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 发表于 2004-6-10 14:24:30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张先生言之有理。此病案的讨论也该结束了。
实际上这个“小病”的辨症并不复杂,就是《内经》里述说的“肾胀”症。
----------“肾胀者,腹满引背怏怏然”。病因“厥气在下,寒气逆上”。
归结到该患者的身上,病根乃是肾寒,但医者、患者信者全无。
可叹小病变大矣。

三七生 发表于 2004-6-10 14:48:10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下面引用由星河在 2004/06/10 02:24pm 发表的内容:
张先生言之有理。此病案的讨论也该结束了。
实际上这个“小病”的辨症并不复杂,就是《内经》里述说的“肾胀”症。
----------“肾胀者,腹满引背怏怏然”。病因“厥气在下,寒气逆上”。
归结到该患者的身上, ...

   星河先生言之有据,不容置疑。太阴之满与太阳之胀,皆缘于少阴本寒阴不出阳。知其要者,一言而终。此之谓欤?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可不信夫!

摇铃郎中 发表于 2004-6-10 18:21:51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下面引用由星河在 2004/06/10 02:24pm 发表的内容:
张先生言之有理。此病案的讨论也该结束了。
实际上这个“小病”的辨症并不复杂,就是《内经》里述说的“肾胀”症。
----------“肾胀者,腹满引背怏怏然”。病因“厥气在下,寒气逆上”。
归结到该患者的身上, ...

兹将星河先生之言的肾胀原文贴与此,以供同仁讨论。如有同仁提出,本人愿以现代汉语释之。

<灵枢>胀论篇第三十五
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
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
黄帝曰:何以知脏腑之胀也?
岐伯曰:阴为脏,阳为腑。
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脏腑之内乎?
岐伯曰:三(一云二字)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
黄帝曰:愿闻胀之舍。
岐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
黄帝曰:脏腑之有胸胁腹裹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愿闻其故。(黄帝曰:未解其意,再问)
岐伯曰:夫胸腹,脏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脏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黄帝曰:愿闻胀形。
岐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肝胀者,胁不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善哕,四肢烦(忄 免),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六腑胀: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小肠胀者,少腹(月 真)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凡此诸胀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顺,针数不失。泻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败,谓之夭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
黄帝曰:胀者焉生?何因而有?
岐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为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顺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而为胀也。
黄帝曰:善。何以解惑?
岐伯曰:合之于真,三合乃得。
帝曰:善。
黄帝问于岐伯曰:胀论言无问虚实,工在疾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过焉在?
歧伯对曰: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不中气穴,则气内闭。针不陷肓,则气不行。上越中肉,则卫气相乱,阴阳相逐。其于胀也,当泻不泻,气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气下乃止。不下复始,可以万全,乌有殆者乎:其于胀也,必审其(月 尔),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

zjmlch 发表于 2004-6-10 18:50:27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这大概就是中医的无奈之处,黄歧二老在说这些话时,对相应的治疗药物大摡是有切实体悟的,他们大概认为后辈应当知道。前面不是没下过,应该怎么下?强烈盼望星河老师出方

zjmlch 发表于 2004-6-10 18:58:28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多日看来方丈还是挺敏感的,不妨练练气功。让张大师试试

方文 发表于 2004-6-10 19:44:57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2004年6月10日 周四
回阳升陷汤:
黄芪15 桂枝10 柴胡7 葛根7 升麻7 干姜10 山茱萸10 桔梗10 威灵仙7

昨天晚上和今天早晨各吃了半副。
从昨天傍晚开始就感觉有些疲劳,到今天晚上这种疲劳感觉一直存在。
身体比较轻快,后背四肢难受和腹部不畅通的感觉也很轻微。
一天没有大便(已经连续两天没有大便了)。
舌苔有时黄色,有时白色。
面部感觉比较热,脸色略红了。

星河 发表于 2004-6-10 21:34:43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下面引用由zjmlch在 2004/06/10 06:50pm 发表的内容:
这大概就是中医的无奈之处,黄歧二老在说这些话时,对相应的治疗药物大摡是有切实体悟的,他们大概认为后辈应当知道。前面不是没下过,应该怎么下?强烈盼望星河老师出方

“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句,言病下也,非“下法”者。
该患者的病,若单纯地治疗他的腹背症状的话,只用砂仁一味药就解决了(加工炮制过程中需要菜菔子汁浸)。
然而,该患者的肝病不去,则肾火不生,病根难拔,所以治疗需要肝肾同调,方得痊愈。
前面我曾张贴一方,但无人识得。如果能懂得那个方子的玄妙,治疗此种臌胀病症如囊中探物耳。

会联想的风 发表于 2004-6-10 22:02:59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看了几位的发言,我觉得有必要大家和方文一起把病情讨论一下,实际上对于病情的把握是要在四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星河先生的砂仁拌莱菔子汁和我前面的草果,半夏之意相仿,至于有效果还是没效果,相信大家心里明白。我并不是个独断的人,如果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我会全力推荐,但既然这是一个公开的病例,我想还是大家一起会诊要好一些。

zjmlch 发表于 2004-6-10 23:18:43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星河老师还有热盐入脐同治

难经难 发表于 2004-6-11 10:16:14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下面引用由方文在 2004/06/10 07:44pm 发表的内容:
2004年6月10日 周四
昨天晚上和今天早晨各吃了半副。
从昨天傍晚开始就感觉有些疲劳,到今天晚上这种疲劳感觉一直存在。
身体比较轻快,后背四肢难受和腹部不畅通的感觉也很轻微。
...

看看我前面的分析就知道为什么好了下面坏了上面。
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查看完整版本: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