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有重病的病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如果心态调整不佳,是会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因此,医生提倡在疾病治疗和同时做好。那么患者普遍都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又该如何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 脑梗死患者的心态分析脑梗死是突发性疾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且此病变化多端,病程长,恢复慢,愈后差,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的心理变化。 1、恐惧心态 脑梗死患者具有起病急骤、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其幸存者可以遗有意识、感觉障碍、瘫痪、失语、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和痴呆等症。一般来说,在急性期后约有3/4的患者丧失生活劳动能力,需人照顾,因此神志清醒者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认为自己死期将至,精神紧张,睡眠欠佳。 2、悲观心态 患者瘫痪在床,活动受限,要人服侍,担心久之遭家人嫌弃,产生悲观消极心态,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个别患者有自杀倾向。 3、急躁心态 由于病程长,恢复慢,有些患者总觉得医护人员打针、发药慢,对恢复期的语言及肢体训练缺乏信心。 4、孤癖抑郁心态 此病恢复慢,愈后差,少数患者表现闷闷不乐,对周围反应冷漠,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脑梗死的病死率很高,并且各种心理因素都能成为脑梗死的诱发因素,因此做好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上文中列举了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几种心态,在护理中,要多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摆脱这些不良心理。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