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经验交流 查看内容

经验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医 >> 临床经验 >> 经验交流

中医药最接近寻常百姓——中医药科普创作之我见

2015-12-18 18:39| 发布者: 聆听你的声音| 查看: 1| 评论: 0

中医药最接近寻常百姓——中医药科普创作之我见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e#   作者:马肇禹

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医药学领域的一枝奇葩,是三大“国粹”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成型和发展的基原,”其理论体系之精深、技艺之精美,远非异邦可比。新世纪之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医药要“与时俱进”,中医药的普及工作也同样任重道远。要让中医药学以东方文化的面貌走向世界,为世界医学作出更大贡献。让我们遵循“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普及”的总的原则,搞好中医药科普工作。

把握健康医学的发展趋向,普及中医的医学模式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新模式的提出,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开展防病治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开辟了新天地,并将出现与此相适应的新学科、新理论,从而大大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纵观现代医学新模式的内容,再回过头来看已存在数千年的中医学理论,更觉得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新医学模式的内容,实际上在古代中医学中早已有所体现,如中医学理论所阐述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六淫七情”、“时病论”、“子午流注针法”、“养性健身”……都不乏这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整体观点在中医学中有深刻的反映和地位。为此,应对传统医学模式作出高度评价,还中医学一贯遵循的生物、心理、环境、社会医学模式的深刻内涵,并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要让人们了解:疾病虽然从表面上看是身体上的不良现象,照习惯思维方式思之,则以药医之,随着对生命本质的科学认识的提高,要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疾病的发生,还与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等因素相关。所以,在科普创作中要把纯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模式的理论广而告之。要让人们知晓: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心身的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充分认识“天人相应”、和谐平衡的重要性。

针对疾病谱的改变,普及中医的心身医学

[1]  价值取向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再加上不少人长期养成吸烟、酗酒和暴饮暴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等,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逐年增多。关注亚健康人群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的重要议题。

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均有一个缓慢渐进的发展过程,开始即表现为亚健康状态。此时如注意医学科普知识的吸取,或事先求助于健康咨询服务,多一些预防保健意识,往往能有效避免真正的疾病。因此可以 [3]  价值取向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再加上不少人长期养成吸烟、酗酒和暴饮暴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等,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逐年增多。关注亚健康人群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的重要议题。

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均有一个缓慢渐进的发展过程,开始即表现为亚健康状态。此时如注意医学科普知识的吸取,或事先求助于健康咨询服务,多一些预防保健意识,往往能有效避免真正的疾病。因此可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