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淮

2016-8-20 21:03| 发布者: 低头花已谢| 查看: 19| 评论: 0

摘要: 核心提示:郭维淮,男,汉族,1929年8月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人。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专家,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认的名老中医。幼承庭训,在父亲郭灿 ...
核心提示:郭维淮,男,汉族,1929年8月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人。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专家,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认的名老中医。幼承庭训,在父亲郭灿若、母亲高云峰的教诲和口传手授下,1945年16岁时开始

  郭维淮,男,汉族,1929年8月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人。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专家,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认的名老中医。幼承庭训,在父亲郭灿若、母亲高云峰的教诲和口传手授下,1945年16岁时开始独立应诊,相继研读了中医四大经典、《医宗金鉴氛切姆ㄒ肌贰ⅰ锻馓匾贰ⅰ墩謇嘁贰ⅰ肚Ы鹨健贰ⅰ肚Ы鹨矸健贰ⅰ堵鼍贰ⅰ赌丫返戎幸阶抛骱鸵窖г盒O盗薪滩模砺塾肓俅彩导诨峁嵬ǎ坛泻头⒀锪寺逖羝嚼止险且绞酢=夥藕笤诘澈驼闹幸秸吒姓傧拢?952年毅然走出家庭诊所之门,历任洛阳专区医院中医门诊部副主任、主任,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任。1956年,和母亲高云峰一起创建以洛阳平乐郭氏正骨为特色的河南省洛阳专区正骨医院。作为中国中医骨伤科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于1958年经国家和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医骨伤科大学——河南平乐正骨学院,自编教学计划及大纲,并主持编写了《正骨学讲义》等一系列教材,历任讲师、骨科教研室主任,开创了一整套洛阳平乐郭氏正骨教学方法,使中医骨伤走上了正规化教育之路,由于学院是全国招生的正规本科院校,虽仅办了几年,但中国中医正骨界的一个“平乐学派”却由此蔚然而起,并成为中医正骨主流学派。至90年代全国各大正骨医院、综合医院正骨科或中医学院的正骨专业负责人或业务骨干,70%都是“平乐出身”,“河南平乐正骨学院”被誉为“新中国正骨学界的黄埔军校”。培养出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并大都成为当地知名的专家教授。195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河南分院正骨研究所(洛阳正骨研究所前身,与学院、医院三位一体)成立。1981年至今,受卫生部委托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主办了一年一届的全国骨伤科医师进修班。1994年开始与河南中医学院联办成人中医骨伤专业大专班,亲自授课并指导学生实习。自1958年至今为国家培养了中医骨伤科人才近3000名。为加强学术交流,1989年创办了国家级学术刊物——《中医正骨》,并担任主编。1983年至今,每2~3年主持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平乐正骨学术研讨会。1994年10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该院筹办召开的“’94洛阳中医骨伤国际培训暨学术研讨会”获得成功,对促进和推动中医骨伤科学的国内、国际间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根据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已连续培养了两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秉弘扬家学、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之志,使平乐正骨成为全国重要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1991年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1993年河南省政府命名为省管优秀专家,1995年荣获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白求恩奖章”。现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名誉院长、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医正骨》杂志主编。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二、三届理事会顾问,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1956、1959年分别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和全国劳动模范群英会。全国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获得科研成果9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着作7部。

上一篇:晁恩祥下一篇:康朗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