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经验交流 查看内容

经验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医 >> 临床经验 >> 经验交流

【中医学堂】近代名医治温病

2015-12-18 18:53| 发布者: 聆听你的声音| 查看: 3| 评论: 0

【中医学堂】近代名医治温病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e#   近代名医治疗温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思路清晰,方药精炼,使之临证,每起沉疴。若将这些宝贵经验用于非典的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今采撷数位不同地域、不同特点的医家经验,阐述于后,供同道参考。

张锡纯(1860~1933年),河北盐山人,他是一位杰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医学家。治疗温病,方药清凉寒解,无不精细,灵活创新,贴切病证。

一、清凉寒解治温病:张氏将温病分为风温、春温、湿温、温疫等。治疗上重在清解、凉解、寒解和宣解。所用方剂共七首,其中用蝉退者七方,生石膏者六方,连翘者四方,薄荷者四方。这四味药总以辛散、寒解、透肌见长。对于湿温,张氏不取石膏之凉解,而采滑石通利三焦。对于温疫,则增入僵蚕(仿升降散义)、羚羊角、重楼等,重在凉血解毒。对伏气温病,他认为伏气之热藏于三焦脂膜之中,迨至翌年春阳萌动而触发,又称“少阴温病”,可见昏昏欲睡,喜偃卧,舌皮干,小便短赤,自觉热郁于中而扪之肌肤不甚热。张氏恒用白虎加人参汤变通治之,以山药代粳米,增入玄参,用鲜茅根煎汤代水,煎成后冲入生鸡子黄一枚,取名为坎离互根汤,清中寓滋,虚实兼顾,可免病势去而余热不清之虞。温疫之患,世习多用李东垣普济消毒饮。张氏依据“生平所治发斑皆系阳斑”的实践,特立青盂汤(薄荷、生石膏、羚羊角、知母、蝉退、僵蚕、重楼、甘草)、清疹汤(青盂汤去甘草加连翘)以清温解毒凉血为法。他认为,寒凉清解透表之品,能净化血中之毒,治愈后无有遗患。若温疫自肺入心,其人无故发笑,精神恍惚,语言错乱,拟护心至宝丹(生石膏、人参、犀角、羚羊角、朱砂、牛黄)解入心之热毒。

二、遣药精细组方巧:张氏治疗温病发热的药物仅有20余味,最常用的不及10味。他精选药味,巧妙组合,沿用至今,颇多效验。

1.石膏

张氏认为,石膏兼有性寒清热与辛散解肌的两种作用,其清[1]  北。治疗温病得力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与喻嘉言《寓意草》尤多,师其法而异其方,切合实用,疗效卓著。金氏治疗温病,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相当于病在卫分):病在卫分,系风热客表,上扰清窍,卫气开合失司所致。金氏认为“表中之邪,非辛凉不解。”一般选用银翘散加减,如见风热犯肺,咳嗽鼻塞,参以桑菊饮,每加前胡、象贝;头痛较剧,或孩童患者,每加钩藤等药。对于温燥犯肺干咳而喘、咽燥喉痛、心烦口渴等症,常采用喻氏清燥救肺汤泄其邪而护其阴。

第二阶段(相当于病在气分):病在气分,用白虎汤以清阳明之热。对于兼有表证未解或阳不足的,则加桂枝而成桂枝白虎汤以清热解表;如兼有津液耗伤者,加西洋参而成人参白虎汤以清热益气;如兼湿热症状的,则加苍术而成苍术白虎汤以清热除湿;若出现中焦燥实,当攻里达下,金氏对凉膈散推崇备至;对燥实已 [3]  北。治疗温病得力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与喻嘉言《寓意草》尤多,师其法而异其方,切合实用,疗效卓著。金氏治疗温病,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相当于病在卫分):病在卫分,系风热客表,上扰清窍,卫气开合失司所致。金氏认为“表中之邪,非辛凉不解。”一般选用银翘散加减,如见风热犯肺,咳嗽鼻塞,参以桑菊饮,每加前胡、象贝;头痛较剧,或孩童患者,每加钩藤等药。对于温燥犯肺干咳而喘、咽燥喉痛、心烦口渴等症,常采用喻氏清燥救肺汤泄其邪而护其阴。

第二阶段(相当于病在气分):病在气分,用白虎汤以清阳明之热。对于兼有表证未解或阳不足的,则加桂枝而成桂枝白虎汤以清热解表;如兼有津液耗伤者,加西洋参而成人参白虎汤以清热益气;如兼湿热症状的,则加苍术而成苍术白虎汤以清热除湿;若出现中焦燥实,当攻里达下,金氏对凉膈散推崇备至;对燥实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