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up4642 发表于 2012-5-14 20:23:31

口疮刘永年医案——脾胃积热

叶某,男,9岁。
【初诊日期】2003年1 1月7日。
【现病史】患儿自4岁起发生口腔溃疡,缠绵难愈,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今年发生次数较往年为多,且缓解时间缩短,此次发作已持续1个月未愈。
【刻诊】口腔两侧黏膜、咽部、上、下唇及舌下有多处溃疡,米粒大小,疼痛妨碍进食,食纳平平。喜食凉品,口干,小便色黄,大便日行1次,咽红,舌质红、苔淡黄,寸口脉小弦。
【诊断】口腔溃疡(中医:复发性口疮)。
【辨证】脾胃积热。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化湿。
方药】生地黄lOg,牡丹皮5g,黄连2g,升麻4g,金银花lOg,土茯苓lOg,南沙参lOg,玉竹IOg,麦冬6g,芦根IOg,生薏苡仁IOg,生甘草6g。7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另予漱口方:野蔷薇5g专柏6g,连翘12g,生甘草6g。5剂,每日1剂,煎水含漱。
二诊(2003年12月8日):药后口腔溃疡明显好转,疼痛缓解,患儿家人自行按原方取药服用,昨日左颊黏膜出现小溃疡1枚,稍有痛感,最近1周大便稀溏,日行3次,腹不痛,不发热,舌质略红、苔薄,脉细弦。转从健脾渗湿立方。
【方药】煨葛根6g,黄芩6g,茯苓lOg。白术lOg,炒薏苡仁12g,生、炙甘草各2g,荷叶6g,神曲IOg,车前子lOg,金银花炭lOg。14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三诊(2003年12月22日):口腔溃疡渐敛,唇内黏膜虽仍有小溃疡,但痛感不显,咽红不痛,胃纳良好,无发热,大便日解2次,不稀,舌质略红、苔薄,脉小弦。治拟健脾化湿、清胃泻火。
【方药】太子参12g,土茯苓IOg,生白术IOg,生、炙甘草各2g,生、熟薏苡仁各6g,升麻4g,黄连2g,野蔷薇3g,桔梗5g,荷叶6g,凤凰衣4g,金银花lOg。21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四诊(2004年1月12日):口腔溃疡基本愈合,大便日行2次,食纳尚可。舌苔薄,脉小弦。续治以健脾升清、清热护膜,以巩固治疗。
【方药】太子参12g,茯苓lOg,白术IOg,生、炙甘草各2g,熟薏苡仁12g,白扁豆lOg,桔梗4g,升麻4g,黄连2g,荷叶6g,凤凰衣4g,六神曲6g。10剂,每剂分2天服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6个月后随访,口腔溃疡未复发。
【按语】复发性口疮是一种病因复杂、难以速愈的常见疾病。刘师首先抓住小儿纯阳之体、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并注意到小儿寒温不知白调,饮食不知自节,易使脾胃积热,蕴郁化火,循经上行熏蒸口舌,导致口腔黏膜溃烂而作痛。针对病机治以清胃泻火、养阴化湿。方用清胃散合益胃汤加减化裁,清火不伤正,养阴不恋邪。同时配合煎汁含嗽法配合,更增清热敛疮、镇痛消炎之效,并保持口腔洁度,做到内外兼治。
用药后患儿在短时间内口腔溃疡明显好转,大便偏溏,日行3次,刘师又据此将药转甘淡,治以健脾利湿止泻,用药力求轻灵,清补兼施,合参苓白术散与清胃散两方化裁,并酌凤凰衣,除能顾摄胃气外,更取其以膜护膜之意。诸药合用旨在清降不伤脾胃之阳,升散能解伏积之火,使虚者得补,实者得泻,以收全功。
综观全案,刘师以清胃散为主方,法随证转,坚持祛邪扶正、剿抚结合,并以参苓白术散巩固善后,其妙尤在于第二诊的启承转折,可见刘师辨证准确,立法精当,注重局部,着眼整体,思路灵活,可师可法。
[选自叶吉晃.刘永年教授治疗小儿复发性口疮验案.江苏中医药,2006,27(1):39]

dbwqmqdf 发表于 2014-8-12 07:30:50

不知不觉时间已匆匆,人生往往活在后悔中。

txjyl1952 发表于 2015-4-21 15:31:29

虽然在现实中我是个胖子,但是在游戏中我是个兽人…

芬芬富S 发表于 2016-1-26 00:13:04

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编故事。、

cbz123 发表于 2016-11-2 14:38:16

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感发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的把楼主的这个帖子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帖子,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楼主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这个帖子一直往上顶,往上顶!顶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遇到你之前,我对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圣人是怀疑的;而现在,我终于相信了!我曾经忘情于汉廷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楼主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了。

zglv5217 发表于 2017-7-28 20:09:03

前排顶,很好!

何知叫 发表于 2018-4-27 12:36:23

写的真的很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口疮刘永年医案——脾胃积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