投入,也不能根治多数的慢性病。所以中国的13亿人,应切忌步美国的后尘走上无法负担而又没有确却效果的冤枉路。
作者构思的“策略性全面复兴中医药的具体运作模式”,是由传统中医基本理论为主导思想,再结合数码化功能的优势。开创一套可临床应用的具体运作模式。此策略性观念的改变及未来百花齐放的专家开发,作者相信中医药将会全面性的复兴,惠及全人类。
目录:
1.0中医诊疗调养理念简介。
2.0数码化中医智能综合系统简介。
3.0 “e-中医”服务系统运作简介。
4.0 “e-中医诊断咨询诊所”与“易滋美药膳服务系统”的结合。
5.0 “e-中医解剖院及紧急诊治医院”的运作简介。
6.0 “e-中医综合诊疗养院” 的运作简介。
7.0 “e-中医完善的运作数据库系统” 的运作简介。
8.0 以实实在在的疗效数据资料证明中医全系统的博大精深。
9.0 创建全球各民族各自的中医药新系统。
10.0 “e-中医”服务系统彻底解决广大贫苦乡村民众的医疗问题。

2007年7月31日曾楚铧著 (易滋美)
详文参阅:http://www.ezm360.com/main-section/search-system/strategy.htm
易滋美博克:http://ez-meal.blog.phoenixtv.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唐炎森先讨论经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