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绍宗 发表于 2004-7-29 10:04:49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转贴)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流在 2004/07/29 11:51am 第 2 次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流在 2004/07/29 08:53am 第 1 次编辑]

当东方的哲人孔子伫立沂水边慨叹“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赶夜赶不停流逝”的时候,西方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站在阿利阿克蒙河畔,似乎隐约听到这句话。他踌躇思索,轻声应和:“江河奔腾不息,每时都是新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伟大的哲音在没有边界的时空里久久徊响。
世界上没有静止和不动的东西,一切都在永恒不断地变化着。任何事物都既存在着,又不存在;因为它存在的时候同时又在变化着,变成了别的东西,也就是原来的东西不存在了。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正所谓:“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当代科学的巨匠爱因斯坦也沉缓而铿锵的说的说:“科学没有永恒的理论”
六十年代我去农村串亲戚,在婉转迂回的小道上发现,在青纱帐里有一个拖着三尺长的大辫子疾跑的老人,惊诧之余,到了村里一打听,才知此人是个满清后裔,不疯不傻,就是背后哪个大辫子不愿剪掉。当时我想,这也许是全中国最后一个还拖着满清辫子的人。大辫子又多拖了近多半个世纪。
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提出了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至今似乎没有完善的解答。
我个人的理解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太长,结构太完善,人们沉溺于已有的规矩方圆之中,不愿做轻易的,哪怕是微小的变革,怕扰乱了其乐融融的“天朝之治”,统治阶级的思想尤其是这样。
这是某些中国人本性中极其落后的一面---“惰性”,否定科学的适合时代的变革,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生命。
明朝的徐光启其实已点燃了中国近代科技革命的“星星之火”,可惜它没有熊熊燃烧起来。
大清天朝更是顽冥不化,禧太后龙颜一怒,于是,菜市口淌留下改革派戊戌六君子殷红的血。于是,才留下了壮飞君“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呐喊。
我放言一句大胆的推论,清政府若早采纳了维新派的主张,像日本那样来一个中国式的“明治维新”,清王朝也许现在都没灭亡。君不见日本的“天皇”。
社会发展规律如此,其它事务,包括中医,未尝不如此。
一种事务不能做顺应时代的科学的变革,不能进行精华的继承和合理的扬弃,就意味着止步不前,而止步不前的事务,就面临着死亡。
不必例举某些医贤医圣所应用的“明方”,那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圣贤们要处在今天,也未必还使用那些“明方”。
我写了《大医王清任〉一诗,就是对有意中医合理改革者的褒扬。
对于川耗子的文章,我早就有意写文章反驳,而迟迟没有动笔的原因,就是川耗子的文章并不是一无是处,改革的道理并不是不应实行,直到他发展到诽谤和诬蔑中医,我才不得不拿起笔。觉得话不得不说了。
我在其它文章里曾经说过:否定中医,排斥中医不可取,而中医本身的妄自尊大,不思改革,不求进取,同样不可取。同样是一条灭亡中医之路。
我这个人看起来颇怪,在川耗子等人那里,我是个“保守派”代表,或者说是“纯中医”派,在这里,我又似乎成了“改革派”的代表,莫非我是具有双重人格的人?其实一点也不是。其实这正是辩证的看问题所在。问题的根源在于“某些人”是善于用这条腿走路,而某些人又是善于用那条腿走路,似乎就是不大熟悉两条腿走路。
紫极先生,听说您岁数也不小了,说起话来还这么没分寸,张口闭口“二洋鬼子”,要懂得别人使用这些形容词不会比你逊色多少,想吐痰可以别处找痰桶,这里毕竟是论坛。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这个道理还用我教你吗?



溪流 发表于 2004-7-29 11:34:50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转贴)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流在 2004/07/29 11:49am 第 2 次编辑]

此帖为今天早上所发,本想马上也在本论坛发表。没想到还是走在了后面。
注意,题目转错了。我改一下吧。

三天不见 发表于 2004-7-29 11:40:42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转贴)

中医要发展,要发展中医就要先学好中医,中医和易经进行那么多联系,中医和玄学进行那么多联系,学中医不是学中医而是学偏方学秘方,呜呼挨宰!大道只有一个,旁门却有三千!

cvxdo 发表于 2014-4-21 16:00:41

是爷们的娘们的都帮顶!大力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