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 发表于 2005-3-10 21:40:48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牛世盛老先生著的《生命整合论》中有对脉学的新论述。现将牛先生答武汉樊玲大夫的信函贴于此。
牛世盛老先生的回信:
樊玲:你好!
我在这里对有关中医诊断学提出的“八纲”辩证提供一点浅见。
凡分辨和掌握一种事物的规律并加以利用一定要找到该事物的基准,如称重量要制定斤、两、钱,电流要有库仑、安培,搞音乐的要在键盘上找到中央C等等。
中医辩证提出“四诊、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字意表述的症候较宽泛,制定的基准较笼统,给后学者掌握病患的尺度带来一定的困难。
以平人脉象来说:一息五至是平人之脉,是黄帝内经唯物主义的伟大发现,到汉张仲景《伤寒论》和明李时珍的《濒湖脉学》订正为一息四至。一息与一呼一吸不是一码事(因为一呼吸脉跳至少7次)。传到了近代大走了样子,中医世家茫然不知古代先哲为什么要制定出平人脉的“一息至”标准。对这个标准既然茫然,那么在病患的脉上判定寒热病势当然也无所知。病患属“虚”、还是属“实”的标准是什么?其实,人体吸收能量的顺利转化是个“矢量”的过程,任何阻滞这个“矢量”过程顺利进行的病症都是寒症。
临床脉象表现的“虚”“实”差异的本质是:
虚寒脉——(迟、涩、濡、弱、细、短、散、微、结、代)或×浮或×沉,属于长期错误使用寒凉药的表象(退标症的后果)。
实热脉——(数、弦、动、滑、长)或×浮或×沉,有革脉、牢脉、石脉的实热病象,从致病的能量矢量阻滞看,仍属寒症的本质,同样应用化淤筑基的方法标本兼治。
有关“阴”“阳”“表”“里”更应该从“生命整合论”有关阴阳电场正负电荷去理解。
祝好
牛世盛

njfwd 发表于 2005-4-1 18:21:56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我不懂医学,更不懂中医,但我看过一个中医师诊病,大为惊讶,凭摸脉就处方子,太神奇了,治好了很多所谓的疑难病,活了四十年仅见此一人!该师于1998年去世,听说过去是个练习形意拳的,祖上医术很好,年轻时和人比武,双方都被打成内伤,对手回去不久毙命,由于他的医术好,经过调理,能活到七十多也不易!

卷土飞扬 发表于 2005-10-2 19:28:44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我一直以为,这东西过于深奥,没人会进来讨论,现在看到这样,真是知足了。好多东西是不辨不明,越来越多的人吵架,就把道理搞得越来越明白。这或许就是学术。但我谈不上谈学术,或者说我就是一个草莽。前些日子,女友和我分手,说当时把崇拜当成了喜欢。今天我对中医封笔,这两年不再提到中医。应该说是我一生的遗憾。还望诸位以后不会走到我这份上!愿中医大展风采!

病郎中 发表于 2005-10-3 21:30:08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脉象并非三言两语可谈清,在我看来脉诊可作诊病参考,不可仅仅以脉象来妄断病因

firea888 发表于 2005-10-13 12:36:26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我刚来这个坛子上以为这里都是同道中人,呵呵,没想到和别的坛子一样。
我想平凡一生先生是以“眼见为实”为第一标准,而卷土先生是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又怕问到自己不知道的反被其乱,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说的不对还望两位海涵。
我是自学中医,也是新手,我在这里发言仅代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天人相应”,这点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对应现在的一句话叫“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中医看病为什么要讲天干、地支、节气等等,都还是要对应天地的变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间一点微小的变化都会在人身上有所反映,这句话有人有异议吗?
同理啊,把现在把人作为这个大环境,脉象作为他对应的东西,那么人有一点微小的变化也必然反映到脉象上,这个很难理解吗?诊脉能判断很多事情,包括卷土先生所例举的诸般症候,这个很难相信吗?只不过是难易的问题,可以说从理论上说,人体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从脉象上去反映!只不过有些隐藏的深一些比较难以察觉、判断而已。
平凡兄以为如何?
至于“望闻问切”,切为4诊之末,古人这样排我觉得有以下的几种道理:
1、脉象难明,有时是很细微的变化,差别这样就容易误判,这样就要结合其他的诊断手段还互相配合。
2、古时,包括近代有很多名医,日看百人以上,有的只观面色,有的只诊脉,但为节省时间一概不闻不问,这是为什么,我觉得他们“望”就能看出大概,再加以切,就心了了矣,所以说脉是最后诊断的验证,这是没错了。
班门弄斧几句,贻笑大方,还望各位指点

郭睿 发表于 2005-10-13 16:34:51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偶遇此站,实乃万幸!中医发展太慢就是由于缺乏交流!!而且保守!!

假行僧 发表于 2005-10-14 23:18:07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在下认为大家学脉务必要知行结合,在吸取传统医学精华的基础上认真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脉学的精髓之所在!小弟拙见,愿与各位先学尤其+ 卷土飞扬 +兄共勉!!!

枕荷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16:49:33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什么时候能看到卷土飞扬的大作?

meixibao 发表于 2005-12-31 18:10:44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楼主大作!但是我想说一句,舌诊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在校大学生对舌诊的学习也很马虎!我就是一个例子!前车可鉴!希望大家把中医特技之一脉诊和舌诊认真学好!

江湖郎中 发表于 2006-1-23 22:52:30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不懂脉的不要说自己是中医,免的给中医丢脸[也没人承认你是中医].脉是处方与量剂的根本!!!看了这里的帖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很不是滋味呀.中医四诊中,脉是最难学的.这一点,我想大家应该都有深刻的体会.把它放在第四,就认为它不重要???自欺欺人吧!这样的水平怎能得到病人的信任,和西医的尊重与认可!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