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正 发表于 2006-12-16 00:39:54

民盟厦门市委员会科技支部俞燕政医生的一份建议,再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中药材厦门是否水土不服?

一份政协提案引发厦门政商界对在厦建中药材集散地的关注,但目前这份提案被暂时搁置
-------------------------------------------------------------------------------

  中药材市场,这个让公众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因为今年两会期间,民盟厦门市委员会科技支部俞燕政医生的一份建议,再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只要时机成熟,厦门完全有实力打造中药材集散的‘航母’”,“中药材集散地在厦是否水土不服?”……提案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并引发厦门政商界,医药界、市民对此的探讨。
    但是这份建议目前在厦门因条件受限被暂时搁置了。
他山之石
中医传统疗法
国外大受欢迎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药材店。中药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承认。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来,中医在欧洲联盟已经合法化。
    专家预计,未来十年,中医药的开发利用将出现全球性的新浪潮。
    据俞燕政医生介绍,他呆了十几年的合艾市,是泰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不过那里“老字号型”的中药店就有十余家,生意非常之好。
  “老一辈的华裔华侨至今仍保持着中医药疗法的古老传统。得了慢性病的老华侨,更是信奉中药。”俞燕政说,他在泰国给病人看了十几年的病,用的全是中药。
    一陈姓中医称,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使亚健康状态下的人群日益膨胀,他们需要用中药材来调节身体机能。
    据俞燕政医生多年对市场的研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类中药材这几年的市场容量很大。
    俞燕政医生提供的一份资料上显示,在泰国,目前每年使用天然药物提炼的仅美容化妆品类,在曼谷地区的市场总值就约5000万美元,使用草药制作的饮料市场总值约7500万美元。
一份提案
中药材集散中心
厦门浮出水面
    如此被看好的市场,和厦门又有什么天然的联系呢?俞燕政医生说,在厦门建立中药材专业市场,将厦门建成中药材集散地——从各地聚集过来的中药材卖到世界各地,这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据俞燕政医生介绍,厦门与台湾、东南亚等地气候相近,人群病症、病缘、病理都比较相似,且了解中医、信奉中医的人多;厦门地处交通网络枢纽,地理条件优越,且拥有优良的空港、海港资源;自古就是商贸集散地的厦门,有较好的吸纳、辐射能力,这其中包括高速公路的辐射。
    “若是将厦门建成中药材集散地,相信对台湾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对实现三通也是有推动作用的。”俞燕政医生特别提到。
    可是,目前的福建省并没有这样的中药材专业市场。
    去年回国后,6月份,俞燕政就将写好的建议提交给了民盟厦门市委员会。
    建议中,俞燕政医生设想,在厦门建立的中药材集散中心,走的应该是专业化路线,其分为治疗类中药材批发市场、保健滋补品类中药材批发市场、美容类中药材批发市场等等。
    这一建议转化为提案在今年的两会上引发厦门政商界,医药界、市民广泛关注。
    “厦门完全有实力打造中药材集散中心的‘航母’”,“中药材集散地是否在厦门会水土不服?”
    其后,厦门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被列为提案的承办单位。
提案答复
受条件限制
建议暂时搁置
    今年6月,厦门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叶飞云以及厦门的药业人士来到民盟厦门市委,对提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在这次座谈会上,叶飞云提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曾设想将厦门作为祖国大陆中药材集散地,建设成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基地。与会专家认为,只要时机成熟,厦门完全有能力打造中药材集散中心。
    不过,一份落款为厦门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提案答复函”,却表明了目前药监局的尴尬。
    答复函称,厦门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是综合监督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管理和主管药品监督管理的政府工作部门,没有主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医药经济发展规划的职能;而且该项目的建设需要多方面、多部门协调。此外,还有种植产地优势等原因。为此,厦门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此提案因受条件限制只能以后研究解决。同时,厦门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表示,他们将努力配合有关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厦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议题发酵
中医药市场需求
业界看法呈两极
    可俞燕政认为,在厦门建立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美容为一体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已是迫在眉睫,不宜再推后了。
    俞燕政医生说,由政府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尽早组织专家对市场投资、效益预计、建设地点、占地面积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论证,尽早出台优惠政策,提供宽松环境,吸引商家的参与。
    针对俞的呼吁,厦门医药业界看法两极。
    厦门医药采购供应站一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在谈到其个人观点时称,除了一些得慢性病的人较信奉中药外,现在中药越来越被人们放弃。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中药还需要煎之类的,现在的人们会觉得很麻烦,而且西药不但服用方便,且见效快,加上制作技术设备的改进,西药产量越来越大,也会使中药材销售受到影响。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科主任闵凡锦则对俞的想法表示赞赏,认为厦门可以尝试。
    闵凡锦分析说,从人员上讲,厦门是有绝对优势的,因为闽南人比较信奉中医、中药,而且华侨较多,如果在厦门建立中药材集散地,借助华侨的优势,把中药传播出去,从而作为一种产业来带动厦门的经济,应该是可行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在中药材、产地方面,闽南的优势并不大。”闵凡锦主任说。
    闵凡锦主任认为,以博览会等之类的会议方式来促影响,吸引目光,让国际上都知道厦门有这么一个中药材批发市场,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2006-11-29 00:17:28□<东南快报>记者 陈艳/文

天气不错pga 发表于 2015-2-24 13:52:21

专业抢沙发的!哈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盟厦门市委员会科技支部俞燕政医生的一份建议,再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