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篇之一
创新篇之一————中医远行学派网
中医远行学派第一阶段成果之一,经十年左右的临床多例验证应可算成熟了,下面列出以供同道指正。
胶痰证治论
1、(具有隐蔽性、流动性)胶痰图片:http://dyjc.net/home/space.php?uid=14775&do=album&picid=100
图A.胶痰置于试管中
图B.胶痰置于牙签中http://dyjc.net/home/space.php?uid=14775&do=album&picid=102&goto=down
图C.两指揉擦约一分钟后,产生胶水凝胶样物。http://dyjc.net/home/space.php?uid=14775&do=album&picid=101&goto=up
图D:http://dyjc.net/home/space.php?uid=14775&do=album&picid=104&goto=down
图E:http://dyjc.net/home/space.php?uid=14775&do=album&picid=103&goto=up(D、E两图均为定型或相对固定的肺系胶痰)注:D、E两图选自《广州日报》2006年8月25日,A17版。“神秘冻胶长满小儿气管术后康复需吹两年喇叭”…… 呼吸道内短时间长满像冻胶样的白色纤维……
2、胶痰性状:形状没定,或圆珠状或粉丝状或块状,颜色或乳白或青黑或黄色,外观如浆糊或凝胶状,性极坚韧粘滞,具有流动走窜性,遇寒则凝,火热则固。胶痰(未定型或固定时)隐蔽性极强,外观与一般痰液或体液区别不大(见前图);如结合瘀血或干结后可形成坚硬牢固之物。
3、胶痰成因:(1)浊气邪光;浊气即污浊气体如工业废气灰尘类;邪光即过强光线或紫外线之类;浊气邪光性极焊燥,可灼液成痰,炼液为胶。
(2)饮食生痰:糖、烟、酒、咖啡或高蛋白质、高脂肪类食品都可聚湿生痰,炼痰成胶。
(3)浊气邪光加饮食不慎更易形成胶痰;
(4)正气防损:脏腑受损时,正气调运体液进行保护,避免伤损更甚。
4、胶痰致病特点:闭(闭塞、阻闭),闷(烦闷、郁闷),肿(肿胀,水肿),痛(沉痛、闷痛、燥痛),嚏(嚏声连连或常欲嚏不能);闭、闷、肿、痛乃为邪(胶痰)阻脏腑经络所致的证候特点;嚏者,祛邪也,邪阻气滞,嚏以条畅气机,通经顺(络)气,常欲嚏不能者,正气亏损,不能祛邪也。
5、胶痰证患:鼻鼽(过敏性鼻炎),鼻窒(慢性鼻炎),梅核气(慢性咽喉炎),久咳(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痨(肺结核),肺胀、肺痿(慢阻肺),肿瘤等。如不明此种致病因素的特殊性以它法治之,徒费气力而已。
6、胶痰论治决:针之不益,灸之非宜,手术外创,徒伤形体,吐下破血,更耗正气,滥用温补,留蔻资贼,治之原则,大乘之法,把握阴阳,理其虚实,小乘之法,升清降浊,调气化痰。
注:由于气候、地理、饮食习惯的不同与个人体质的区别和情志的变异均可影响疾病的变化,故把握阴阳的变动就更能掌握病机的变化。
(1)阴阳。经曰:“夫阴阳之体,曰乾与坤;阴阳之用,曰水与火;阴阳之化,曰形与气。以生杀言,则阳主生,阴主杀;以寒热言,则热为阳,寒为阴。”
(2)《杂病源》:“以病为阴阳则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言多为阳,语默为阴;喜明为阳,欲暗为阴…”。
(3)蔡远行曰:“大凡以表里、寒热、明暗、动静、气血、上下之分以领会阴阳者,较易明了,但却肤浅,难以深入把握阴阳之象,唯从生杀(死)着手,才能彻悟阴阳之道”。
(4)气润:脏腑调和,经络顺畅,气血交济的状态下正气的防御,温煦或滋润功能的调动所致的扶正祛邪机能反应。
7、胶痰肺胃系方药论:
(1) 肺胃实热:礞石滚痰丸或瓜蒂散(前人之方药,暂略)。
(2) 虚实相兼证:升清降浊汤。
A、组方:生晒参、升麻、玉竹、石斛、旋复花、半夏、千层纸、竹茹、丝瓜络、瓜蒌皮、橘红、蝉退、僵蚕、甘草、前胡。
B、功效:升清降浊,调气化痰。
C、加减:如热象明显加海蜇、马蹄子、黄芩、竹沥、花粉、川贝;如热象不显者加薤白、细辛、干姜;偏实去生晒参加桑白皮、地骨皮;偏虚加紫河车、虫草、蛤蚧等。
D、方解:此方中生晒参、升麻以升清气,玉竹、石斛养阴清润,旋复花、半夏降浊化痰,尤以旋复花为主,此药在《本草纲目》收载陶弘景《名医别录》旋复花条主治为“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竹茹、千层纸、丝瓜络、瓜蒌皮、橘红、蝉退、僵蚕、前胡、甘草调气(肺)化痰通络,其中蝉退,僵蚕为升降散中主药,调气化痰之功不可或缺。
适应证:肺系胶痰证如鼻鼽、鼻窒、梅核气,喉痹、久咳、哮喘、肺胀、肺系肿瘤等。西医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都不乏胶痰见证。
鼻鼽(过敏性鼻炎)
(一诊)03年9月14日,康XX,男,成。症状:鼻流清涕不停,喷嚏连连,时鼻塞、怕风、发病十年,多方求医,效仅一时(多为十余天)。
处方:生晒参10g桂枝8g白芍12g竹茹10g大枣5个白术8g生姜3片丝瓜络10g旋复花9(包)g升麻6g半夏6g陈皮6g炙甘草g(参剂)。
(二诊)03年9月16日,症状:药后清涕已止,但鼻堵塞难通。
处方:竹茹10g升麻6 g 半夏6g陈皮6g甘草6g白芍10g丝瓜络10g旋复花9(包)g生晒参10g细辛1g桂枝5g薤白3g(叁剂)。
(三诊)03年9月19日,症状:鼻塞、鼻痒、苔白。
处方:生晒参6g竹茹10g玉竹10g千层纸8g腊梅花10g旋复花9(包)g升麻6g丝瓜络8g薤白3g细辛1g桂枝3g白芍10g瓜蒌皮8g甘草6g(叁剂)。
(四诊)03年9月22日,症状:鼻塞、鼻痒、苔白。
处方:生晒参10g竹茹12g花粉12g枳壳8g桂枝6g白芍12g甘草6g升麻6g半夏6g腊梅花10g千层纸8g薤白3g细辛1g黄芩6g五味子8g(叁剂)。
(五诊)03年9月25日,症状:鼻痒、时喷嚏、流清涕、苔黄。
处方:丝瓜络8g腊梅花8g瓜蒌皮6g升麻6g竹茹8g生晒参10g前胡6g桂枝3g玉竹10g旋复花9(包)g薤白3g细辛1g甘草6g茯苓15g陈皮6g白术6g(叁剂)。
(六诊)03年9月28日,症状:鼻痒、时喷嚏、流清涕、苔黄。
处方:千层纸8g瓜蒌皮8g丝瓜络10 g 南沙参10g玉竹12g生晒参10g甘草6g花粉10g旋复花9g(包)白术6 g 竹茹10g升麻6g枳壳8 g 腊梅花10 g 前胡8g石斛10g薤白3g细辛1g桂枝3g(叁剂)。
(七诊)03年9月30日,症状:鼻痒、时喷嚏、流清涕、苔黄。痰多。
处方:瓜蒌仁10g海蜇1两花粉15g川贝6g生晒参6g甘草6g丝瓜络10g竹茹10g枳壳6g旋复花9g(包)半夏6 g 天竹黄8g胆南星8g茯苓15g(叁剂)。
按:此例用药前后用药三个多月,始时以桂枝汤加减用药外,之后都以升清降浊汤加减,后期用丸药法服用。
效果:显著。随访一年没复发。始用药以益气固表为主,后以升清降浊汤加减。
梅核气
(一诊)2004年3月16日,马XX,男,成。
症状:梅核气,发病年余,多方求治,花费极巨,效不显,现咽如物梗阻,时干燥,痰多,胸少闷,头后部时晕,苔白。
处方:升麻6g蝉退8g僵蚕6g竹茹10g玉竹10g甘草6g枳壳6g生晒参8g橘红6g石斛10g前胡8g千层纸8g腊梅花8g花粉10g旋复花(包)9g川贝5g丝瓜络10g半夏6g薤白3g瓜蒌皮8g(叁剂)。
(二诊)04年3月26日,症状:药后咽较舒,晨起痰较之前少,咽仍较干燥,头后部疼痛,苔白,尺脉弦大。
处方:石斛10g沙参10g玉竹12g生晒参8g葛根15g旋复花(包)9g蝉退8g僵蚕6g姜黄9g丹参15g甘草6g前胡8g升麻6g半夏6g百合12g花粉10g千层纸8g腊梅花8g川贝6g竹茹10g橘红6g丝瓜络8g黄芩6g瓜蒌皮8g(肆剂)。
(三诊)04年4月4日,症状:头痛大减,咽已较舒,痰仍多,舌红。
处方:葛根12g升麻6g蝉退8g僵蚕6g玉竹12g石斛10g甘草6g生晒参8g旋复花(包)9g千层纸8g腊梅花8g枳实6g半夏6g黄芩6g南沙参10g百合12g丝瓜络8g前胡8g川贝6g瓜蒌皮8g橘红6g海蜇1两(叁剂)。
(四诊)04年4月9日,症状:药后咽已较为舒畅,痰少,头后部仍时痛,尺部脉弦紧。
处方:生晒参10g旋复花(包)9g葛根12g玉竹12g石斛10g枳壳6g前胡6g沙参10g姜黄5g百合10g竹茹10g瓜蒌皮8g千层纸8g腊梅花8g丝瓜络8g橘红6g海蜇1两黄芩6g(叁剂)。
(五诊)04年4月17日,药后咽舒,头痛缓解,尺脉少弦。
处方:生晒参10g旋复花(包)9g葛根15g玉竹12g石斛10g升麻6g半夏6g前胡6g沙参10g南沙参8g千层纸8g腊梅花8g瓜蒌皮8g丝瓜络8g川贝5g百合10g丹参15g蝉退8g僵蚕6g海蜇1两(叁剂)。
(六诊)04年4月28日,症状:近日出差饮食不能控制,咽又有少阻塞感。
处方:石斛10g生晒参8g升麻6g半夏6g橘红6g枳壳6g竹茹10g玉竹10g前胡6g丝瓜络8g白前6g蝉退8g僵蚕8g旋复花(包)9g白术6g千层纸8g川贝6g黄芩6g姜黄6g瓜蒌皮8g(叁剂)。
效果:显著。后其人介绍数人来诊,之时已半年没有复发。此例用药以升清降浊汤随证加减。
咳嗽
(一诊)2004年1月7日,黎XX,女,成。
症状:咳嗽一年多,反复发作,痰多黄稠,胸闷,咳引胸胁痛,鼻塞,腹胀,苔黄腻。
处方:旋复花(包)9g丝瓜络10g川贝6g花粉10g枳实8g厚朴8g茯苓15g瓜蒌皮8g千层纸8g腊梅花8g蝉退8g僵蚕6g前胡8g百部10g紫苑10g胆南星8g半夏6g丹参10g菖蒲8g郁金10g黄芩8g(叁剂)。
(二诊)04年1月12日,症状:药后诸症皆轻,痰仍稠,色白,舌苔仍黄。
处方:旋复花(包)9g丝瓜络10g川贝6g花粉10g枳实8g厚朴8g茯苓15g瓜蒌皮8g千层纸8g腊梅花8g蝉退8g僵蚕6g前胡8g菖蒲8g郁金10g黄芩8g紫苑10g(伍剂)。
(三诊)04年3月23日,症状:咳已愈,咽不舒,时干时痛,有痰,舌尖现瘀点。
处方:生晒参8g石斛12g玉竹12g竹茹10g僵蚕6g半夏6g丹参15g升麻6g橘红6g枳壳6g丝瓜络8g千层纸8g腊梅花8g甘草6g旋复花(包)8g百合12g蝉退8g瓜蒌皮8g前胡8g(伍剂)。
(四诊)04年4月15日,症状:咽已无大碍,偶有感冒时仍觉痰多,咽干。
处方:竹茹10g玉竹10g石斛10g生晒参8g旋复花(包)9g蝉退8g僵蚕6g千层纸8g腊梅花8g瓜蒌皮8g前胡6g半夏5g升麻5g甘草6g大海子10g百合15g百部10g黄芩8g花粉10g南沙参10g川贝5g枳壳6g丝瓜络8g(伍剂)。
效果:显著。此例用药始以清化痰热为主,后以升清降浊汤加减。
咳嗽
(一诊)2003年8月31日,唐XX,女,成。症状:嗽嗽,干咳少痰,反复发作一年许,苔厚。
处方:竹茹10g花粉12g橘红6g前胡8g瓜蒌皮8g丝瓜络10g甘草6g川贝6g旋复花(包)9g升麻6g半夏5g生晒参6g枳壳6g 海浮石8g竹沥20ml(伍剂)。
(二诊)03年9月6日,症状:药后咳嗽减轻,关脉弦大。
处方:竹茹10g南杏6g花粉12g橘红6g前胡8g瓜蒌皮8g丝瓜络10g甘草6g川贝6g旋复花(包)9g川楝子6g升麻6g半夏5g生晒参6g枳壳6g海浮石8g海蜇1两茯苓15g紫苑8g (伍剂)。
效果:显著。此例用药以升清降浊汤为主。
————————蔡远行
2010年4月17日星期六
http://www.tcmyx.com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支持你哈................................... 老内容了,懒得回复了都~ 别以为穿着脏衣服就可以做污点证人;别以为穿着木制拖鞋就可以做木屐证人… 写的真的很不错 回个帖子,下班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