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 中医基础 基础知识 查看内容

妊娠腹痛的中医疗法(中医百问)

2015-11-30 21:46| 发布者: 王牌胡汉三| 查看: 6| 评论: 0

摘要: 妊娠期间,因胞脉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亦有称为“胞阻 1.病因及发病机理 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血虚、气郁、虚寒等,以致胞脉受阻或胞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腹痛。 ...
妊娠期间,因胞脉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亦有称为“胞阻

1.病因及发病机理

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血虚、气郁、虚寒等,以致胞脉受阻或胞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腹痛。其病变仅在胞脉,尚未损及胎元,但严重时亦可因胞脉阻滞,血脉不通,胞胎失养而影响胎元。

(1)血虚素体气血虚弱,妊娠以后血聚养胎,阴血益虚,气血运行无力,胞脉失养,因而腹痛。

(2)气郁素性忧郁,孕后血以养胎,肝血偏虚,肝气失于条达,血海气机失调,胞脉阻滞,气血不畅,以致腹痛。

(3)虚寒素体阳虚,孕后胞脉失于温照,有碍气血杨行,因而

发生腹痛。

2.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①血虚型。妊娠后小腹绵编作痛,面色萎黄,或少寐心悸,苔薄白,舌质谈。

②气郁型。妊娠后小腹胁肋胀痛,或情志不爽,或急躁易怒,舌质赂暗,苔薄黄。

⑧虚寒型。妊娠小腹冷痛,绵绵不止,形寒肢冷,面色光白,或纳少便溏,舌谈,苔薄白。

(2)鉴别诊断本病以妊娠后发生小腹疼痛为主,其诊断要点为痛时多腹软而不拒按。应与宫外孕、胎动不安、堕胎、小产等病症的腹痛相鉴别。此外,内、外科病之腹痛证候也可能发生在妊娠期,应根据各病的临床特征及有关检查予以鉴别。

3.西医治疗

①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可酌情使用对胎儿危害少的镇静药物。

②对于黄体不全或尿孕二醇水平低者。可给予黄体酮20毫克,每日1次,肌注。

②叶酸5毫克,每日3次,口服。

④维生素E30毫克~50毫克,每日1次,口服。

②甲状腺机能低下者,每日口服甲状腺素O.03克~0.06克。

4.中医治疗

(1)血虚型养血安胎止痛。当归芍药散:当归20克 白芍20克

川芍15克 茯苓15克 白术10克 泽泻10克。煎服法同前。

(2)气郁型 舒肝解部,止痛安胎。逍遥散加味:柴胡20克

白术20克 茯苓15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甘草lO克

薄荷5克 煨姜5克 苏梗10克 栀于10克 黄荟15克。煎服法同前。

(3)虚寒型 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四物汤加减;

阿胶15克 当归20克 川芎15克 白芍15克

干地黄15克 甘草10克。煎服法同前。

5.辅助疗法

(1)单方验方

①知母100克,蜜制成黄豆的丸剂,每服20丸。

②枳壳30克 黄芩10克,水煎服。

③熟地黄100克 当归50克,微妙为末、蜜丸梧子大,用温酒送下20丸。

(2)饮食疗法

①鲤鱼,酒煮极烂食之。

②生芋麻根50克白糯米、大麦面适量陈皮25克,研末,加适量水煮粥,熟后加少许盐,分2次空服热服。

6.预防与保健

①精神上的支持与心理治疗。首先让病人的情绪稳定下来,家庭要积极配合,使孕妇能有一个心情舒畅及安静的环境。

②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生活要有规律。

③禁止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