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 发表于 2004-8-10 16:20:59

120年前的观点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尘在 2004/08/10 08:16pm 第 1 次编辑]

   “中医治病,模糊朦胧,没有实验数据,全凭臆测。远远不如西医的言之有物,有科学的根据,有实验的证实。”这就是绝大多数人对中西医的观点,言外之意,是中医应该向西医看齐、靠拢、接轨。也可以理解为中医的一切必须用西医的框框来规范。
   其实这种观点,在120年前早已有之,而且时代虽然隔开两个甲子,而内容完全一致。且看清.光绪元年(1875年),羊城(广州)博济医局梓印,孔继良译撰,嘉约翰校正《西药略释.林序》“华药(中药)多泛而无凭,西药较实而有据。尝考大英大美大法大俄大德诸国,每国中设有医局数百,而所售之药靡不精详。如某症用某药则功小而缓,而用某药则功大而速。既有实验,然后达诸新报,布告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美华书馆梓版发行的洪士反第3版《万国药方.李序》:“……(中医)观然以意进逻,病机凭虚构像,非实出而得其真也。泰西医学……悉由考验……其言之可证也。”
   这种观点,不管它在120年之前或今天,可以证明他们都没有真正理解中医、认识中医。我们必须知道中西医理论体系,除了力求病人病去身安的目的相同之外,没有丝毫相同之处。最大的区别,中医治“证”不治“病”,西医则专治“病”而没有“证”。
证是抽象的,但通过许多现象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它。犹如英雄、坏蛋、胆小鬼一样,只能从观察中作出判断,绝对不同于寒暑表、天平秤、米尺能打出数字来报告你。当然在观察中得到的消息总不及数字报到的准确。因为“文章自古无真价,全在他人好恶中”,所以几个人的判断不可能完全一致,这也是事实。病,就在寒暑表、天平秤、米尺下报告出来的。
   中医与西医,国画与西洋画,京剧与电影,风格内涵绝对不同,但的确是同一个事业,国画、京剧用传神写意,通过以虚代的艺术手段来博得人们的认可。西洋画、电影凭深入生活,通过一切求真的手段来获得人们的认可。国画、京剧被认可,是人民喜欢它、需要它;中医被认可,是因其能把疾病治愈,甚至能把目下还认为无法治疗的疑难杂病治愈。
   如果用西洋画一套要求,诸如比例、焦点、透视、轮廓、光线、冷热色等来评国画,那么,故宫博物馆的所有名画全是不合规范的废纸。如果要求京剧接近生活,卖马、放牛要真马真牛,锁麟囊两顶花轿放在台上,三娘教子真的把纺织机放到台上,有谁来欣赏京剧,更不用说认可了。
   中国人就是没有规范而吃足其苦,所以,应该大大地重视规范化。但绝不能以西医的规范来规范中医,或以西医的要求来制订所谓的中医规范。如果有了真正的中医规范,那么不论120年前的还是现在的指责中医的流言飞语,都会不攻自破、不禁自灭。
                  ——摘自《干望祖医书三种》 :em02:

wmkg5674 发表于 2014-4-22 16:41:45

打酱油的人拉,回复下赚取积分

邵又珏 发表于 2014-4-22 17:04:31

有钱人终成眷属。

dbwqmqdf 发表于 2014-4-22 17:04:41

不错 支持下

cfnct 发表于 2014-4-22 17:34:39

好狗不挡路,挡路的都是路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20年前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