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子 发表于 2012-6-24 12:59:43

经典针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提纲

这是准备讨论的有关《内经素问》刺法的一个目录提纲,是我反复思考临床应用后的个人心得。结合当代的针灸教材的说法,感慨良多,一言难尽。然心有感焉,不吐不快。简单列出目录,具体内容,讲来容易,写来费事。期与同道一起思考讨论吧。

针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
   
论刺法——知病所在,无过无不及。

由浅入深病之所在的七个层次

毫毛腠理
皮肤
肌肉





针刺是有剂量规定的

针刺有禁忌,解剖要明晰

知虚实,明补泻

气之虚实 及针法操作

虚实之道

用肯定的技术,解除痛苦

久病、重病的治疗

明晰基本概念,才好依法治疗
      
经络皮之部,皮者脉之部

熟悉经典 概念无惑 不作虚功

经络辨病 落在实处

治病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经络,非常简单、明晰、可视、可循,内经的原则是“易用难忘”“传之后世而不殆”

现在,成了难,就是因“不传”而“殆”。
不要以为看了哪一人哪一家的说法,就以为了解了中医或内经。
经是要自己看的!!

穴、络应岁

血盛当泻脉,而各有其处


气府有定365,如何“发现”。

空、穴的的实有与可操
   
骨孔、髓孔、刺法、灸法

——注重解剖的孔窃,通彻内外。

灸有其处

——灸是有数、有处的,灸了不好,还可刺阳俞加服药。
      
水穴五十七

——取络也是刺分肉,层次所在也。

    热穴五十九

十气看虚实   五脏统百病

   治病守经隧

经隧如何调?有余、不足、脏定则微。

   
不同刺法各有所适

   刺经刺络   治标治本
   
    邪在大络用缪刺

    邪在于经用巨刺

四时可度与不可度

——以天为比照,以人为度量,天不可不知,然拘执则非。

法天则地 合以天光
——
四时可依不可依?
五运六气有无道理?
子午流注可否依照取穴?
运气和流注的根本是讲什么?
读经的目的就是知源而澄流,不为虚说所迷。
知此“变化不可不度”,则无拘执之限。

治病识标本,是个大原则

中满和大小便不通,首先解决

先治标还是先治本的问题

蔡远行 发表于 2012-6-24 16:22:07

四时可依不可依?
五运六气有无道理?
子午流注可否依照取穴?
运气和流注的根本是讲什么?
读经典能找出上面的答案,肯定是一流专家的水平了。

清风流云 发表于 2012-6-24 21:24:56

听说先生大作就要问世,期盼在上面的问题能够给我们指点迷津。

明堂振衣 发表于 2012-6-25 08:16:04

呵呵,这些问题也太大了,初学者的话,怕更混乱了。其实七版的针灸教材编的很是不错,从配穴到手法量学,基本上可以规范化推广了,是针灸发展的正途。在针灸学中,很多理论,中西之间是不矛盾的,就像先标先本的问题,我觉得在针灸的临床上,很多时候,治标就是治本,治本也一定是在治标,内经说针家不诊,是很有道理的。

金谷子 发表于 2012-6-25 10:14:20

本帖最后由 金谷子 于 2012-6-25 02:15 编辑

这是准备近日对同行专家,包括一些中医主任医师、教授讲的,根据此前的经验,包括一些护士、业余中医爱好者,皆能听得明白的。
所以对这次的内容,我有信心让所有人听明白。
相信经典本来不复杂,道理也不难懂。较之后世的杂说,要简明得多,也实用得多。

版主所说的标本问题,我读书所学,是标本必辨的。个人认为大的原则是中、西医临床必须遵守的常规法则。
而常常是基本问题上的疏忽,导致了方向的模糊。所以觉得这还是个非常值得辨晰明白的事。

金谷子 发表于 2012-6-25 10:22:15

本帖最后由 金谷子 于 2012-6-25 02:25 编辑

还有“针家不诊”的说法,内经传世的版本中,确实有此句。
我始终不解,除此一句外,内经讲的更多的是针家必先诊色脉。这是不是矛盾了?或是从一个方面说的?来了你说头痛就用针头痛的方案?存疑了多年。

直到看到有个校注本,上面记载的是“针家来诊”,我才会心地笑了。形似而讹的可能是完全会有的。不、来,手抄中一不小心笔墨一点误了字,太可能了。且有校本为证,我更信是“来”。

明堂振衣 发表于 2012-6-25 12:28:09

呵呵,果真能讲得让所有人清楚明白,那恭喜兄台了,据我所知近一百年还没人夸过这个海口。

经典的确不复杂,它的作用是传人以心绪,予人以启发,古今各个流派“杂说”纷呈而出也就是这个道理。不过你要拿它当圣经,绝世而独立,那也未尝不可,只要百年后还有人承认你就行。

标本的问题,分与不分,就算是各人见解吧,没什么好说的,世间都在这样讲。不过没有本,哪儿来的标?没有标,上哪儿去找本?非要有两个概念?

至于说“针家不诊”是不是以讹传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这问题让兄台存疑多年,我却自幼就是如此被传授,当然不是头痛医头这么想当然,不过千万也别拿辨证说事儿,针灸不是方药,不能用一顶帽子套,人家内经还分素问、灵枢,太素、明堂不是?至于抄书手误之说,古已有之,注经者改经,不也多的是么?不论是误的,或是改的,用着好用就行呗,当然,空论不能用,那就没意思了,你说气穴三百六十五,我还说人身寸寸皆真穴呢,最终不还是看结果么?如果真的出土本先秦或汉代的内经,写着“来诊”,呵呵,那不好意思,就当我说的是杂说野狐禅,古今也不少见

金谷子 发表于 2012-6-25 15:09:20

本帖最后由 金谷子 于 2012-6-25 07:14 编辑

明堂振衣 发表于 2012-6-25 04: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果真能讲得让所有人清楚明白,那恭喜兄台了,据我所知近一百年还没人夸过这个海口。

经典的确不复 ...

呵呵,老兄误会了。
我说的所有人,是我所面对的所有人。哪敢和你所能知的百年之人所比。
一来是中医院的人,医院的中医氛围还是不错的,二来多是中医学识本来就厚的,利于沟通。

尊重您的见解,也让我广增见闻。标本一说,经有明言,本来无疑。
来诊、不诊,非源于“注”“解”,校本有自。老兄自幼家传,相信不诊有效,保而持之可也。

我无百年想,只看眼下功。人生不满百,自勉戒昏庸。

我深知我的眼界并不是世界,我看不清眼前的人和事,也看不清五米外的手指头,看问题也散乱不经——近视、远视、散光的眼病全有了。百年来、百年后,更是不敢想象。
所以我深知,我不能的,并非人人不能。
百年无的,未必千年也无。:handshake

金谷子 发表于 2012-6-25 15:17:43

内经分灵枢、素问,是我所知,分太素、明堂,非我所知。
太素,是内经灵素内容的类编。并非灵素之外别有。

金谷子 发表于 2012-6-25 15:20:22

本帖最后由 金谷子 于 2012-6-25 07:23 编辑

气穴三百六十五,并不是我说,也不是谁说。
你说寸寸皆气穴,哪怕分分皆穴,也自有其理。
理统于道,道在理先,是为道理。
——这是讨论,都是明白人。我就不敢大讲“道理”了。:D

另:气穴365,如何“发现”。发现,我是特地加了引号的。行针灸不知此365之道,则罔而无纲;若图而执之,则怠而呆矣。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经典针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