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子 发表于 2004-4-19 23:13:29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

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
   自《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脉弦数,有寒饮,
冬夏难治”句出现之后,一些医家解释为寒饮夹热,一些医
家解释为冬夏时令的冷热,而用其理论去指导临床常常难于收
功。及读《内经》运气学说和田云槎先生《伏阴论》一书,
始有所悟。田云槎云:“天地之道,一阴一阳,阳升则阴降,
阳沉则阴浮……盖阳气升于春,浮于夏,降于秋,沉于冬。”
说明邪气不但受着春夏秋冬升降浮沉的影口向,就是正气亦受着
春夏秋冬升降浮沉的影响。本证所谓冬夏难治者,乃因冬季寒
气外加,阳气沉潜,肺居上焦而主皮毛,故寒饮蕴肺者,冬季
喘咳加剧;夏季暑热外加,阳气浮越,肺热阴伤,故肺阴不
足,或气阴俱虚者,夏季加甚,所以冬季喘甚者,治宜温肺化
饮;夏季喘甚者,治宜补气养阴。若三焦调适,阴阳升降有
序,则痰湿不生,正如《圣济总录》所说:“三焦调适,气脉
平均,则能宣通水液,行人于经,化而为血,灌溉周身,若三
焦气塞,脉道壅闭,则水饮停滞,不得宣行,聚成痰饮。”冬
夏俱甚之咳喘,既有气阴俱虚,又有阳虚痰饮,既有心火之
盛,又有三焦之郁,因此治疗起来较之单纯的寒饮或气阴两虚
者难治。临床之时有鉴于此,必须补其心肺,化其痰饮,佐以
疏肝才能解。例如:赵X X,女,50岁。咳喘30多年,冬夏
剧,春秋瘥,发作时昼夜不能平卧,近一个月来尤为严重,先
以中、西药治疗无效。审视其证,除喘咳不能乎卧外,并见胸
胁苦满或窜痛,心烦易怒,心悸失眠,腰背酸痛,纳呆食减,
日渐消瘦,畏寒怕热,舌苔黄白而质稍红,口苦而干,脉弦大
滑数。证脉相参,诊为气阴俱虚,痰饮蕴郁,三焦失序,木火
刑金。乃拟黄芪15克,党参9克以补脾肺之气,半夏9克,
茯苓9克,甘草6克以化寒饮,紫菀9克以化痰通络定喘,知
母9克,地骨皮9克以清热,麦冬9克,生地9克以养肺胃之
阴,肉桂4克,麦冬9克相配以交心肾,柴胡9克,半夏9
克,白芍9克,甘草6克相配以解肝郁,理三焦。服药2剂,
喘咳略平,他证俱减,再进10剂,咳喘停止。其后,为了彻
底治愈意,以上方为丸,服药2年而愈。

岐黄子 发表于 2004-4-19 23:14:12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伤寒论》云:“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
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金匮要略》云:“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主之。”历代注释者,多以火邪来论,致使本方少见使用。余
细思其组方之意,既有化痰之蜀漆,又有助心阳之桂枝去芍药
汤,试用于心阳不足,痰浊阻滞的惊狂或睡中易惊者恒效。例
如:患者徐X X,男,5岁。10日前在玩耍的过程中,突然受
惊,其后即时见胆小,惊哭不安,不敢出门,不敢离开父母,
有时在睡梦中突然大哭,每昼夜约发3-5次左右,舌苔白,
脉弦涩不调。综合脉证,诊为心阳不足,痰浊内阻。为拟桂枝
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处方:桂枝3克,生姜2片,
甘草3克,大枣5枚,常山3克,牡蛎6克,龙骨6克。药进
l剂,诸证来作,继服1剂而愈。

   木防己汤
   曾治患者高X X,男,57岁。咳喘20多年,冬季加重,
夏季减,但今年七八个月来,从冬至夏一直咳喘气短不止。某
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曾先
后住院两次,中西药遍用均未见效。审其证,除气短而喘外,
并见浮肿尿少,发绀,胁下、胃脘满胀,舌质紫黯、舌苔黄
白,面色黧黑、脉沉紧。综合脉证,诊为心下停饮,上逆迫肺
之证,为拟苦辛并用,行水散结,木防己汤。处方:防己12
克,桂枝6克,生石膏12克,党参12克。药进6剂,喘咳、
短气等证大减,患者云:服药200剂没有一剂象此方之见效。
某医间云:此方定喘止咳之药未见,而却效果如神者,何也?
答曰:“仲景云:隔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
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
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
硝汤主之。此证虽喘而短气,但患者主诉却以心下痞坚为主,
心下痞坚阻遏阳气之升降,肺气不降则喘,故治宜从中焦脾
胃,而不宜从肺论治,中焦痰饮一除,则清气得升,浊气得
降,而后自愈,此所以以木防己汤就在于一辛一苦,助其中焦
之升降,化中焦之痰饮。”药进10剂,浮肿消失,喘咳得止。
   又思,既然木防己汤可散结聚之水,助清气之升,浊气之
降,可否试用于下肢水气结聚之证呢?余久久试之,亦颇有
效。曾治患者张X X,女,25岁。两腿浮肿疼痛,某院诊为
静脉炎,先用西药治疗20多天。后又用中西药配合治疗20多
天,均无明显效果。审其证,除两下肢高度浮肿,左下肢为甚
外,并见口苦而干,舌苔黄白,大便秘结,小便微黄,脉沉
紧。乃予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加减。处方:防己12
克,桂枝10克,党参15克,芒硝6g(冲),茯苓12克。药
服2剂,大便得通,浮肿大减;继进4剂,浮肿、疼痛消失八
九;又进4剂,诸证消失而愈。

   白虎汤
   白虎汤是汉·张仲景创立的一个方剂,原用于治疗阳明气
分之伤寒,后人承其意用于治疗温病。例如,吴鞠通说:“太
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
剂,白虎汤主之。”“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
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形似伤寒,但右脉洪
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口渴甚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
在于手太阴,白虎汤主之。”“手太阴暑温,或已发汗,或未
发汗,而汗出不止,烦渴而喘,脉洪大有力者,白虎汤主
之。”而很少见到用于妇科盆腔炎证。余宗其具有清热除烦之
意,试用于急性盆腔炎证,甚效。例如:患者耿X X,女,
成。高热,白带增多一个多月。某院诊为急性盆腔炎,先用多
种抗生素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之剂仍不效。审其脉
证,高热(体温40.2℃),汗出,神昏谵语,手足躁扰,时而
循衣摸床,舌苔黄燥,脉洪大滑数。综合脉证,诊为热人阳明
气分,急以辛凉重剂,白虎汤加减。处方:生石膏120克,知
母15克,甘草10克,粳米30克。服药1剂,热退(38.6℃)
神清,但仍见烦渴喜饮,微汗;继进1剂,发热消失八九
(体温37.6℃)。因其脉仍洪大,口渴,改予人参白虎汤4剂
而愈。   

岐黄子 发表于 2004-4-19 23:14:39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

水气病的标本先后
   《金匮要略》云:“病若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
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
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
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尚微,年盛不觉,阳衰之
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
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复重
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
足浮肿。又与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
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
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白差。先治新病,病当在
后。”余读此文数十次不解其意,及至有的讲义将其放于附录
之后,更少问津。曾治一例,患者郑X X,男,55岁。慢性
支气管炎,咳喘时作20多年,近二年多来咳喘日渐加重,全
身浮肿,发绀,腹胀腹痛,气短。医诊为肺源性心脏病,前后
住院三次,均因不见好转而出院,改用中西药治疗,亦常因服
后心悸心烦,气短加剧而数更医求治。不得已,转来太原,视
其证:咳喘气短,全身浮肿,面、唇、手指,甚至整个皮肤均
显紫暗之色,舌质紫暗,舌苔白黄而腻,脉沉紧而数,手足冰
冷,询前医之所用方剂,多为小青龙、射干麻黄、苏子降气、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综其脉证,诊为心肾阳虚,水饮上泛,
急予真武汤加减2剂,药后效果罔然,再察前医之药及其效
果,大都使病情加重,不得已,重读《金匮》痰饮咳嗽篇,
反复琢磨上述原文,始而有悟。再问患者,云:腹满逆气上
冲,冲至胸咽其病则剧,食后亦剧,下肢浮肿,而根本不谈咳
喘气短之证,余虽采用诱导暗示之语,诱其谈咳喘气短之苦,
患者亦不谈及。综合脉证乃断曰:水饮结于中焦之故耳,宜宗
先治新病,病当在后之意,以木防己汤:木防己10克,生石
膏15克,桂枝6克,党参12克,茯苓6克。服药4剂,浮
肿、腹满、气短等证均大减,患者云:数年服药无一剂有效
者,此方虽药廉而效宏,真良剂也。继服10剂,浮肿消失,
精神倍增,紫绀亦明显改善,前后服药26剂,症状消失80%
左右后,暂停服药。
   若水气心下坚大如盘者,但除其水而不理其气,亦难奏
功。曾治患者,马X X,男,15岁。浮肿尿少三个多月,某
院先诊为急性肾炎,与西药及中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药治
疗,不效,转入某院。一周后,浮肿尿少更加严重,腹大如
鼓,恶心呕吐,恶寒发热,咳喘难卧,唇鼻青紫。经检查,诊
为肾病综合征,肺炎、心力衰竭。改用红霉素、青霉素、地塞
米松,治疗一周仍然不效。邀请中医诊治,云:脾虚湿盛,给
予健脾和胃,利水止吐之剂治之。一剂后,不但不效,反见高
热寒战,体温升至40.2℃。乃又停止中药,改用单纯西药治
疗。两日后,诸证不减,又改邀笔者会诊。查其证见恶寒发
热,浮肿至甚,两眼睁开时仅有一线可见,视物模糊,腹大如
鼓,唇青鼻扇,喘而短气,神疲懒言,头热耳冷,足厥口苦,
舌质淡,舌苔黄,脉沉而紧。综其脉证,乃心肾阳虚,水饮上
泛,凌犯心肺之重证,今复感寒?内外合邪,表里同病,正虚
邪实,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证也。仲景云:“气分,心下坚,
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
之。”故拟:麻黄9克,桂枝12克,炙甘草9克,附子12克,
细辛6克,知母9克,防己15克,生姜4片,大枣7个。药
进1剂,是夜咳喘、恶寒发热顿减,尿量增加,体温38.2℃,
次日呕吐停止,食纳少进,精神倍增,尿蛋白亦由(++++)减至(++),
继进7剂,浮肿全消,喘咳、发热停止,纳食大增。再询其
证,咽喉干痛,痰多不利,舌苔薄黄,脉滑数,证脉合参,诊
为痰热阻肺,改予清热化痰,四逆散加味:柴胡9克,枳壳9
克,白芍9克,桔梗9克,杏仁9克,牛蒡子9克,黄芩9
克,蝉蜕9克,苏叶6克,薄荷6克,瓜蒌15克,甘草6克,
连续服用14剂,患者突然头晕头痛,”如坐舟船,查血压180/
140mmHg,停服激素,改加环磷酰胺,—周后血压恢复正常,
但此时尿蛋白又增至+++,并见红细胞10—30个,白细胞100,
颗粒管型2—3个,又改为激素配合中药治疗,半月后,尿常
规:蛋白+~++,红细胞5-10个,白细胞30,但因库欣综
合征日渐严重,不得已停用一切西药。改用中药:黄芪30克,
白术9克,防己9克,瞿麦9克,茅根30克,益母草30克,
服药20剂未见进退。再审其证,舌苔薄白,质淡,脉弦滑。
乃云:肾阳式微,湿热蕴结,拟附子2克,肉桂2克,黄柏
12克,知母12克,服药10剂,尿检正常,又服30剂而愈。

lhyyhl 发表于 2004-4-19 23:45:11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

此帖不精 更待何贴

ylydyjch 发表于 2004-6-24 22:56:46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

d

money100 发表于 2004-7-9 14:17:04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

有启迪

wonghaishui 发表于 2004-7-13 12:32:01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

好帖.

师承好 发表于 2004-7-25 15:20:29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

无私奉献好

平凡一人 发表于 2004-8-3 15:54:20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

[这个贴子最后由平凡一人在 2004/09/09 10:50pm 第 1 次编辑]

pic2000 发表于 2004-8-14 17:58:52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

收益不浅,真良医也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