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铃郎中 发表于 2004-6-11 11:36:10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关于肾胀
    “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
译:所谓胀这种病,都是发生在脏腑的外面,它向内挤压着脏腑并且以胸胁的部位作为外围的城廓,发胀的部位是在皮肤。所以叫做胀病。
“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
译:以肾胀命名的这种病,其症状为腹部胀满,并能导引背部也出现很不舒服的感觉,并伴有腰部和股骨上端的部位疼痛。
“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为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译:循行于体内脉外的卫气,正常情况是和循行于血脉内的营气一起运行,但卫气是循行于肌肉腠理之间。它们互相配合运行,伴随着阴阳的变化,而顺应着自然界的不停运转。由于五脏之气的交替变化,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才使入胃之五谷得以正常消化吸收。然而如果出现厥冷之气在下,营卫之气运行缓慢,甚或时止时行,则在下之寒气就要逆而上行 ,使之正气与邪气互相攻杀,互相搏斗。这就出现了胀这种病了。
“凡此诸胀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顺,针数不失。泻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败,谓之夭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
译:凡是上面提到的各种胀病,其治疗的道理都是一个,那就是首先要知道营卫运行的正反与胀病的关系,这样针刺起来就不会出现错误。如果是将虚证用泻法,实证用补法,那将导致神气离开其所在的正常位置,导致邪气侵占正气的位置,正气则不得定其正位。这是粗工治疗失败的原因,这就叫做能使人死于非命呀。如果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则神气即能危坐其正常位置,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就可以将其空虚的部分填塞,从而恢复正常。这就是高明的医生的做为。
“其于胀也,必审其(月 尔),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
译:((月 尔)此字应译为诊)对于胀病的治疗,一定要仔细、慎重的诊断,应当用泻法的就要用泻法,应当用补法的就要用补法,只要补泻运用正确 ,则治疗起来就会象敲鼓一样,鼓槌一下,鼓马上就响,就这么简单。哪里还会有不可治愈的道理呢?
如有解释不够正确,请诸位先生指正

cicijello 发表于 2004-6-11 13:32:00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心下痞.
半夏泻心汤.

方文 发表于 2004-6-11 20:08:42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2004年6月11日 周五
回阳升陷汤:
黄芪15 桂枝10 柴胡7 葛根7 升麻7 干姜10 山茱萸10 桔梗10 威灵仙7
昨天晚上和今天早晨各吃了半副。
今天天气很热(30度左右)。
昨天疲劳的感觉今天又持续了一整天!
身体比较轻快,后背四肢轻微难受,腹部不畅通的感觉很轻微。
大便略干,仍然发粘,排解比较费力。
舌苔有时黄色,有时白色。
面部感觉比较热,脸色略红。
总之,今天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身体疲劳。

方文 发表于 2004-6-11 20:27:27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星河先生观点汇总:
下面引用由星河在 2004/05/30 08:19am 发表的内容:
这个患者的病原,是肾寒。
须以王道治法调理,不可言下。
下则变成胀满。

下面引用由星河在 2004/06/07 08:16am 发表的内容:
先用这个治标方子,以缓解你的病痛。
----------脐口纳盐灸之。
下一步还是用治本的汤药来祛除肾寒才行。

下面引用由星河在 2004/06/07 01:04pm 发表的内容:
你的病,是由于气虚而又吃了下药而造成的。
肾气不循常道,肾水无肾火故泛滥。所以你吃六味地黄丸更加剧了肾水的泛滥成灾。
我的《男科、女科秘要》中曾提到过,男人的病,病根在肾。
当然,你这个病的治愈,在调理肾寒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的部位零件。

下面引用由星河在 2004/06/07 05:41pm 发表的内容:
肾部的情况已经不太妙了。需要当心了。

下面引用由星河在 2004/06/10 02:24pm 发表的内容:
张先生言之有理。此病案的讨论也该结束了。
实际上这个“小病”的辨症并不复杂,就是《内经》里述说的“肾胀”症。
----------“肾胀者,腹满引背怏怏然”。病因“厥气在下,寒气逆上”。
归结到该患者的身上,病根乃是肾寒,但医者、患者信者全无。
可叹小病变大矣。

下面引用由星河在 2004/06/10 09:34pm 发表的内容:
“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句,言病下也,非“下法”者。
该患者的病,若单纯地治疗他的腹背症状的话,只用砂仁一味药就解决了(加工炮制过程中需要菜菔子汁浸)。
然而,该患者的肝病不去,则肾火不生,病根难拔,所以治疗需要肝肾同调,方得痊愈。
前面我曾张贴一方,但无人识得。如果能懂得那个方子的玄妙,治疗此种臌胀病症如囊中探物耳。

方文 发表于 2004-6-11 20:30:10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下面引用由星河在 2004/06/10 09:34pm 发表的内容:
前面我曾张贴一方,但无人识得。如果能懂得那个方子的玄妙,治疗此种臌胀病症如囊中探物耳。

请问星河先生:
您贴的那个方子在哪里?我没有找到,您再贴一次吧。

星河 发表于 2004-6-12 10:16:46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下面引用由方文在 2004/06/11 08:30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星河先生:
您贴的那个方子在哪里?我没有找到,您再贴一次吧。

就是那个“脐口纳盐灸之”。
往往一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不起眼的中药“小”方子,其中蕴涵着大道理,只有懂得气功明白阴阳的人士才会理解其中的奥妙。
如果你不乐意使用灸法,也可以用四两盐炒热后绢包煨脐,并把盐的颜色变化情况随时反馈。
或者你直接用四两砂仁,二两菜菔子汁浸,夜浸日晒七天七夜,研末,每日早晚一钱(3-5克),服完一料,你的腹背难受症状会消除的。
这个方子的药理,砂仁以温肾,菜菔子以行气。
肝肾同调的治疗以后再说,你这个病如果旷日已久,结果将是肾衰(尿毒症)。

方文 发表于 2004-6-12 20:24:21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2004年6月12日 周六
回阳升陷汤:
黄芪15 桂枝10 柴胡7 葛根7 升麻7 干姜10 山茱萸10 桔梗10 威灵仙7
昨天晚上和今天早晨各吃了半副。
今天天气很热(30度左右)。
昨天疲劳的感觉今天又持续了一整天,程度有所减轻。
身体略感沉重,后背四肢轻微难受。
傍晚腹部开始感到不畅通。
大便正常,仍然略粘,排解比较顺利。
舌苔有时黄色,有时白色。
面部感觉比较热,脸色略红。
总之,今天仍然感到身体有些疲劳。

方文 发表于 2004-6-12 21:19:16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这个贴子最后由方文在 2004/06/13 11:37am 第 1 次编辑]

遵联想先生所嘱,从明天开始,回阳升陷汤中加当归15 丹参10 川芎5 陈皮5 茯苓10。

油炸鱼 发表于 2004-6-12 21:59:43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几天没见发贴,不知道病情如何??

求知识 发表于 2004-6-12 22:38:27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 

支持风兄,请问可否再用点理气活血只品..
谢谢
页: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查看完整版本: [病案讨论]难病求医(7年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