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刺”解
2015-12-18 21:04| 发布者: 羡煞卐旁人| 查看: 3| 评论: 0
“絮刺”解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关键词: 近代杨永璇先生将七星针叩刺出血后再拔罐的刺法称作“絮刺”。这一名称使很多人感到费解,为什么会用这个“絮”字作刺法名呢? 考《针灸甲乙经·卷五·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中指出:“员针者,取法于絮针……锋针者,取法于絮针。”对《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九针内容作了诠释。这些内容被后世针灸著作纷纷转载,如《针灸大成·四卷·九针式》亦照此转录。从中不难看出,我们现在使用的针灸针,有些原是从絮针发展而来的。七星针叩刺,从针刺的操作来看,如刺得轻就似员针“按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刺得重,则似锋针“写热出血,发泄痼病”,兼有员针与锋针的刺法,而七星针最初的雏形,用的就是絮针,将几枚絮针扎缚在一起针刺。后来将五枚针扎在一起的称作梅花针,七枚针的就叫七星针。 “絮”字还有繁复的意思,梅花针、七星针不但从针数上看,不是单针刺;而且每次治疗的针刺数,是反复的一次次刺入机体。所以取名“絮刺”是含有三重意义的深意的。 上海市闸北区虬江老年护理医院 冯禾昌 |
上一篇:王冰注《素问》之研究下一篇:《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