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汉方)剂量与今对比
主题:献给同仁:版权所有:十全_大补 原作 提交时间:16:16:35 07月19日 《新浪中医在线》《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汉方)及其以前的方剂中:
汉1斤=今250g
汉1两=今15.625g
汉1升=今200mL
如:汉1升半夏=今法半夏56g,京半夏58g
汉1升麦冬=今61g
汉1升火麻仁=今49g
汉1升五味子=今40g
汉1升吴茱萸=今31g
汉12枚大枣=36g
汉12枚栀子=20g
汉50枚杏仁=25g
[转帖]《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汉方)剂量与今对比
以容量换算重量的药物有几种重量偏小,不知此贴的作者实测过没有,本人检验的结果和柯氏《现代中医药应用和研究大系》伤寒金匮卷中的结论相仿。[转帖]《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汉方)剂量与今对比
不知先生本于何处?余亦然柯氏之量,用之效符。
[转帖]《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汉方)剂量与今对比
狠[转帖]《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汉方)剂量与今对比
这是公认且权威的换算方法么?伤寒课本后面的一两不是折合3克?
15.625与3克,差别也太大了点
[转帖]《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汉方)剂量与今对比
本人对古代药用度量衡有些研究,东汉至唐末基本上采用相同的药用衡制,当然,唐时已是两套秤了。衡制,汉唐时期的一两,折今制13.8克,较柯雪帆先生算的要小,还不同的是,据我的研究,这套衡制,自张仲景到孙思邈、王焘都采用。宋元时期的衡制中医界就没有搞明白,教科书提供的换算简直是胡说八道。明清时期的衡制及换算没有问题。中国古代药用衡制及量值,我经过几年的研究,已基本搞清楚。
坛子里的朋友如看了我的文字心里不舒服,可以提出,我可以让你看看你学的教科书是如何狗屁不通的。
[转帖]《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汉方)剂量与今对比
那当然,教科书也是人编的,人有高下之分,学术当然也有高低的啥。[转帖]《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汉方)剂量与今对比
现在的教科书真是误人子弟啊[转帖]《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汉方)剂量与今对比
干脆把古方剂量与今对比也全都列出来![转帖]《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汉方)剂量与今对比
下面引用由daoao在 2005/05/28 02:53pm 发表的内容:干脆把古方剂量与今对比也全都列出来!
支持!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