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外文局调查显示,中医药、武术、饮食成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而中医药首次位居榜首。从青蒿素到里约奥运会上国外运动员身上的火罐印,中医药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以来,中医药走出海外的步伐又加快了。 原标题:【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民心相通:中医药加快走出海外 央视网消息(晚间新闻):中国外文局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显示,中医药、武术、饮食成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而中医药首次位居榜首。从青蒿素到里约奥运会上国外运动员身上的火罐印,中医药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以来,中医药走出海外的步伐又加快了。 海外中医诊所受欢迎 在迪拜同仁堂诊所,虽然不是休息日,仍有一些患者前来就诊。 同仁堂迪拜药店给患者拔火罐现场 巴基斯坦患者 苏麦特:我两天前就一直觉得身上疼,我吃了止疼药,但是半小时后又开始疼,我兄弟向我推荐了这个治疗,所以我就来了,现在觉得好多了。 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逐步增长 海外中医诊所颇受欢迎,可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到海外办诊所、开药店,不如直接教授外国人学习正宗的中医,为更多的国外患者服务。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来中国学习中医的留学生就有13000多人,占全部留学生的3%,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之后,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一直呈现增长趋势。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祖菲娅,是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针灸的大三留学生。祖菲娅的家庭和中国有很深的渊源,她的爸爸是中哈贸易商人,妈妈在哈萨克斯坦的中学里教授中文,12岁时,针灸治好了她的背痛,从那时起她就开始梦想着到中国来学习中医。 留学生 祖菲娅:就觉得它还是非常神奇的,就是到现在还是觉得很神奇,虽然已经知道了这些理论之类的。我就觉得其实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一个中国的一个文化。 祖菲娅告诉我们,在哈萨克斯坦,中医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留学生 祖菲娅:一开始人们就觉得它可能治疗疑难杂症比较厉害一些,然后像一些西医治不了病都会找中医治疗,然后中医基本上都可以给你克服,都可以给你治好。所以人们就开始慢慢相信接受这个,所以接受的话是很高的。 授人以渔 让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招收留学生学习中医的历史已经有60年,目前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有306名,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回国有的开了诊所,有的融入了当地的主流医学机构。国内的高校还在尝试让中医教学直接走出国门。 去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建立了首个欧盟认可的中医官方硕士学位项目。 学生:我发现最有趣的是(中医)的治疗理念就是结合病人的心里情绪和其他因素来治疗,不仅仅是针对病人的身体,(中医)从大自然中寻求知识,保持身心的平衡,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丢失了这些依靠大自然治愈疾病的方法。 (来源:央视网 2017-04-29) |