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南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朱南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患,它是由于本应只生长在子宫腔的内膜出现于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如子宫直肠凹、直肠阴道膈、子宫肌层、卵巢、输卵管等,随着这些部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痛经、腹部包块、月经失调、下腹坠胀、肛门坠痛、性交痛、输卵管阻塞、不孕等等,这些症状可分属多种中医病症范畴,如“症瘕”、“痛经”、“不孕”等。现代医学除激素和手术疗法外无其他特别有效的方法,且根治率低,副作用大。
吾师朱南孙教授认为,本病乃是妇女在月经期应当排出的经血,即“离经之血”,由于经期行房、经期感邪受寒或手术等各种原因未能通畅地排出,反而逆流入里,留滞于胞宫胞脉,及盆腔其他部位,血积成瘀,日久积聚成症瘕,其基本病机属气滞血瘀。
在跟师学习中,笔者观察到朱师治疗本病常获良效,她将本病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也即病症的三个阶段。
1、气滞血瘀型。表现为病人有腹部包块,痛经,输卵管通而不畅,排卵期少腹胀痛,月经前乳胀等血瘀气滞等,本型的病因病机如《妇人规·血瘕》所说“余血未净,……则留滞日积而成瘕矣。然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则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治疗用蒲黄、五灵脂、三棱、莪术、丹参、四物汤等活血化瘀,刘寄奴、石见穿、皂角刺等消症散结,川楝子、柴胡、延胡索、香附、青皮、乳香、没药等活血与理气同用,止痛效果加强。对以痛经为主症的子宫肌腺瘤等患者,加用血竭粉吞服、生山楂、小青皮消积祛瘀,加重行瘀止痛之功效。有症瘕积聚,如卵巢囊肿、肌腺瘤者,加白花蛇舌草、紫草、生牡蛎软坚消瘤。
2、血热互结型。此类病人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有盆腔粘连,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输卵管往往不通或通而欠畅,临床表现为痛经颇剧,月经中期下腹两侧胀痛明显,舌质红,舌苔黄,或伴有大便干,口干等。其病机为热邪或湿热与瘀血互结于冲任、胞宫、胞脉。若瘀血症瘕留滞日久而化热,其症状更为明显,更为严重。朱师强调,治疗时用活血理气,祛瘀消症法,如上述方中,必须加入蒲公英、红藤、地丁草等清热解毒之品,热邪得以清,才能使粘连松解,更好祛瘀消症,获得较好的疗效。输卵管粘连而不通者,加理气疏络之剂,如路路通、留行子、苏噜子等,特别是在排卵期更要加重剂量,以改善症状,疏通胞络。热瘀严重者可加用灌肠方,加强松解粘连之功。
3、邪恋正虚型。常见于本病迁延阶段,由于本病症状较多,病人多深感痛苦,且病势迁延,日久则热伤气阴,损伤肝肾,损伤脾胃,邪未去,正已虚。或肝肾阴虚,或气血两亏。对此阶段的治疗,朱师指出,应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变化,标本兼顾,扶正与祛邪兼顾。因月经以后阴血刚去,且月经期间痛经、肛门坠痛、小腹坠痛等各种症状发作、加重,故正虚之象月经后期更为突出,治疗时月经期前以祛邪消症为主,月经后则应兼以调补肝肾,或调补气血。对于本病伴不孕的患者,在症瘕诸证改善后方可调理月经,促进排卵。但在扶正治疗中始终不能放松祛瘀消症攻邪之力。
典型病例
病例一:尚×,36岁,意大利籍华人,家庭妇女。
初诊:1997年5月7日。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2年,去年10
月在本市某妇婴保健院行腹腔镜下抽取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物手术。5月12日B超检查:卵巢巧克力囊肿又发,宫体左侧紧贴一混合回声约41×52×49cm3,右侧另一暗区23×30×32cm3,盆腔内脏器边缘清晰度差,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月经史:14527,量中。生育史:1-0-1-1,剖腹产。小孩已10岁,想再生育一胎,多年未避孕而不孕。末次月经5月6日至今,无痛经,经量中等,经前每感烦躁,头胀,口干喜饮,脉弦细,舌红,苔薄腻,症属肝旺血热,血瘀成瘕,宜清热化瘀散结。 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啊~ 看到总公司来的那俩美国黑人,我脑子中闪过俩字----暗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