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120年前的观点
返回列表
发新帖
120年前的观点
[复制链接]
702
|
4
|
2004-8-10 16: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尘在 2004/08/10 08:16pm 第 1 次编辑]
“中医治病,模糊朦胧,没有实验数据,全凭臆测。远远不如西医的言之有物,有科学的根据,有实验的证实。”这就是绝大多数人对中西医的观点,言外之意,是中医应该向西医看齐、靠拢、接轨。也可以理解为中医的一切必须用西医的框框来规范。
其实这种观点,在120年前早已有之,而且时代虽然隔开两个甲子,而内容完全一致。且看清.光绪元年(1875年),羊城(广州)博济医局梓印,孔继良译撰,嘉约翰校正《西药略释.林序》“华药(中药)多泛而无凭,西药较实而有据。尝考大英大美大法大俄大德诸国,每国中设有医局数百,而所售之药靡不精详。如某症用某药则功小而缓,而用某药则功大而速。既有实验,然后达诸新报,布告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美华书馆梓版发行的洪士反第3版《万国药方.李序》:“……(中医)观然以意进逻,病机凭虚构像,非实出而得其真也。泰西医学……悉由考验……其言之可证也。”
这种观点,不管它在120年之前或今天,可以证明他们都没有真正理解中医、认识中医。我们必须知道中西医理论体系,除了力求病人病去身安的目的相同之外,没有丝毫相同之处。最大的区别,中医治“证”不治“病”,西医则专治“病”而没有“证”。
证是抽象的,但通过许多现象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它。犹如英雄、坏蛋、胆小鬼一样,只能从观察中作出判断,绝对不同于寒暑表、天平秤、米尺能打出数字来报告你。当然在观察中得到的消息总不及数字报到的准确。因为“文章自古无真价,全在他人好恶中”,所以几个人的判断不可能完全一致,这也是事实。病,就在寒暑表、天平秤、米尺下报告出来的。
中医与西医,国画与西洋画,京剧与电影,风格内涵绝对不同,但的确是同一个事业,国画、京剧用传神写意,通过以虚代的艺术手段来博得人们的认可。西洋画、电影凭深入生活,通过一切求真的手段来获得人们的认可。国画、京剧被认可,是人民喜欢它、需要它;中医被认可,是因其能把疾病治愈,甚至能把目下还认为无法治疗的疑难杂病治愈。
如果用西洋画一套要求,诸如比例、焦点、透视、轮廓、光线、冷热色等来评国画,那么,故宫博物馆的所有名画全是不合规范的废纸。如果要求京剧接近生活,卖马、放牛要真马真牛,锁麟囊两顶花轿放在台上,三娘教子真的把纺织机放到台上,有谁来欣赏京剧,更不用说认可了。
中国人就是没有规范而吃足其苦,所以,应该大大地重视规范化。但绝不能以西医的规范来规范中医,或以西医的要求来制订所谓的中医规范。如果有了真正的中医规范,那么不论120年前的还是现在的指责中医的流言飞语,都会不攻自破、不禁自灭。
——摘自《干望祖医书三种》 :em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wmkg5674
|
2014-4-22 16: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酱油的人拉,回复下赚取积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邵又珏
|
2014-4-22 17: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人终成眷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dbwqmqdf
|
2014-4-22 17: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支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fnct
|
2014-4-22 17: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狗不挡路,挡路的都是路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一尘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