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美容法
LBSALELBSALE 按摩美容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选用适当手法,按照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及有效的穴位、相关的经络部位进行操作,以补益脏腑、运行气血、调整经络等来养护、调理皮肤、须发、形体,达到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进程、保持人体美的目的。中医学利用按摩法进行美容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少有专门著作流传于世,大多散在浩如烟海的历代医学或其他书籍中。如对面部皮肤、五官的养护,早在1000多年前的《诸病源候论》一书所附“养生导引法”就有“两手相摩令热,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的按摩美容记载。对美发也有“令侍者栉,取多,血液不滞,发根常牢”的记载。可见,当时不但提倡对面、发的保养,同时亦认识到了“热”在按摩美容法中的作用和使用简单的按摩美容工具。
按摩具有很好的美容疗效,但其疗效的高低与以下因素有关。
1.辨证施治要正确
辨证分整体辩证和局部辩证。整体辨证是确定治疗大法的前提。中医美容学认为任何局部的美容缺陷都与整体功能失调有关。如黄褐斑患者,有因肝郁气滞而致的,有因肾阴不足而致的;脱发患者有因血虚复感风邪而致的,有因气滞血瘀而致的。故在施行美容按摩之前,必须先准确辨证,在辨证的基础上制定治疗原则。如黄褐斑患者可分别采取疏肝理气法、滋阴补肾法;脱发患者可分别采取养血祛风法、活血祛瘀法等,如此才能取得长远的、可靠的疗效。局部辨证在美容按摩中也是不能忽略的,即对需要美容的部位进行局部审视。局部辨证有助于整体辨证,如面部皮肤病患者,皮损常出现在某一条经脉的循行部位,这有助于判断病变脏腑。局部辨证还决定着按摩手法的选择,如进行面部按摩美容者,须先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如长有严重疖肿者,不能施以任何手法;长有严重痤疮者,不能施以摩面手法,但可适当采用点按穴位手法;皮肤粗厚者,手法可稍重,皮肤细嫩者,手法宜轻柔等。只有经过整体辨证和局部辨证后,才能确定正确的治疗大法,从而正确地选配经脉、腧穴,并采用适当的手法,取得最好的美容效果。
2. 医患体位要适当
适当的体位包括治疗者的体位和受治者的体位。按摩美容法是通过“力”及其转化来完成的,而“力”是第一位的。对治疗者而言,选择好适当的体位,有利于手法的正确施用及发力.并可避免自身的劳损。对于受治者而言,选取舒适的体位可使肌肉放松,气血流畅,不紧张,不易疲劳,可更好地接受治疗,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面部美容时多取仰卧位,以四肢自然伸直、身体放松为好;美发者头部操作时应取坐位,脊部靠在椅背上,头、颈、肩部放松;而美形则要在俯卧、仰卧、侧卧位下来完成。某些严重肥胖者长时间俯卧位接受治疗可能出现憋气、头晕等症而很难坚持,故有些手法可改在侧卧位施用,以减少俯卧时间,确保安全舒适并取得可靠疗效。
3.操作手法有技巧
按摩美容法是通过手法来完成的,因此同按摩治疗其他疾病一样,手法正确熟练是按摩美容的基本要求,手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美容效果。古有“以手代药,以指代针”之说,实际上就是要求手法应有较高的技巧性,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以取针、药之效。同时应根据受治者体质、年龄、性别等正确选用不同手法以提高效果,并使美容者在尽可能舒适的情况下接受治疗(对手法的具体要求将在常用按摩美容手法一节中阐述)。
4.穴位选认要正确
穴位的正确选择在按摩美容法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选择对证之穴位,并配以适当手法在所选穴位上操作,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应提高认穴的准确性。当操作时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等反应,如同针刺穴位时的“得气”感,则说明认穴准确。
以上四方面因素决定着按摩美容的疗效。此外还应指导受治者进行必要的日常锻炼,讲明治疗及调理养护的注意事项。如对减肥者,应嘱其少食肥甘之物,多做体育锻炼或加强身体活动,以巩固疗效;对面部黄褐斑者,在治疗的同时应嘱其自行调节情志;对有痤疮者应嘱其注意饮食调理等。只有诸多方面结合及得到美容者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使治疗事半功倍。
按摩美容法
LBSALE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周源在 2005/07/02 02:34am 第 1 次编辑]按摩美面(颜)、美发及美形(1)
2005-3-8 12:41:17
按摩美面(颜)
按摩美面(颜)主要是在颜面及五官的皮肤上施用适当的手法,以达到润泽皮肤、除皱祛斑、保持弹性、明目醒神等目的。所以美面(颜)的内容主要包括颜面部的皮肤美容及五官美容,其中以皮肤美容尤为重要。
施用手法前医者和受术者需做好准备工作。
1.医者的准备工作
(1)剪短指甲,洗净双手;
(2)静心凝神,放松上肢肌肉;
(3)准备介质:按摩油、人参膏、保湿露等,或令受术者准备自己常用的护肤品;
(4)双手互相搓摩至微热。
2.受术者的准备工作
(1)用温开水、香皂洗面2遍,再用洗面奶洗脸1遍,最后用柔软毛巾擦干;
(2)去枕平躺静卧2~3分钟,祛除杂念,放松全身及面部肌肉。
[颜面]
1.基本操作法
仰卧位:
①用食、中二指以快速轻柔的运法或抹法在全颜面操作5分钟。操作顺序为从下向上、从外向里,具体顺序可按:下颏(此前可连及颈部皮肤一起操作)—→两颌—→口周—→两面颊—→两颧—→鼻周—→两颞—→两眼周—→额。
②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分别在两嘴角周围、两鼻唇沟、两眼外眦周围、额等皱纹多发部位操作5分钟。操作方向与皱纹方向相垂直。只可自下向上单一方向操作,不可往返。
③用大鱼际揉法在两侧颜面部操作3分钟。
④用食、中两指腹在颜面部轻轻拍打1~2分钟。操作顺序仍自下向上,自外向里。
⑤点按承浆、地仓、兑端、颊车、上关、下关、颧髎、睛明、攒竹、阳白、百会、合谷、足三里等穴各5~7次。
俯卧位:
①拿捏颈项部肌肉3~5次。
②来回直擦脊柱2分钟。
③点按大椎、风池、灵台、肺俞、心俞、胃俞及三焦俞各半分钟。
④拿两侧肩井穴3~5次。
在美容按摩中常遇到特殊情况,例如颜面脂肪沉积、痤疮、黄褐斑等,此时应在基本操作法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些手法,这增加及减少的手法称为加减操作法。以后雷同不再赘述。
2.加减操作法
(l)对颜面部有脂肪沉积者可加用理气消导的手法。
仰卧位:
①用拇、食二指拿捏脂肪沉积局部5~7次。
②以双手推托法从下颏至两颧部操作3~5次。
③用食、中两指腹拍打脂肪沉积局部半分钟。
(2)对油脂性皮肤或伴有面部痤疮者可加用疏风清肺或清热化湿或调和冲任的手法。
仰卧位或坐位:
①在额部、颊部、下颌部及鼻部等痤疮好发的部位,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或指揉法操作5分钟。操作时要按肌肉纹理走行纵向按摩。
②用掌或指推法从肩部起分别沿上肢的桡侧、背侧及尺侧推至腕关节,各推3~5遍。
③点按合谷、阳溪、腕谷、阳谷、养老、偏历、支沟、外关、阳池等穴各20秒钟。
④用捻法在第1~5指操作5~10遍,重点捻揉手指两侧的部位。
俯卧位:
①推擦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热透为度。
②点按肺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各半分钟。
痤疮发生部位有感染者则局部禁止按摩。
(3)对面部黄褐斑者,可加用滋阴补肾、疏肝理气、调和气血的手法。
仰卧位:
①用一指禅推法或大鱼际揉法在额部、眼周、颧部、鼻旁部、颊部等黄褐斑好发部位操作5分钟。点按地仓、迎香、瞳子髎、承泣穴各半分钟。
②用掌擦法横向推擦两胁部半分钟。
③用掌擦法纵向推擦两胁部半分钟(从两腋推至两骼嵴)。操作时掌下压力不可过大,对体瘦者手法更应轻柔。
④用掌摩法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点按气海、关元穴各半分钟。
⑤用掌或指推法从阴廉处起,沿足厥阴肝经(下肢内侧)推至三阴交3~5遍。
⑥按章门、期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及阳陵泉穴各半分钟。
俯卧位:
①用掌推法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操作3~5遍。点按肝俞、脾俞、三焦俞、肾俞等穴各半分钟。
②用掌擦八髎穴,以热透为度。
③用掌推或指推法从阴谷起,沿足少阴肾经(下肢内后侧)推至三阴交穴3~5遍。点按然谷、水泉穴各20秒钟。
(4)对干性皮肤或面色晦暗、萎黄、苍白老,可加用补益肝肾,调理气血的手法。另外,面部基本操作手法应尽可能轻柔,操作时间可适当减少。
仰卧位:
①用一指禅推法在气海、关元、中极穴操作5分钟。
②用掌擦法逆时针方向摩神阙3分钟。
俯卧位:
①按揉脾俞、胃俞、肾俞、关元俞各50次。
②捏脊6次。
(5)对因年龄较大或过度消瘦而引起皮肤多皱、松弛、缺少弹性者可加用培元调中,补益气血的手法。同时,应将面部基本操作法的时间减少1/3。
仰卧位:
①用轻快的大鱼际揉法在前额、眼眶周围、口鼻周围多皱部位各操作3~5分钟。
②一手拇食两指面按压固定皱纹两头,另一手拇指面沿垂直皱纹方向轻推3~5次。皱纹较重者,可适当增加操作次数。
③用中指或食指端击法在多皱部位操作1~2分钟。
④用掌振颤腹部5~10分钟。
俯卧位:
①按揉脾俞、肾俞各50次。
②捏脊6次。
末完
按摩美容法
按摩美面(颜)、美发及美形(2)2005-3-8 12:41:49
[五官]
○眼部
眼是人的视觉器官,由眼球及其附属结构组成。眼睛又是人心灵的窗户,眉目最能表达内心的情感。然而,眼睛周围是整个面部最容易衰老的部位,因为眼部皮肤的皮脂腺与汗腺数量极少,因而供给眼部油脂也较少,皮肤易显得干燥,眼周较容易产生小皱纹。再者眼睛周围的皮层最薄、肌肉最少,但眼睛的表情又多,如果不善于保养,由于表情肌的牵拉,眼睛周围容易产生较大的皱纹,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眼睛周围的大部分肌肉是以眼睛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外眼角处的皱纹常以眼角为中心,向外呈放射排列,俗称“鱼尾纹”。感情丰富、爱哭爱笑的人眼角最容易产生皱纹,称“笑纹”。眼周过早地出现皱纹会使人显得苍老,所以眼睛的保养、按摩是非常重要的。
经常按摩眼部,不仅可以增强眼睛的神韵,减少眼周围的皱纹,防止眼睛皮肤松弛,起到良好的美容效果,还可防止各种眼病。同时,也能使脸部肌肉变得柔软,表情显得生动。
1.基本操作法
仰卧位:
①用两拇指面从两眉头向两旁分推至眉梢7~10次。
②医者两手互相搓摩至热,掌熨目3~5遍。
③用两拇指轻压眼球30秒后,快速抬起,反复2~3遍(按压后感到舒适而无眼球疼痛及视物不清为度)。
④点按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承泣、瞳子髎、印堂、合谷各穴半分钟。
⑤用中指面在两眼眶作轻柔的向外旋转推法10~20次(推时不宜触及上、下眼睑)。
2.加减操作法
(1)对眼袋显现者加用调肝健脾的手法。
仰卧位:
①在眼周,尤其于下眼睑部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操作1分钟。操作时可用另一手拇指从边缘处轻轻向外或下按推,使局部稍绷紧,以便操作,但切忌用力推按;继以指按法在局部轻压半分钟。
②用稍重的手法在睛明、四白、承泣穴各点按半分钟。
俯卧位:
按揉肺俞、肝俞、三焦俞、脾俞、肾俞穴各50次。
(2)对因思虑过度、夜寐不安而引起眼周现青而微肿者,加用补养心脾,调肝宁神的手法。
仰卧位:
①在眼周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或大鱼际揉法操作1分钟。
②按揉太阳、百会、风池、内关、神门、合谷穴各30~50次。
俯卧位:
①按揉心俞、脾俞、肾俞穴各50次。
②捏脊6次。
(3)对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散光、斜视者可加用调肝理气,养血明目的手法。
仰卧位:
将基本操作法④中点按各穴的时间加倍。
坐位:
①按揉肺俞、心俞、肝俞、脾俞穴各50~100次。
②拿风池及肩井穴各3~5次。
(4)对因火热上炎而引起眼部充血、流泪,小型麦粒肿(针眼)者可加用清肝降火的手法。同时,减去基本操作法③。
俯卧位:
①用掌推法由颈椎至尾椎向下操作2分钟。
②按揉心俞、膈俞、肝俞、胃俞穴各50次。
③轻探涌泉穴30~50次。
○鼻部
鼻居于面中部,为人体气体出入之导管的一部分。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外鼻突出于颜面中央,由鼻根、鼻梁、鼻尖、鼻翼组成。鼻根和鼻梁皮肤薄而松弛,可以移动,故容易产生皱纹,而鼻尖、鼻翼部皮肤较厚,有大量的皮脂腺和汗腺,为痤疮、酒渣鼻、鼻疖的好发部位,鼻腔为进出气体孔道,鼻有呼吸及保护(清洁过滤,加湿保温气体)功能,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按摩鼻部可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改善鼻部皮肤的光泽,保持其生理功能,增强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预防鼻部疾患及呼吸系统疾病,达到润鼻健肺之功效。
1.基本操作法
仰卧位:
①用一指禅推法分别在鼻两侧由下向上操作1~2分钟。
②用指推法在鼻背部操作2分钟(由鼻两旁向鼻背纵轴线方向推)。对有皱纹者操作时间可适当延长,并可用拇、食二指轻轻分开皱纹,用另一手食指指面轻推皱纹部。
③用单手食、中二指面分别自鼻旁迎香穴推至目内眦10~15次。
④按揉印堂、迎香、禾髎、列缺、合谷穴各50次。
⑤以两手拇指腹按住双鼻孔外侧,向鼻中隔方向稍用力相对按揉5~10分钟。以鼻内发热为宜,但切不可用力过度或多次按压。
俯卧位:
①用振法在背部脊柱两侧操作2分钟
②按揉风门、肺俞、脾俞、大肠俞穴各50次。
2.加减操作法
(1)对因上焦热盛而引起酒渣鼻、鼻衄者可加用清热凉血,宣肺理气的手法,同时,应减去基本操作法中仰卧位②。
坐位:
①用掌推法由颈部大椎穴向脾俞穴单向操作2分钟。
②按揉膈俞、肝俞、大肠俞、丰隆、足三里穴各30次。
(2)对因慢性鼻炎而经常鼻塞、流涕、打喷嚏者可加用通宣理肺,行气开窍的手法。
仰卧位:
推揉迎香穴3~5分钟,并向下擦鼻两旁2分钟。
俯卧位:
用一指禅推法在肺俞穴操作2分钟,继而拿风池穴3-5次。
○唇部
唇为口腔之屏,是比较特殊的部位,它不是皮肤,又不是口腔黏膜,它的汗腺退化,皮质脂也基本消失,自身没有东西分泌,来保护和滋润,加之质地脆薄,抵抗力不强,所以容易干燥。另外,口唇周围有丰富的肌肉参与面部的表情、咀嚼及语言表达等多种活动,故口周容易出现皱纹,按摩口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美容方法,它既能防止燥裂、保持口唇的美丽光泽和色彩,还能通过按摩使口周肌肉灵活,动作自如,消除皱纹,从而使嘴唇更富有魅力。
1.基本操作法
仰卧位:
①用两手中指或食指分别沿两嘴作半圆形推运l~2分钟。
②用两手食指指腹按压两侧口角10一15次。口角有皱纹者可加用一指禅推法在局部重点操作。
③用指揉法在口周操作1分钟。要求力度要轻,但按揉要充分。
④用双手食、中二指自下颊中部经口周向颧弓方向推10~15次。
⑤点按承浆、牙关、颊车穴各20秒钟。
俯卧位:
①用振法及掌推法在背部脊柱两侧操作2-3分钟。
②点按脾俞、胃俞、胆俞、膈俞各半分钟。
2.加减操作法
(1)对因年老、体弱、久病等引起口唇色淡无泽或发紫者可加补益牌肾,调理气血的手法。
仰卧位:
用掌振颤法于腹部操作5~10分钟,继而摩神阙及关元穴各半分钟。
俯卧位:
①按揉心俞、肝俞、肾俞穴各30~50次。
②捏脊6次。
(2)对因阴液不足引起口唇干燥,皲裂者可加用滋阴益肾的手法。
仰卧位:
用一指禅推法于关元及中极穴操作2~3分钟。
俯卧位:
按揉三焦前、肾俞、关元俞穴各50次。
(3)对因心脾积热引起口唇反复肿胀、糜烂、起疱疹者,可加用清热调气的手法。
俯卧位:
用掌推法由上而下推脊柱2分钟,继而按揉大椎穴50次。
坐位:
按揉合谷、曲池穴各50次,继而拿肩井穴3~5次。
○耳部
耳为听觉感受器,分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分。耳功能有二,即听觉功能与位置功能。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并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发生密切联系。按摩耳部,可促进耳壳局部的血液循环,保持或改善耳廓皮肤,使之润泽挺括,保持良好的生理功能。正因肾开窍于耳,按摩耳部亦有补肾之功。更重要者,配合点按外耳的特殊穴可有效保持良好的听力,此外,还可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
1.基本操作法
仰卧位:
①用拇、食二指分别拿住耳壳前、后侧,以摩法操作2分钟。操作顺序为:自耳轮脚起沿耳轮向上—→耳尖向下—→耳轮尾—→耳垂。
②用拇、食二指分别拿住耳屏前、后侧,以揉捻法操作半分钟。
③点按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和髎、中渚、外关穴各半分钟。手法不宜过重。
④用拇、食二指分别拿住耳的上、外、下部,以提捏法向上、外、下各操作5~10次,继而轻揉提捏局部5~7次。
⑤用双手掌心压住双耳向内按压5~10次。向内按压时手法要轻、要慢,然后快速放开。
俯卧位:
①用振法在胸、腰段脊柱两旁操作2分钟,继以掌推法于两侧来回操作5次。
②按揉肝俞、三焦俞、肾俞、膀胱俞穴各30次。
③横擦八髎穴,以热透为度。
2.加减操作法
(1)对因年老、体弱、久病等引起耳廓松弛,色泽苍白者可加用滋补肝肾的手法。
仰卧位:
用指振法于关元穴操作5分钟,继而点按中极穴20秒钟。
俯卧位:
擦命门穴2分钟,并虚掌拍打3次。
(2)对因肝肾不足引起耳鸣、耳聋者可加用补肾调肝的手法。
坐位:
掌擦两胁2分钟,先横擦,后向下直擦。继而按揉章门、期门穴各30次。
俯卧位:
用一指禅推法于肝俞、胆俞、三焦俞、关元俞穴操作3分钟。
末完 有个女孩写了一封情书给李善思,并亲手递给他,说:“给你,思。”于是,李善思接过情书,然后就撕了。有个女孩写了一封情书给柯庆文,并亲手递给他,说:“给你,文。”于是,柯庆文接过情书说:“恩,好香啊!”有个女孩写了一封情书给胡子仪,并亲手递给他,说:“给你,仪。”于是,胡子仪接过情书说:“滚蛋,我没有姨!” 女人谨记…一定要吃好玩好喝好睡好,一旦累死了,就有别的女人花咱的钱,住咱的房,睡咱的老公,泡咱的男朋友,还打咱的孩子。 是爷们的娘们的都帮顶!大力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