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社会,2000年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人占6.96%。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人们对老年人的健康也越来越关注,其中老年性痴呆首当其冲。由于老年性痴呆尚无根本性治疗,所以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已经出现记忆障碍(医学上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一般认为岁数大了糊涂或记忆不好是正常现象。其实,这这里面存在着向老年痴呆症发展的危险,所以老年记忆障碍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什么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目前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比较严格的诊断标准: ①家属或知情者反映患者存在记忆障碍; ②客观检查证实患者存在记忆障碍,记忆力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符; ③一般的认知功能保持完整; ④日常生活能力保留; ⑤不存在痴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以记忆障碍为主型,多发展成为老年性痴呆; ②多个认知领域轻度障碍型,可发展成为老年性痴呆或血管性痴呆等; ③单一非记忆障碍型,可发展成为额颞叶萎缩等其他痴呆。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存在记忆障碍,再加上任何其他一个认知领域障碍的患者,较单纯记忆障碍型更容易发展成为痴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害性及干预的意义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害在于其发展成为痴呆的几率明显增高,每年大约10%~30%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转变为痴呆,而正常老年人每年仅1%~2%发展为痴呆。在5~10年内,60.5%~100%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展为痴呆。也就是说10年内,至少3/5的患者成为痴呆。 一个痴呆患者不仅给整个家庭、甚至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会给其他家庭成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抑郁、愤怒等精神障碍。 因此,对其干预的意义在于减少或者延缓痴呆的发生,从而改善老年朋友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社会、家庭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