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花已谢 发表于 2015-11-20 21:50:27

《宝书说方》:加味玉屏风丸治汗证

《宝书说方》:加味玉屏风丸治汗证
时间:2015-08-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汗证是指阴阳不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症。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余治疗自汗、盗汗,常用自拟加味玉屏风丸,对症加减,每收良效。汗证一般都比较顽固,很难取得速效,故用丸药以缓图之。


    【案例1】


    洪某,女,44岁。大量出汗,汗出不止,畏寒怕冷,容易感冒,食欲不振,容易泄泻,体倦乏力,面色无华,心悸失眠,舌质淡,脉细。诊为:气血不足,表虚自汗。用补益气血(治本),固表止汗(治标)之法治之。


    方药:黄芪、白术、防风、紫河车、鹿角胶、龟板胶、五味子、红参、麦冬、白芍、当归、川芎、熟地黄、鸡内金、陈皮、法半夏、茯苓、石榴皮、五倍子、麻黄根、浮小麦各50克。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本例盖因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肺胃不固导致自汗淋漓,泄泻乏力,迁延日久,虚羸难支。方中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用龟鹿二仙胶(龟板胶、鹿角胶)、生脉饮(红参、麦冬、五味子)、八珍汤(红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紫河车峻补气血,以固根本;用鸡内金、陈皮、法半夏健脾和胃,帮助消化;用石榴皮、五倍子固涩止泻;用麻黄根、浮小麦固表敛汗。标本兼治,药证相符,故能收效。服1月后,食欲增,泄泻止。服2月,体力增,汗出少。服3月,自汗敛,身康复。


    【案例2】


    肖某,女,37岁。夜寐盗汗,消瘦,乏力,舌红无津,五心烦热,兼午后潮热,脉细数。诊为阴虚内热所致之盗汗。用滋阴清热(治本),固表止汗(治标)之法治之。


    方药:黄芪、白术、防风、紫河车、龟板胶、鹿角胶、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太子参、麦冬、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白薇、银柴胡各50克,甘草20克。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本例盖因阴虚内热,阴阳不调,导致盗汗频频,消瘦乏力,五心烦热,夜寐不宁。方中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用龟鹿二仙胶(龟板胶、鹿角胶)、生脉饮(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四物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紫河车滋阴补血,益气生津,以治其本。用白薇、银柴胡清退虚热;用麻黄根、浮小麦固表敛汗,以治其标。用药中的,故能收效。服1月后,津液生,阴血旺。服2月,烦热退,盗汗停。服3月,体力增,身康健。(责任编辑:高继明)

班姊陵 发表于 2016-8-2 09:05:40

是爷们的娘们的都帮顶!大力支持

hxhk33tn0 发表于 2017-4-27 14:38:12

教授的父亲=教父,教授的干爹=教父Ⅱ,教授的丈人=教父Ⅲ…

zmeyb 发表于 2018-1-7 10:41:54

有点难度,呵呵, 你自己看着办~

affestcic 发表于 2018-8-6 06:11:37

那深秋的花蕾,在无尽的虚空下随风枯萎,片片飘落,如梦的碎片,那样的银白、轻盈,那样的娇艳、轻灵----纪念我的头皮屑

ipdjb 发表于 2018-10-10 09:00:39

学习下

尖爱情渗 发表于 2019-1-4 03:08:43

介是神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书说方》:加味玉屏风丸治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