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小星 发表于 2003-10-17 01:18:17

[讨论]《伤寒论》原文359条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陆渊雷曾说“伤寒厥阴篇竟是千古遗案”
试论之:
1.何谓“本自寒下”
2.缘何“医复吐下之”
3.何谓“寒格”
4.为何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一种解释为:“本自寒下”是人素胃寒下利,加以复感外邪。故医“复吐下之”以祛邪(见何症用吐、下二法?),结果造成“寒格”即寒热格拒的上寒下热证(本有胃寒下利,复吐下,重伤阴阳,寒热格拒岂不成了真寒假热的亡阳?)。此时,为何“更逆吐下”?(岂不是更伤阴阳?)此时,阳气大亏,应改遵从“留得一份阳气,便存一份生机”大剂回阳,为何仲景还用寒药重于温药的“干姜黄芩人参汤”主之?

羊角锤 发表于 2003-10-17 21:19:37

[讨论]《伤寒论》原文359条

    首先‘伤寒’并不单纯指感受寒邪,而是泛指感受外邪;(35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可知:转气下趋少腹后才自利,腹痛不转气则为胀痛。既然是胀痛医道不精者以为实,所以误用吐下。(359)“食入口即吐”为寒热错杂交争之象,故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苦寒清降上逆之邪;甘温补益不足之正。

长安 发表于 2003-10-18 19:37:28

[讨论]《伤寒论》原文359条

我是这样理解的:   
    伤寒本自寒下---太阴腹满自利之证
    寒      格---格者,吐逆之病。朝食暮吐为寒格,食入即吐为热格。陆氏“朝食暮吐者,责其胃寒;食入即吐者,责其胃热”
    本因寒,因误治而致上热下寒、寒热错杂。故方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甘调。本条所言疾病发展的结果是“食入即吐”,食入即吐应该较为突出,故方中以苦寒泄降为主。

waihang 发表于 2003-10-21 11:52:32

[讨论]《伤寒论》原文359条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本自寒下”中阳不足可知,而又外伤于寒,本当表解,而误用吐下,真阴再伤,加之引邪入里,化热为害,再逆吐下,此时,当吐沥不止,病在一线,姑加温中之干姜、峻补真阴之人参、清下焦之芩连。-见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讨论]《伤寒论》原文35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